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傳記——鄧琨

美國的華爾街孕育了無數的傳奇金融大亨,他們的經歷為人們所津津樂道。二十世紀末,很多華人的身影也出現這條傳奇的街道上,他們的能力被華爾街所認可,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位他名叫鄧琨。

人物簡介

鄧琨原籍江西,北京大學英語系1989屆碩士研究生。現任紐約拉扎德資產管理公司(Lazard Asset Management)的執行董事、高級基金經理及合夥人。鄧琨這個文科生的另類投資,竟創造了世界第一的佳績。

名人傳記——鄧琨

2004年被世界權威財經媒體英國《金融時報》評為2000年12月至2003年12月全球表現最為優異的10位基金經理之一,也是10人當中唯一一位亞裔當選者。

人物生平

鄧琨出生於才子之鄉江西臨川的世代書香之家,外公塗公遂曾是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的弟子,後來任香港大學教授和新加坡南洋大學中文系主任兼文史研究所所長,是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受家庭影響,鄧琨原來愛好文學,對歷史和哲學也感興趣,一直夢想做一個文學家,從來沒有想到要做個基金經理。

1986年,鄧琨成為北京大學英語系碩士研究生,師從著名的英美文學專家陳瑞蘭教授。在校期間,他幾次獲得五四科學論文獎。

1989年碩士畢業後,他前來紐約大學攻讀比較文學博士學位。文學畢竟只是陽春白雪,距離現實生活太遠。後來為了生存,他棄文從商,轉到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讀國際金融碩士學位。但是,他始終認為,文學修養對他在投資上的成功幫助很大。他說:“文學幫助我認識和判斷社會,因為人是社會的人,社會影響人的生活方式。”從外表上看,鄧琨更像一個文人,而不是一個商人。

1993年至1997年間,鄧琨在康州格林威治一家避險基金公司擔任分析師、研究部主任,成績斐然,被美國投資銀行美邦證券(Smith Barney)連續5年評為系統內第一名。優秀的成績被老牌投資公司拉扎德(Lazard Asset Management)所關注,對其進行了挖角。

拉扎德公司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家最大的私有老牌投資銀行。該公司於1848年在美國紐奧良成立,第二年搬到舊金山,正好趕上黃金潮。此後,公司遷往他處發展。1852年,它在巴黎開展銀行業務。1877年,它的倫敦辦公室設立,紐約辦公室也於1880年開業。它在世界上享有崇高的聲譽,並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目前,該公司管理幾千支基金,總價值約800億美元,絕大部分客戶為機構投資者。客戶包括大學、公司、州政府退休金和外國政府的退休金。

名人傳記——鄧琨

1997年,鄧琨加入拉扎德公司時還只是一位副總裁,第二年就升任高級副總裁,兩年後又更上一層樓,獲聘公司董事,成為這家擁有160年曆史的老牌投資公司的少數合夥人之一,成為華人在全球封閉型基金領域裡的傳奇。鄧琨把這些成績歸結為他的“非專業”和“變通思想”。

根據英國《金融時報》評比,鄧琨管理的世界信託基金在2004年每月平均回報是1.93%,在661只全球性基金中名列榜首,而全部基金每月平均業績為0.51%.在此前三年間,鄧琨的基金的每月平均業績是1.75%,在424只基金中名列第一,而所有基金的每月平均回報為-0.24%.這是華人基金經理在國際金融界首次拔得頭籌。拉扎德公司的新興市場投資基金的資訊欄裡又赫然寫著“KunDeng”作為招牌。

投資理念

鄧琨算是介紹的這麼多華人基金經理中,把投資理念講的最多的一位,但他的投資理念偏感性,是否適用還要投資者們自己來體會。

鄧琨的投資三原則:

一、謙恭處事,隨時求知,反覆認識世界、國家、公司及其歷史。

二、抱有樂觀主義的態度,相信困難是暫時的,人們總會想辦法去解決問題。

三、堅信人定勝天,儘管成事在天,但謀事在人。

鄧琨從中國歷史、文化中獲得許多投資知識。他說中國哲學有博大精深的道理,就連中國的一些成語都可以用在投資上。例如,有一個成語是“見好就收”。鄧琨給購買的公司管理層一段時間成長後,就將股票出手,再尋投資目標。另一個成語是“物極必反”。2001年初在美國股市大跌前,鄧琨感覺市場已經到頂,就果斷賣出股票,逃過一劫。

名人傳記——鄧琨

他喜歡讀歷史和政治書籍。他說,知道歷史對當今投資很有幫助。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期間,大多數基金不敢投資亞洲。但是,如果熟悉歷史,就會知道亞洲經濟會很快從風暴中恢復過來。“還是中國那句老話,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鄧琨與其它基金經理擁有同樣的信息。但不同的是,他比其他人多問幾個問題,向前多走一步。在找到好公司後,他總是問有沒有更低的價格可以買到,總是想方設法用最低的價格進貨。

他自己說,他的投資哲學與巴菲特不同。巴菲特有的股票並不便宜,關注的是內在價值。他的股票組合中全是低價購買的優質股票,度過風險的能力較強。

鄧琨的深度價值策略受到許多投資者的信任。他管理的世界信託基金的大股東都是美國大機構。前幾名是耶魯大學 、哈佛大學、德國銀行(Deutsche Bank)、李曼兄弟公司(Lehman Brothers)和華克維銀行(Wachovia Bank)。這些大學常寫信給他表示感謝。信中提及,由於投資收益高,他們得以多蓋教學樓、宿舍和發放獎學金。每當這些機構派人來了解情況時,鄧琨就向他們解釋自己的投資理念。有一次當股市下跌時,他打電話告訴他的投資者。結果,有的學校不但不擔心,還表示要多投資,令他相當鼓舞。

關於深度價值策略,還是一樣找不到詳細的內容,通過一些資深投資者的總結針對於A股的深度策略,簡單的列舉一些深度策略。

1、深選小市值成長企業。

2、深選大消費吃、穿、藥、用。

3、深選第一或唯一。

4、深等兩低一高(PE、PB、股息率)。

5、深解“小收益穩健如債券,大收益耐心順自然”的投資思想。

6、保守的資金管理

7、根據鄧琨自己的描述,在符合這些條件的同時,買入的價格一定要低,儘量在底部區域買進建倉。

小馬有話說

以價值為基礎的基金經理其投資哲學,大多數都是以足夠低的價格買入足夠好的企業股票,然後在市場高估時獲利了結。

道理顯而易見,大家都知道用0.5元買入實際1元的貨物,等其漲到1.5元賣出。但是很多投資者雖知這個道理,但往往卻是用2元買入1元的貨物,在跌到0.5元時賣出,這麼看邏輯很有問題,但是多數投資者確實是這樣在操作。

我們要學習這種深度策略,一定要等到企業確實突顯投資價值的時候再進行投資,這樣才能讓自己的投資可控度更高。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包括自己也無法忍耐市場股市的持續上漲,別說很多新的投資者了,這種能力只有通過市場的洗禮之後,才能慢慢建立起來。希望通過鄧琨的經歷,為大家投資帶來一些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