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才能賺到錢呢?

怎麼才能賺到錢呢?

有年,電商大會。

那時,電商還基本等於傳銷,很少有人相信網上能賺到錢……

我是吃瓜群眾。

會議結束,有個人跑過來,遞了張名片給我:維維老師,能否合個影?

拍了照。

他說,我還有個朋友,是你讀者,能否跟你聊幾句?他身體不是很方便。

我問,也在會場嗎?

他說,在的。

我說,可以。

一會,帶過來了,是個盲人,很樂觀,短暫交流,加了QQ,我很好奇,你也用QQ?

用的。

我好奇,那您怎麼看我的文章?

他說,有專用軟件。

我怕他自稱是我讀者屬於客套話,我就沒敢深問,例如昨天我寫的什麼?我總覺得盲人讀不了我的文章,看不見嘛,一直到後來,我認識了一位上海的讀者,他也是盲人,還來找過我,我才知道,原來盲人跟我們一樣,也玩微信,也語音,也泡妞……

是我們覺得他們不正常,從而使他們覺得自己不正常,畢飛宇寫的《推拿》單純從文學性上並不出彩,但是就是選材好,寫的一群盲人的故事,寫出了他們的心理,盲人心中就兩類人,一類是盲人,一類是正常人。

電商大會上的那位盲人讀者,他需要我的幫助,但是我委婉拒絕了,那時可能是我太年輕,內心太僵硬,很難理解別人的缺陷,而另外一位朋友,今天正和島的大V,他贊助了這位盲人朋友一臺電腦。

人,總是要學會說謊的,不喜歡的也要假裝喜歡,這幾年我可能比較圓滑了,可能引起眾怒的話我都不再說了,當時還有一位大V,是位女的,她談到了一個觀點,她接受不了身體有殘疾的人。

這話一出,我靠……

那還了得!

當時,連我都批判了她一番,一直到有一天,來了一個讀者,他右手只有兩根手指,大拇指與小拇指,夾菜很怪異,端酒也很怪異,他夾過的菜我都不會再夾了,我突然覺得特別鬱悶,原來我也有分別心,而且是我無法左右的,是潛意識裡的。

我們撒謊已經渾然一體了。

人,真的能說實話嗎?

有次讀者聚餐,來了一群讀者,有個小夥跟我年齡相仿,他帶了位大姐,大姐應該有45歲左右,大姐就在逗我兒子玩,問,阿姨漂亮不?

這個大姐呢,化妝比較濃豔。

那時,我兒子比較小,還處於看初級繪本的階段,兒子接著來了一句:長的好像巫婆……

大姐當時就火了,把桌子一拍:沒有教養的孩子。

走了。

咱也覺得很尷尬,急忙打孩子。

後來,我在想,是孩子無意的一句話戳痛了她,她本身是跟著一個小鮮肉出來聚餐的,年齡就是最敏感的,結果被孩子給戳到了。

連夜開車走了。

後來,因為是不是教養的問題,我和媳婦又吵了一架,媳婦認為我小題大做不該打孩子,孩子懂什麼?也不懂什麼美與醜,只是表達了他的認知而已,我認為這就是教養,應該學會讚美,咱平時就沒有預演這些,從而導致了這些。

現在我經常跟孩子講,多讚美別人,這樣別人也會讚美你。

讚美,未必不是一種說謊。

十多年前,那時讀者少,我們每年都搞聚會,也是女的多,男的少,要這麼想,那時我才20歲出頭,小鮮肉呢。

有個讀者是河北的,小學教師,網名特別美:葡萄仙子。

她希望我能去車站接她一下。

平時聊的很好,我的直覺應該也很美,那就主動獻殷勤吧,跑去了,她是雙柺,車禍導致的,而且下頜偏的厲害,部分牙齒也變黃了。

跟網上的形象天壤之別。

身體殘疾的人往往會伴隨心理殘疾,最典型的就是自卑,因為把自己歸類為不正常人群。

她的意思是在車站見個面就好了,她要回去。

我的意思是你既然來了,就跟大家見個面吧。

她不。

我硬把她帶到了會場。

現在想想,其實犯了一個天大的錯誤,等於把一個人完美的形象徹底給顛覆了,每個人雖然都有同情心,但是都把她歸類為非常規人群了,過去在群上還經常一起開個玩笑,從見面後,再沒有人跟她開玩笑了,生怕傷害到她,越是如此,越傷害到她了,當時我應該尊重她的決定,讓她從車站接著回去。

