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講話·品典故丨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学讲话·品典故丨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学讲话·品典故丨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講話原文】

古人云,“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發乎情,止乎禮義”。文藝創作如果只是單純記述現狀、原始展示醜惡,而沒有對光明的歌頌、對理想的抒發、對道德的引導,就不能鼓舞人民前進。應該用現實主義精神和浪漫主義情懷觀照現實生活,用光明驅散黑暗,用美善戰勝醜惡,讓人們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夢想就在前方。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2014年10月15日)出自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

【出處】

《論語·八佾》

【原典】

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釋義】

“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語出《論語·八佾》,是孔子在評價《詩經·關雎》時的話。大意是:《關雎》這首詩,快樂卻不是沒有節制,哀愁並非是過於悲傷。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作為詩經首篇的《關雎》,主題不是在祀與戎的國之大事,而是風情月意的男女之愛。但《詩經別裁》說,“《關雎》好像是人生與藝術合一的一個宣示,栩栩然翩翩然出現在文學史的黎明。”評價之高,出人意表,何以如此?根本原因在於“《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男女之愛,出於自然、本乎天性,但激情推波、愛慾助瀾,情海生波、因愛生恨卻也並不鮮見。無怪乎飽經風雨、波瀾不驚的革命導師馬克思看到保·拉法格對他女兒的熱烈追求時也不免“保守”、“囉嗦”甚至“干涉”起來:“真正的愛情是表現在戀人對他的偶像採取含蓄、謙恭甚至羞澀的態度,而絕不是表現在隨意流露熱情和過早的親暱。如果您藉口說您有克里奧洛人的氣質,那末我就有義務以我健全的理性置身於您的氣質和我的女兒之間。”

学讲话·品典故丨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但“人生自是有情痴”,那麼,情關如何過?《關雎》給出了它的回答:既承認男女之愛是自然正常的感情,又要求加以剋制,不失禮義,使其符合社會美德。“寤寐思服”“輾轉反側”,戀愛中的男女誰都難免;“琴瑟友之”“鐘鼓樂之”,《關雎》中的這對男女不使失度、歸於禮樂。這裡有對社會現實的描述,也有對理想結果的引導。所以,孔子說“《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詩以言志,文以化人。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引用孔子對《關雎》的評價,旨在引導文藝工作者在進行文藝創作的時候,既要敢於揭露現實,對於社會醜惡現象不能視而不見,又不能只是單純記述現狀、原始展示醜惡,還要有對光明的歌頌、對理想的抒發、對道德的引導,從而鼓舞人民前進。

学讲话·品典故丨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不敢揭露現實、針砭時弊,只會掩耳盜鈴、自說自話,那樣的文藝就失去了其社會性和敏銳度;只是暴露醜惡、宣洩情感,不能指引美善、滋養人心,那樣的文藝也就不能稱之為文藝了。文藝應該用現實主義精神和浪漫主義情懷觀照現實生活,用光明驅散黑暗,用美善戰勝醜惡,讓人們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夢想就在前方。(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慕振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