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人的差異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明顯的?

有些時候總覺得生活是夾苦帶樂的

大概是因為:

念不懂的書,處不來的人

處理不完的工作,不夠花的工資

卻又有喜歡的事物

真是矛盾呀

人和人的差異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明顯的?

小時候

曾經我想成為一名畫家,大家都有這樣的一個夢想吧?用五彩斑斕畫出心中所想,在我們這個90年代大部分的美術老師都是比較寬容的,為什麼這麼說?

人和人的差異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明顯的?

(老師畫的葡萄)

.

.

.

人和人的差異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明顯的?

(剛學畫畫時畫葡萄,歲月長遠找個差不多的將就著看吧)

這樣看起來,老師對我們真的是非常寬容了

不過現在想起來也是

字都還寫不端正,能畫成這樣不錯了

當時覺得自己就是幼年時期的達芬奇

這葡萄要根有根要葉有葉果實也是搖搖欲墜

後來

隨著年紀的長大

畫畫水平似乎也就這樣了,慢慢也就放棄了畫畫

其實我是覺得當時如果爸媽讓我學習畫畫

成為中國達芬奇也不是不可能的是吧?

不過我們那個年代,大多數家庭還處於艱苦創業的狀態

我記得我跟我媽媽說想報畫畫班的時候

我媽大概是這樣跟我說的:

“那些名家小時候哪來的畫畫班補習班啊?都是靠自己學的,你連語數英都學不好還去學什麼畫畫!“

當時我就氣不過,想著不給我報我就不吃飯

人和人的差異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明顯的?

但是實在是太餓了,也就作罷了,很長時間再也沒有提過學畫畫

後來上了高中,看著身邊一個兩個都去當藝術生,自己心也被撓的癢癢的

又作死的跟我媽媽說,這次我媽媽還沒發話

我爸就說了:

“人家那些學畫畫的都是從小體現出來的天賦,從小畫畫,你看你畫過一張畫嗎?”

天賦?啥天賦啊?你連只彩筆都沒有給我買過!

後來我大概琢磨清楚了他們的想法:學好語數英,史地政,物化生就夠了,學那些有用沒用的幹嘛?俗話說的好:“知識就是力量”

但是俗話又說得好:“百無一用是書生”

人和人的差異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明顯的?

久而久之,那些學過課外班的人他們的長處慢慢體現出來了

學芭蕾的人氣質總是與眾不同

學美術的人也透著一股藝術家的氣息

會彈樂器的人也比不會的更加吸引人

你會發現那些打小學習這些的人

他們總是會被人稱讚

“哇,你畫畫好厲害呀”

“哇,你的鋼琴談的好好啊”

等等諸如此類的

人和人的差異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明顯的?

其實讓孩子從小學習一些與學習並沒有太大關係的

是非常好的一個做法

並不是說學這些是為了讓人稱讚

而是說讓自己有個愛好特長

讓自己有個閃光點

我們都希望自己與眾不同

如果我們都只是學語數英怎麼會不同呢?

我希望所有的金子都從小熠熠生輝

我們不僅要學習文化課

還要去學習其他的充實我們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