那時,她已經30多歲了,未婚,說是小學老師,其實早已經不從事教育了,身體這樣是教不了學的,在家待業。

過了有個兩三年,無意想起了這麼一個人,我急忙聯繫了她,她說自己結婚了,跟鎮上一個賣農機的男人,這個男人是先天性小兒麻痺症。

男人也看不大起她,畢竟也賺不來錢,白吃白喝的傢伙,而且也總是不懷孕,而這個男人呢?因為有點錢,還有情人,是正常女人,有過比較,男人內心是瞧不起她這個殘疾人……

她呢?小心翼翼的,洗衣、做飯,畢竟寄人籬下,有人收留自己就算不錯了,而且她自己也很明白,男人娶自己就是為了生娃的,若是不能生娃,他不會要自己的,這也是為什麼農村女人三婚依然搶手,因為依然是個不錯的生娃機器,可以傳宗接代。

又過了兩年,我問生孩子了沒?

說,生了。

她遲遲不能懷孕是丈夫的精子質量不行,最終婆婆給出了個主意,懷上了,依然是他們家的香火,老公的哥哥。

侮辱?

一個女人沒有收入,就沒有半點尊嚴,有部電影就是講殘疾人的,一個先天性關節炎的女人,骨瘦如柴,行動不便,去應聘保姆,捱罵,捱打,幹什麼都要小心翼翼的,男人給她排了順序,在這個家裡,先是我,其次是狗,再次是雞,最後才是你,懂了嗎?

這部電影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叫:《莫娣》

男人也是個窮鬼,魚販子,正常故事就是他們倆生活在一起了,她是他的發洩工具,這麼混一輩子,各自老死,故事結束,類似的真實故事太多了,徐童拍攝的紀錄片《算命》,算命老頭是個殘疾人,以算命為生,偶爾還去找個小姐啥的,後來經人介紹認識了一個老太太,老太太精神不大好,60多歲了,老頭依然喜歡的不得了,為什麼?老頭也說了,就是為了發洩,否則養這麼個玩意幹什麼?!

《莫娣》的故事則不同,因為女主人公會畫畫,而且身世離奇,遇到了一位貴人,貴人積極推銷她的畫作,甚至美國總統都親自買一張……

像誰?

餘秀華。

對!

因為莫娣能賺錢了,那麼男人對她的態度也變了,電影是以“愛情”的角度去拍攝的,我更覺得倆人是沒有愛情的,只是彼此取暖,男人是孤兒院長大的,女人也是一個類孤兒。

但是,電影總是要昇華的,否則?

倘若,倆人離婚了,我覺得更真實一些,例如詩人餘秀華,選擇了離婚,過去她沒得選,有男人要自己就不錯了,現在她有能力了,可以飛了,那麼就可以重新選擇人生和男人,餘秀華絕對是天才級的詩人,那句有名的: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

對於殘疾人而言,能成為餘秀華、莫娣的實在是鳳毛麟角,因為社會對他們有偏見,他們更難出頭……

《詩刊》編輯劉年是餘秀華的伯樂,他說:她的詩,放在中國女詩人的詩歌中,就像把殺人犯放在一群大家閨秀裡一樣醒目——別人都穿戴整齊、塗著脂粉、噴著香水,白紙黑字,聞不出一點汗味,唯獨她煙熏火燎、泥沙俱下,字與字之間,還有明顯的血汙。

我做過餘秀華的簽名書,字寫的很好,詩寫的更好,我覺得她就是那種活通透了的人,無所謂了,你們愛說啥說啥。

莫娣的畫如何?

我覺得從繪畫藝術而言,差了一些,更多的是精神層面的加分。

無論是莫娣還是餘秀華,我覺得核心都在於伯樂,就是有沒有人賞識你,這點是非常重要的,但凡是你稍微有點才華,有人賞識的前提下,就能使你發光發熱,身體殘疾反過來很容易成為作品的加分項,因為有一種精神加持。

看過這部電影,我又想起了河北的葡萄仙子,又聯繫了一下。

她又生了一個孩子。

我問,平時主要在家帶孩子?

