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桐城,我的名字叫龍眠!《諸山此處是龍眠》之鄉土龍眠

你好,桐城,我的名字叫龍眠!《諸山此處是龍眠》之鄉土龍眠

諸山此處是龍眠

原著|白夢

改編|陳先

圖片|何傳偉 陳先

諸山何處是龍眠,舊日龍眠今不眠;

聞道已隨雲物去,不應只雨一方田。

——黃庭堅

你好,桐城,我的名字叫龍眠!《諸山此處是龍眠》之鄉土龍眠

鄉土龍眠

《安慶府志.山川》:擅江北名山之秀

戴名世:吾桐山水奇秀,甲於他縣

桐城西北環山,山不高而綿延,峰不險而逸秀。

“大小二龍山,連延入桐城。山盡山復起,宛若龍眠形。昔年李參軍,愛此山水清……”

這是明人許浩的《游龍眠山》。詩中的“李參軍”,和黃庭堅詩中的“龍眠”,指的都是被譽為“宋畫第一”的李公麟。

你好,桐城,我的名字叫龍眠!《諸山此處是龍眠》之鄉土龍眠

龍眠山莊圖

山因人名,人以山顯。自李公麟建龍眠山莊,繪《龍眠山莊圖》,此後的龍眠山,人文興盛,代有傳承,綿延不絕。先後有大學士何如寵、大司馬孫晉、詩人姚孫棐、巡撫趙釴、御史左光斗、思想家戴震、監察御史方大任、大學士張英等一大批達官高人,於功成名就之後,在此興建別業,或耕讀著書、潑墨吟詩,或徜徉山水、終老天年。

你好,桐城,我的名字叫龍眠!《諸山此處是龍眠》之鄉土龍眠

別峰禪寺

你好,桐城,我的名字叫龍眠!《諸山此處是龍眠》之鄉土龍眠

方以智讀書處挈蘭館

你好,桐城,我的名字叫龍眠!《諸山此處是龍眠》之鄉土龍眠

文和園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李公麟自號“龍眠居士”,百科全書式大學者方以智諡號“龍眠愚者”,曾隱居龍眠河墅的文學家、詩人潘江,輯錄的《龍眠風雅》和《龍眠古文》,及姚興泉的《龍眠雜憶》,均冠以“龍眠”字樣,足見龍眠山在當時仕者文人心中的份量。時至今日,龍眠二字,已成了鄉土桐城地域的代名詞。

你好,桐城,我的名字叫龍眠!《諸山此處是龍眠》之鄉土龍眠

桐城文廟

桐城古稱桐國,後又名舒州、龍舒、呂亭左縣等。縣治所在地多有變更。唐開元二十二年(734),鄉民逐水而居,背山建城,時名同安,名曰山城。唐至德二年(757),同安縣改為桐城縣,山城易名桐城,延用至今。

你好,桐城,我的名字叫龍眠!《諸山此處是龍眠》之鄉土龍眠

雙溪

桐城地處皖中,位於長江北岸,大別山南麓。“抵天柱而枕龍眠,牽大江而引樅川”。龍眠山自華崖山派生,呈人字形向南東方向傾降,形成地理上的東西龍眠。山中水脈豐沛,溪澗廻環,兩條主澗奔騰而下,沿途匯聚涓涓細流,于山中腹地二水會合,故名雙溪。雙溪匯成一條“大溪”,即是龍眠河。龍眠河蜿蜒浩蕩,穿山過澗,奔流而下,至頌嘉湖,一路往東,流經桐城大地,注入菜子湖後匯入長江。

你好,桐城,我的名字叫龍眠!《諸山此處是龍眠》之鄉土龍眠

境主廟水庫

桐城城區緊偎龍眠山,龍眠河穿城而過。歷經一千二百餘年,桐城人世代臨河而居,躬耕樂業。龍眠山距老城3公里,山路迴旋,峰巒林壑,飛瀑流泉,美不勝收。跨過龍門,移步換景,享山水野趣,品人文遺韻,是放逐自然,盪滌心靈的絕佳選擇。

你好,桐城,我的名字叫龍眠!《諸山此處是龍眠》之鄉土龍眠

雲門

你好,桐城,我的名字叫龍眠!《諸山此處是龍眠》之鄉土龍眠

披雪瀑

你好,桐城,我的名字叫龍眠!《諸山此處是龍眠》之鄉土龍眠

大徽尖楊頭桐城小花茶基地(陳志剛攝)

專題片《諸山此處是龍眠》之山水龍眠

敬請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