幾種常見的蚧殼蟲

一、球蚧類。包括多種球堅蚧,如桃球蠟蚧、杏圓球蚧等,主要發生在桃、杏、櫻桃、李、白蠟樹、柳、紫穗槐、紫葉等果樹及綠化植物上。 形態特徵。此類介殼蟲主要寄生在植物的枝條上,雌成蟲身體近半球形或球形,體色黃褐、紅褐等,較好識別。 發生規律。大多數種類每年發生1-2代,多以若蟲在枝條的背陰處越冬,翌春樹木發芽後遷移至嫩枝上固定刺吸危害。5月是成蟲產卵、若蟲孵化集中的時間。


幾種常見的蚧殼蟲


二、日本龜蠟蚧。其寄主範圍廣,主要有紫薇、廣玉蘭、桂花、夾竹桃、薔薇、牡丹等觀賞植物及桃、李、棗、枇杷、杏、山楂、蘋果、梨、無花果等多種果樹。形態特徵。雌成蟲蠟殼扁橢圓形,白色,長3-4.5毫米,背部分塊呈龜甲狀凹紋。活蟲體淡褐至紫紅色,若蟲初孵淡紅褐色,1天后開始分泌蠟質,7-10天形成蠟殼。發生規律。每年發生1代,以受精雌成蟲在枝條上或樹上葉片越冬。次年3-4月恢復活動,吸食樹液,排洩蜜露常誘致煤汙病發生。麥收期間是產卵盛期,卵產在母殼下,6月下旬卵孵化,若蟲四處爬行尋找適宜的寄生部位進行固定,以葉部為多,少數在葉柄或嫩枝上。卵及孵化期間如雨水偏多則成活率高,反之則死亡率高。初孵若蟲一般能爬行80釐米左右,遠距離傳播主要靠風力擴散。8月下旬至9月下旬雌雄蟲交配。受精後雌蟲繼續危害,並從葉上轉移到枝條上準備越冬。

幾種常見的蚧殼蟲


三、康氏粉蚧又稱梨粉蚧、李粉蚧,除危害梨外,還危害蘋果、桃、葡萄等,以成蟲和若蟲刺吸寄主植物的幼芽、嫩枝、葉片、果實和根部的汁液。嫩枝被害後,常腫脹,樹皮縱裂而枯死,前期被害呈畸形。一年發生三代,以卵在被害樹幹、枝條粗皮縫隙土塊中越冬。第二年梨樹發芽時,越冬卵孵化為若蟲,食害寄主植物幼嫩部分。第一年若蟲盛期5月中下旬,第二代7月中下旬,第三代8月中旬,雌成蟲常爬到枝幹粗皮裂縫或果實的萼窪,梗窪等處產卵,有的將卵產在土中,卵產在雌蟲分泌的蠟質所形成的卵囊內。防治的關鍵時期:越冬卵孵化期梨樹發芽時及各代若蟲發生盛期即5月中下旬、7月中下旬和8月下旬。

幾種常見的蚧殼蟲


四、梨圓蚧是國際檢疫對象之一,危害的果樹主要有梨、蘋果、桃、葡萄等,可寄生在果樹所有地上部分,枝幹被害後,引起皮層木栓化和韌皮部導管組織的衰亡,皮層爆裂,抑制生長,引起落葉,甚至枝梢乾枯和整株死亡,在果實上多集中在萼窪和梗窪處,圍繞蚧殼形成紫紅色斑點,降低果品價值。一年發生三代,以二齡若蟲及少數受精雌蟲在枝幹上越冬,第二年3月中下旬開始取食為害,6月上中旬胎生若蟲,第二代7月下旬至9月上旬,第三代9月至11月上旬,世代不整期。防治關鍵時期:越冬蟲態開始取食即3月中下旬和越冬代若蟲期即6月上中旬。

幾種常見的蚧殼蟲


五、桑盾蚧又稱桑白蚧,桃蚧殼蟲等,寄主有蘋果、梨、桃等,特別是桃樹受害最重。此雌成蟲和若蟲群集固著在果樹枝幹上吸食,偶爾為害果實和葉片,嚴重發生時介殼密集重疊,枝條表面凹凸不平,削弱樹勢,甚至引起枝條或全株死亡。桃園發生後,若不採取有效的防治措施,3~5年可將桃園毀壞。一年發生二代,以第二代受精雌蟲在枝條上越冬。3月中下旬桃樹萌動後開始吸食為害,蟲體迅速膨大,第一代卵孵化盛期5月中旬,第二代孵化盛期7月底。若蟲多固定在2~5年生枝條上取食。防治的關鍵時期:雌蟲開始取食,即3月中下旬以及各代卵孵化末期即5月下旬和8月上旬。

幾種常見的蚧殼蟲


六、草履蚧又稱草鞋蚧殼蟲,寄主有蘋果、梨、桃等。若蟲早春上樹,群集於嫩芽上吸食,造成芽枯萎,樹勢衰弱,產量降低。一年發生一代,以卵在樹下土壤中、雜草下等處越冬。第二代2月樹液流動時若蟲開始孵化,遇氣溫較高的中午沿樹幹往返爬行,晚間則群集在樹杈、樹洞裡。防治的關鍵時期:若蟲大量上樹的盛期即3月中旬。

幾種常見的蚧殼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