她說,也幫家裡照顧店裡生意。

我知道她內心是痛苦的,她是受過教育的人,卻不得不跟一群莽夫生活在一起,日子久了,她受過的教育就反過來懲罰她,因為她想的跟家人不一樣,那麼這種思維會折磨她。

可惜了,一場車禍,毀了一生。

我覺得自己內心不夠有愛,從而拒絕幫助她,當年我若是出手,可能會讓她經濟獨立,從而可能有另外一種可能。

類似的故事我又經歷了兩例。

一例是救助瓷娃娃,年齡跟我們相仿,活了這麼久沒出過屋子,就那麼一直躺著,於父母而言也是個累贅,自從有了手機,她也開心了,進入了網上的世界。

後來,不知道被哪個大V發現了,就發起了救助活動,意思是先帶她去趟北京,看看從小聽的歌裡唱的地方……

長的很好看,但是呢,她話特別多,一天能發N條信息,久而久之,我就把她拉黑了,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我覺得救助是不負責的,帶著她出去看看又有什麼意義呢?她還是會回到原來的軌跡,繼續躺在那裡,反而因為我們人為的干涉了她的軌跡,從而使她不再安分了。

這是我的狡辯和藉口。

還有一例,也是身體略有殘疾,擅畫畫,主要是畫年畫,還有就是可以畫佛像,她遇到了一位善人,這位善人也是一名寫手,愛好中醫,中醫推廣佛像,正好跟我相剋,我調侃他們這個群體都是那句話,一信一療程:中醫、國學、佛教。

也許就是這個價值觀不同,我拒絕合作推廣。

我小心眼不?

這個畫佛像的姐姐人氣也非常旺,養活自己肯定沒問題了,她跟莫娣一樣,遇到了自己的伯樂,只要你畫的別太差,自然就有人買單,前提是有人知道背後的故事,所以還是需要有推廣者。

在這些身殘志堅的故事裡,我覺得伯樂的作用是大於才華本身的。

能被發現的,鳳毛麟角。

多數都生活在角落裡,這就如同為什麼歐美大街上能遇到殘疾人,而我們很難遇到?

是中國人殘疾人少?

據中國殘聯最新統計的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各類殘疾人總數已達8500萬!

天文數字不?

我們對殘疾人還處於不包容的階段,嘴上可能包容了,但是行為上、設施上,還差了太多,例如我們的寫字樓有殘疾人專用通道嗎?你們那裡的盲人步行道能走通嗎?!

你知道世界上癌症發病率最高的國家是哪裡嗎?

前五名是:丹麥, 愛爾蘭,澳大利亞,新西蘭,比利時。

呀,中國竟然沒上榜。

你知道中國為什麼沒上榜嗎?

你要知道,癌症的發病率與什麼呈正比?

年齡!

因為他們壽命更長,所以發病率更高,我們還沒等癌症發病可能就掛了,人均壽命與什麼又呈正比?

經濟發達程度。

怎麼才能賺到錢呢?

那年,我認識了一位老大姐,她是上海人,退休後去了加拿大的Nova Scotia,字面意思,Nova,新星,Scotia,蘇格蘭,合起來就是新蘇格蘭,這是一個首次被蘇格蘭人發現的地方。它被發現之後加拿大的其餘地區才相繼被發現。

Nova Scotia在什麼位置呢?

加拿大的東南角,可以理解為中國的海南,是一個半島省。

也主要做旅遊。

大姐去了以後,姿態非常低了,你想,她是上海人,又是知識分子退休,而在Nova Scotia呢?她是一名導遊助理,同時又兼職做餐廳服務員。

整個Nova Scotia有N多亞洲餐廳,日式料理、韓國料理、泰國餐廳、四川麵館,統統都是中國人開的。

她這麼大年齡了,要定居那邊。

為什麼?

就是突然間感慨,天下竟然有如此美的地方,你覺得海南美不?那裡的海景是絕對秒殺海南的,最簡單的一點,人少,岩石上還有人放了椅子,你可以過去坐坐,整個世界都安靜了,這裡海洋生態很好,能坐著船看鯨魚。

那植被呢?

九寨溝美不?

有過之而無不及。

大姐為什麼不搬到九寨溝去生活?

這又是我們探討的另外一個話題,就是人文環境,反正我是在四川這些區域生活過,不說離北上廣了,單純從交通秩序而言,離我們縣城都有很大的差距,特別是地震後那幾年,拿都江堰舉例,沒有紅綠燈的概念。

大姐想做兩件事。

一是旅遊專線,從上海發團直接到Nova Scotia,她負責地接業務,做精品線路,但是她一報價我就覺得沒戲,每人5萬元。

中國老百姓還是喜歡便宜的,例如1萬元去加拿大玩一圈,雖然最終也要花5萬元,但是他們樂意,其實就是購物之旅,被導遊賣來賣去,他們也覺得便宜。

你不帶他們購物,直接收5萬元呢?

