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過度攀比心?

如何克服過度攀比心?

這個世界是在攀比中向前進的。

無論身處在怎樣的境地,很多人都是在攀比中努力奮鬥著,人們有攀比才能追求向上,人類在不斷的攀比中追尋著美好的生活,並且逐步完善著自己。如果沒有了向上的追求心,人們就會走向沉淪、墮落。

如何克服過度攀比心?

攀比猶如一把雙刃劍。

一方面,攀比能激發個人奮鬥的潛能,給人帶來向上的推動力;另一方面,攀比也讓人活得非常累,覺得慾望得不到滿足,甚至喪失自我。

所以,攀比的內容很重要,如果只是拿著自己的缺點和別人的優點比,用自己的弱勢對抗別人的強項,片面的看待別人的生活狀態,那麼結果自然可想而知;同時過度的攀比還會消耗自身的能量,最終得不償失。

內觀己心 外察世界

老子的《道德經》被《紐約時報》列為全球十大古今鉅著之首,喚醒人們內在的能量,告訴人們解壓之道、處世處人之道、幸福之道等。

什麼是富有?老子說:「知足者富也。」外在的富足是表面的,只有內在的富足才能夠長久。一般人喜歡攀比,老子說「不爭而爭」、「知雄守雌」、「知榮守辱」、「知白守黑」,這裡面蘊藏著人生的大智慧。

在自我滿足的前提下做到淡泊名利,以道為本,並且可以做到不失本性,身雖死亡但精神不朽。知足者樂、知足常樂,道理人們都懂得,但是問問我們的內心世界,有多少人真正做到了知足常樂了呢?

《道德經》論個人修養:「自知自勝,自足強行!」

每個人都私、有欲,想要去私慾,必須要自反自省,然後自清自虛,如果可以做到自知、自勝、自足、強行,那麼就算是得道了。

啟迪多元思維

攀比心其實是大多數人都會有的心理,簡單來說,就是指別人擁有的,自己也同樣想得到。

通常產生攀比心理的個體與被選作為參照的個體之間往往具有極大的相似性,導致自身被尊重的需要過分誇大,虛榮動機逐步增強。個別的人甚至會產生極端的心理障礙及行為;嚴重的攀比心常常會出現脫離自己實際情況而盲目攀高的極端心理。

社會心理學中有個「自我認知」理論,攀比之心其實也是一種自我認知形成的路徑。

自我知覺、自我反省、社會比較以及他人評價與反饋等等因素都是自我認知的一部分。

其中,在「社會比較」這個因素中,社會心理學家庫利認為,自我或人格是社會的產物,只能通過社會互動產生,並且有了「鏡中我」這個概念。人們彼此都是一面鏡子,映照著對方。攀比也是一個照鏡子的過程,其中的區別是:我們在照鏡子以後對於鏡中的我們並不滿意,並且想要改變成更好的樣子。

如何克服過度攀比心?

人們對於自己的認識大部分是在互相比較中形成的;人如果在每一個方面都在和別人攀比,說明他很可能是對自己的認識不夠,並且自尊心又過強;但是如果他只是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和更好的人相比,那麼他是有上進心的。

攀比心理的分類

1.正向攀比

正向攀比指正面的積極的比較,是在理性意識驅使下的正當競爭,往往能夠引發個體積極的競爭慾望,產生克服困難的動力。

2.負向攀比

負向攀比指那些過度的、消極的、伴隨有情緒性心理障礙的比較,會使個體陷入思維的死角,產生巨大的精神壓力和極端的自我肯定或否定。負向攀比最大的問題在於缺乏對自己和周圍環境的理性分析,只是一味地沉溺於攀比中無法自拔,對人對己都很不利。

正心正舉

我們如何克服負向的攀比心呢?

1.運用「全息」的思維

儘可能收集更多的信息及內容,再去進行比較。比如說,很多人在朋友圈曬出遊、曬購物、曬享受、曬美食,不必太去攀比這些,因為朋友圈曬出的只是人們生活的一個面或者一個片段,並不代表全部真實的生活狀態,也許對方也經歷過苦悶、孤獨、挫折、寂寞、煩惱等,只是沒有表現出來而已。

2.運用「全觀」的思維

站在更高的高度看待攀比心,攀比心往往發生在臨近及相似的人之間。比如說,兩位服務生可能會攀比誰掙的錢多,但是這兩位服務生不可能和比爾·蓋茨去攀比誰更有錢,攀比誰做的慈善更多,因為這之間的層次和境界都不同,所以我們需要向內提升自己的修為,用更全面的視野去看待問題。

3.運用「全程」的思維

從時間維度上看,人的一生就像馬拉松比賽,不管起跑、賽程中的暫時領先或者落後,某一階段的攀比並不重要,人生真正比拼的是耐力和持久力。

撥迷見智

從「道」的角度來看,萬物是一個整體,人的終身也是一個整體,在整體里根本沒有得失成敗的問題,丟失和滿足加起來的總和是相同的,人們需要克服過度的攀比之心。

開啟自在之門

泥巴非常羨慕地對金子說:「你散發出閃亮的光芒,你看上去那麼的高貴,我一點都比不上你。」

金子搖搖頭對泥巴說:「你能生出花、生出果、生出草、生出樹木、生出莊稼、生出萬物,我能嗎?」

每一個人都有獨特的內在資源,我們要多看到自己的優勢,不去盲目的攀比,因為每個人在世間都有不同的使命和特質。

用「與自己內在作比較」取代「人與人外在作比較」。

我們可以把注意力多放在自己成長了多少?又取得了哪些經驗以及成就?在追隨目標的路途中取得了哪些提高?當我們在審視自己所取得的進步、克服的困難和做的好事之時,便能夠激發我們的欣賞、讚美、感激、仁愛之心,並走向開啟幸福、快樂自在大門的道路。

Q:如何克服過度攀比心?

歡迎留言和大家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