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全国网信工作会议精神之网络安全篇

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系统阐述网络强国战略思想,深刻回答关于网信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近段时间以来,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全国网信工作会议精神进行分析解读,“网信中国”分门别类进行整理集纳,推出“专家解读全国网信工作会议精神”系列报道,以飨读者。

今天推出系列报道《专家解读全国网信工作会议精神之网络安全篇》。

专家解读全国网信工作会议精神之网络安全篇

网络强国建设,离不开网络安全观的指引

复旦大学网络空间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沈逸:

网络强国建设,离不开网络安全观的指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安全是整体的而不是割裂的;网络安全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网络安全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网络安全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网络安全是共同的而不是孤立的。无论是全球网络安全态势的风起云涌,还是中国网络强国建设的具体实践,都证明习近平总书记对网络安全基本特点的概括是精准的,不仅点出了网络安全的要害,也指明了网络强国建设的方向。深入领会网络强国建设的原则要求,必须坚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网络安全观,深刻把握网络安全的本质特征,全面、有效、整体地推进网信事业发展。

网络安全的出发点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 朱巍:

网络安全的出发点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在互联网社会中,如果没有网络安全,也就没有国家安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肯定要受到损害。网络安全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一个底线与保障,如果没有这道防线,在发展的同时也会带来更多不确定因素,从而妨碍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信息基础设施安全是“正确的网络安全观”的保障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 张明:

践行“正确的网络安全观”,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建设首当其冲。认识是行动的基础。为此,我国积极推进、完善相关法制政策,确保观念落地和政策实施。2017年6月1日实施的《网络安全法》提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概念并明确了其范围。2017年7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2017年12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三十一次会议建议加快制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等网络安全配套法律。如今,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提出的“正确的网络安全观”要求以“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然”为目标,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防护体系,这些理念将进一步引导我国网络安全法制制定、战略实施进程。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必须统一谋划、部署、推进、实施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网络新媒体研究室主任 孟威:

安全作为人类最基本的需求,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国内外网络安全新形势新变化新动向,提出了网络安全观,确立了基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网络强国战略。2017年党的十九大召开,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蓝图指引下,中国开启新时代,迈上网络强国建设新征程。这些年来,国家注重网络安全顶层设计、统筹协调;相继出台《网络安全法》等多部法律法规,不断完善法治体系。在这些举措下,我国网络化布局、管理更完整,体系更完备,措施更有力,网信事业发展安全、健康、快速和顺畅。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体之两翼,必须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统一实施,这是网络安全观的核心主旨。

网络安全工作者必须“树立正确网络安全观”

安天实验室首席技术架构师 肖新光:

网络安全是大国博弈和地缘安全的常态化对抗,网络安全工作者必须“树立正确网络安全观”,直面真实的敌情想定,形成网络安全的综合能力体系,实现网络安全与信息化的深度结合,从而有效实现网络安全防御能力的全面覆盖,形成动态协同的防护体系。从国家能力来看,“加强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防护,加强网络安全信息统筹机制、手段、平台建设,加强网络安全事件应急指挥能力建设”,都对国家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提出了更高的实战化要求,必将推动加大国家网络安全方面的重要基础性投入。随着一系列“超级工程”与“超级机器”的建设,国家整体网络安全能力将进一步全面提升,成为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让人民群众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坚强屏障。

维护网络安全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中国信息安全研究院副院长 左晓栋: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正确的网络安全观”,是我们开展各项网络安全工作所需要遵循的基本方法学。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已经成为金融、交通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的神经中枢。网络安全出问题,就意味着这些行业的停滞,轻则影响经济安全、社会公共安全,重则危及国家安全。因此,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是网络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维护网络安全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只有提高全民网络安全意识,提升全社会网络安全防护技能,培养网民对违法有害信息的辨识和抵抗能力,才能构建起全民网络安全防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