他們反而不開心,覺得太貴了。

二是投資買房,我去Nova Scotia也是大姐邀請我的,讓我去看房,她認為絕對是個機會,年回報率不低於20%,說實話,我初到Nova Scotia也有驚豔的感覺,天下竟然有如此美的地方,植被像瑞士,但是又多了海,當然也少了瑞士的阿爾卑斯山。

我認可,但是我覺得擁有太多的不確定性因素。

萬一你年齡大了,突然生病走了呢?

人生地不熟,我聯繫誰?

對不對?

我跟她也表達了我的一些觀點,就是這裡雖然很美,但是不是我的家,上帝既然安排我屬於臨沂的一個小山村,那就是我的家,是使我最具有安全感的地方,去了別的地方我扎不住根。

這裡雖然很好,但是是別人的家鄉。

當然,咱也可以用另外一套操作系統來給自己洗腦,我們是地球的兒女,也是地球的主人,地球上任一土地都不屬於任何人,也都屬於任何人。

只要我們願意,我們可以是任一區域的居民。

這裡海鮮是比較便宜的,特別是去當地人經常去的一些商店,例如Fishman's Market,漁夫之家,什麼都有,價格也在接受範圍之內,如波士頓龍蝦,波士頓龍蝦不是美國產的,而就是Nova Scotia產的,合人民幣80元左右,全是野生的,用類似地籠誘捕的,可以買熟的,已經給煮好了,還送調料,坐在沙灘上一邊看海一邊吃,很過癮。

國內也有很多加拿大運過來的波士頓龍蝦,這些龍蝦在登機前全部要進行乙醚麻醉,防止死亡。

到國內,那就是天價了。

澳洲也有很多類似的大龍蝦,導遊會帶大家去吃,一條像樣一點的龍蝦就少不了500元人民幣,全是大排擋,就是標準坑遊客的……

Nova Scotia最過癮的是牛奶,超級好喝,關鍵是便宜,1L才8塊錢人民幣,我回國後再也沒喝過那麼好喝的牛奶,不光我這麼說,那裡的留學生都這麼說。

在國外久了,價值觀會發生變化,包括我看自己過去寫的一些文章都覺得好搞笑,一個村子裡的故事都寫的那麼曲折,有啥意思?真閉塞。

倘若我寫寫國外的經歷呢?

大家又不感興趣了,因為地名太陌生。

親情會不會隨著地理位置的變化而疏遠?

也會!

我在外面野的時間久了,我突然想起自己有老婆孩子,都有恍惚感?我結婚了?我在另外一個國家還有老婆孩子?

哈,有意思吧?我不知道我是個例還是通例?

景色各有千秋。

不過,歸結為一句話,全世界人民都過著相似的生活,就兩類生活,有錢人的生活,沒錢人的生活。

錢,可以帶來雙重視野。

地理、思想。

你可以看那些企業家,他們的活動範圍都是全球性的,你看我們小縣城的人們呢?一年到頭是不會出門的,拿我姐舉例,可能幾年都不出一次門,出縣城都是大事。

怎麼才能賺到錢呢?

怎麼才能賺到錢呢?

這是個值得思考的事。

美國人德魯克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你計算一下你的時間,你會發現自己把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了沒有意義的事情上。很多人對於生命不負責,這種不負責並不是說真的做了什麼有害的事,相反的,有很多人從不傷害別人,但卻對自己的人生規劃和管理非常隨意。

所以,我經常跟球友說,沒事少打球。

你跟我們不一樣。

你看我們整天閒著,但是我們已經完成了屬於我們自己的工作,包括打球可能也是工作的一部分,而你呢?打球純粹是浪費時間。

讓人聽了很生氣,你以為你是誰?!竟然來教訓我。

哈。

實話難聽。

球友們最近都在熱議小崔,當然是讚美,民族脊樑嘛,我就發了個段子給他們:一位時空旅遊者回到過去殺死了所有會創建宗教的人物,他希望籍此可以讓人類不再對宗教心存幻想。結果他回到未來後發現人類都在崇拜一個可以穿越時空來懲罰偽神的“真神”。

我在大家眼裡也是另類……

當然,我看他們也是另類,有打球這個積極性,怎麼賺不來錢?!

在一個家裡,女人不賺錢是沒有尊嚴的,男人從內心深處瞧不起你,在一個圈子裡,男人不賺錢也是沒有尊嚴的,例如球友、騎友,你沒有錢大家也會喊著你一起吃飯、喝酒,越是沒錢的越有時間,參加的越積極,但是時間久了,大家就不把你當正常朋友交往了,覺得你低人一等,有時我看著都覺得怪難受的,有時大家就跟調侃孔乙己似的:XX,你啥時請大家吃頓飯?

