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以藏養藏?喜愛字畫收藏的你,再也不會被手裡多餘的字畫套牢

近年來,認識的書畫藏友多了,經常聽到有人感慨:我收藏了那麼多字畫,為什麼有的人畫的很好,卻沒有市場,少人問津?反之,為什麼有的人畫的一般,卻市場很大,畫畫就像在印鈔票?這個市場太讓人難以捉摸,手裡好多字畫都被套牢了,如何正確的以藏養藏呢?

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書畫家成功之路,沒有任何秘密,只有兩個條件,只要具備了就必然成名、成功。這兩個條件是:第一、畫的好;第二,有知名度。如果你手裡的字畫缺少了任何一樣,暫時藏品還是放手裡自行觀賞吧!

如何以藏養藏?喜愛字畫收藏的你,再也不會被手裡多餘的字畫套牢

畫得好,是個大前提,如果連這條都沒有,那就免談了。所以,有人感慨的“為什麼有的人畫的一般,卻市場很大”只對了一半。市場上不缺有錢人,更不缺行家裡手,不會有人拿大把的錢去買垃圾。就像中國人論畫,說的多是“形而上”,少說或者不說“形而下”。為什麼?中國書畫的起點很高,不像西洋畫,把“形似”當做一個很高的目標。中國畫,“形似”只是基礎而已。如果你連“形似”這一關都沒過,書畫的境界就免談了。所以,才有蘇東坡“論畫以形似,見於兒童鄰”的言論,真正的大家不論“形似”,但“形似”就像練拳,從來都沒間斷過和離開過。

這是題外話,為了打比方。我想說的是,作為一位字畫收藏家你對畫者,首先要了解在技術上達到職業化,沒到這個要求,則就是業餘,你畫的還是習作,談不上什麼思想、境界等等。所謂的職業化,就是造型和線條非常精準,沒什麼大的毛病,在技術和技巧上,和“大家”沒什麼區別。只是在個性、創新和思想、境界上與“大家”有別而已。如果在個性、創新和思想、境界上都有一定的造詣,可以算是畫的到位了。

有了這個基礎,成功就有了基本條件。下一步就看畫者知名度了。

如何以藏養藏?喜愛字畫收藏的你,再也不會被手裡多餘的字畫套牢

知名度,就是一個畫家品牌,通俗點說,就是有多少人知道你。從市場的角度而言,畫得好,決定了是否有人會買畫家的畫;而知名度,決定了有多少人可能買畫家的畫。買的人少,那麼相對應換手率低,那你手裡的作品數量再多,價格都不會多高;買的人多,換手率高,或者供不應求,你手裡的作品價格自然就高。這是很簡單的市場規律,不是某個機構定潤格能左右的,是供求關係決定的。(在此提一點,範曾老先生這版塊做的非常到位。)

如何以藏養藏?喜愛字畫收藏的你,再也不會被手裡多餘的字畫套牢

不過,除了上述兩個條件外,還有一個條件,可能會產生作用,那就是命運或運氣,抑或說是機遇。“元四家”之一的吳鎮,年輕時曾在嘉興賣卜為生。有餘暇就吟詩,作畫。後來畫名漸著,但他孤傲成性,他的畫也少人買。在嘉興時,他住在另一畫盛懋的對面。到盛懋家去求畫的人絡繹不絕,吳鎮家則門可羅雀。吳鎮的妻子少不免嘲笑他幾句,說他的畫不如盛懋,否則為什麼人人都到盛家去買畫。吳鎮笑著說:二十年後情形就不同了。這句話果然應驗了,後來,他的畫名大著,與黃公望、倪瓚、王蒙合稱“元四家”。

如何以藏養藏?喜愛字畫收藏的你,再也不會被手裡多餘的字畫套牢

所以,機遇未到時,不可強求,此時耐心求索、等待是上策;當機遇來時,一定當機立斷,千萬不要錯過“成名”的大好機遇。通俗點就是:該出手時就出手,價位高時就可以適當換手了,市場永遠都是波浪曲線前進的。

當然,在擴大知名度這一點上,古代的大家各有手段,一點都不比現代人差。主要手段是結交“官”與“商”,以及名流,肯於付出,多贈送,不放過每次的展示機會和宣傳機會。揚州八怪,沒幾個揚州人,卻集結於商業發達的揚州,就是個典型的例子。作品在那些“官商名流”等高端的人手裡,他們肯定希望你的作品增值,越高越好。這樣,成功的機遇就多了。不像現在有的書畫家,把作品都存放在自己的手裡,敝帚自珍,自娛自樂,不肯送人,更不肯宣傳自己。如此這般,想成名,只好等來生了。那麼,相對應,藏友手中的字畫也就只能等來生再發財嘍!

如何以藏養藏?喜愛字畫收藏的你,再也不會被手裡多餘的字畫套牢

現代社會,想擴大知名度,手段就更多了。尤其是互聯網時代,“地球就是一個村”,想知道你的“大名”,搜一下就知道了。也正是互聯網,讓所有想成名的書畫家在機會面前“人人平等”,就看你能不能“與時俱進”,就看你肯不肯做,願意不願意付出時間和精力,在互聯網上多做點文章。作為藏友,這點可以自己沒事的時候多多關注自己喜歡的畫家本人相關信息。

互聯網,就是一個巨大的超級市場,也是現代社會提供給每個人最好的機遇,如果你不會利用,就一定不會成功;如果你會利用,就有可能成功!在此,預祝每位藏友都能夠輕鬆的駕馭以藏養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