尊嚴都是自己爭取的。

最不要臉的就是論壇上的一個寫手,連個電腦沒有,N天洗一次澡,泡在網吧,但是在論壇上很有名氣,論壇有聚會他就參加,又好酒,跟一些有頭有臉的論壇玩家稱兄道弟,明著要錢要物,偶爾也會問我要,我給他個一百兩百的,就當打發要飯的。

不過,他寫一手好文章。

要是靠文章賺錢呢?

又沒有這個本事。

他寫法大膽,例如有女生約他,事畢,問他要錢,讓他寫文章辱罵了一番,還感嘆,難道是世風日下了嗎?大學生竟然學會伸手要錢了?

大家對他很客氣,其實就是把他當個寵物,偶爾聚餐也喊著他,純粹是熱鬧熱鬧,多雙筷子而已,就是個標準的混混,雙重角色,一是活在自我吹噓的名氣裡,一是苟且地生活著,跟我年齡差不多,連個媳婦都沒有,當然不缺床友。

他要錢也講的很明確:我不還了。

賭癮、毒癮我覺得都比不上權力癮,對於普通老百姓而言,我們不可能接觸到權力,但是我們可以有自己的影響力,影響力也是一種權力,假如你在全國範圍內有10萬鐵桿粉絲,等於你有一張無形的網絡,是一門小宗教了。

人,一旦嘗試過影響力,就永遠都戒不了了。

甚至,夫妻之間都競爭。

我跟媳婦經常講,你就在幕後,別出頭,多好。

她不,也積極地加粉。

因為,受人尊重才不會無聊,有時媳婦自己也感嘆:我自己在家沒事幹,沒有想法,沒有出路,也不知道未來在哪裡?而你呢?有那麼多人陪著你,你一輩子都不會孤獨的。

關於她能不能出頭,我們倆也是意見不統一。

最終,我也默許了,加她的人越來越多,也一口一個嫂子叫著。

因為,她也需要被認可,被尊重,包括日常出去辦事也一路綠燈,這種感覺是很有成就感的,是不可描述的。

你要這麼想,我算個啥?

即便是我這樣的小羅羅都可以獲得如此多的綠色通道,何況是那些大角色呢?他們在全國範圍內都是暢通無阻的,在路上被交警查到都先合個影的角。

反正我是習慣了這種綠色通道。

美國著名的存在主義心理學家歐文·亞隆說,每個人都要直麵人生的四個根本命題:死亡、孤獨感、自由與責任,以及生命的意義。他說對抗死亡的一個重要辦法是影響力。如果一個人雖然死去,但他對這個世界還存留著影響力,那麼就意味著他仍然存在著。

幹過接待的朋友肯定理解我說的這些,不用說領導了,就是一個地方的國企負責人,他和家人的生活也是跟皇帝一般,萬人寵著,保姆、司機……

誇張?

一點都不誇張,我就給這樣的領導當過司機。

朋友家的孩子,高二試著參加高考,略低於清華線,當然上個山大沒問題,朋友的意思是再努力一年,朝狀元進攻。

他們夫妻都是高中老師,孩子從小抓閱讀,之前我也談過一個觀點,高考對於很多學生而言,考題不過常識而已,閱讀量跟上了,經歷跟上了,見識跟上了,考個好成績是必然的。

朋友說,你家孩子就是朝狀元出發的,閱讀量那麼大。

我說,考不了,狀元不是培養出來的,而是天生的。(我的潛臺詞是說他兒子考不上狀元)

我引導孩子的方向可能略有差異,我覺得什麼叫實力?駕馭人群的能力叫實力,你能駕馭的了一個村,那你就是村長,你能駕馭的了千萬人,你就是馬雲,你能駕馭的了一個國家,你就是奧巴馬,你能駕馭全世界,你就是耶穌。

駕馭的前提是什麼?

第一、經的起讚美,耐的住詆譭。

第二、具有超群的思想。

所以,我還是朝網紅方向去引導孩子,讓他從小習慣被寵,習慣被罵,在大家在比拼高考成績時,你可以有另外一條路可走,就是早已是他們的偶像了。

注意,不一定是學習好!

我兒子直播讀書就做的非常好,每期都有N多同齡粉,我還是想從寫作方向去引導他,因為這樣他最容易站在我的肩膀之上,但是有一點是存在不確定性的,就是寫作是需要絕對的天賦,不知他有沒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