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你所想,想你所望

2018.3.27

“只有當你認真地去做一件事的時候,才會發現自己的靈魂,和靈魂的深處。”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01

時間長河中,哲學家們一直致力于思考和探討世界的本原。馬克思主張既堅持唯物主義又堅持辯證法來認識世界的本質。那麼世界到底是怎樣的呢,我想正如讀書一樣“一千個讀者,一千個哈姆雷特。”

很少有人堅持形而上學即用孤立的,靜止的方式看待問題,當然這也很難做到。所以世界是什麼樣,大多取決於看他的眼睛是哪一個靈魂的窗。

見你所想,想你所望

02

高銘在《天才在左,瘋子在右》的序言中說他想告訴讀者他眼中的世界是什麼樣的。書中記錄著作者與一些精神病患者的訪談內容,這些獨特的人始終堅持著各自的所思所想,同樣他們的故事也各自精彩。作者以足夠尊重的方式來探尋這一特殊人群眼中的世界。一些無特殊行為(如狂躁症)的病人,他們僅是沉浸在自己以強大邏輯作為保護殼而無懈可擊的世界觀中,亦如作者所言我們每個人都有一些所謂的癖好,有一些堅持,只是我們不偏激。他們始終堅持著屬於他們自己的世界,只是與我們這些所謂的正常人大相徑庭罷了。或許,他們無法融入我們,只想呆在自己的世界裡,哪怕可能有恐懼有孤獨,但至少完整而充實。

我們這些正常人無法評價好壞,至少我不能。

見你所想,想你所望

03

一個聲稱自己是來自異時空時光旅行者的人,因為其關於時光旅行的言論讓量子物理學家都細思極恐,無法判斷真實與否而之後求助於作者,希望判斷他是否是因為精神失常。

故事裡他來自異時空,帶著把我們世界裡的信息帶回自己時空的使命,故事的後來他發現所謂的多次完成任務並非是多次穿梭於兩個時空中,而只是信息的不斷回傳,自己將永遠的留在這裡。

當然我們無法知道所謂時光旅行者是否真實,正如數百年前的人無法想象如今人們可以通過一個方塊大小的東西聯通世界。故事的最後,作者告訴量子物理學家講故事的人應該是一位精神病人,而講故事的人最後沉浸在被自己時空“拋棄”的沉重悲傷中,就像美國發射的旅行者號,我們不知道它會駛向何方,帶給我們些什麼,我們只是知道從發射的那一刻起,它就永遠不會再回來,只能向前。

見你所想,想你所望

04

運動是永恆的,而靜止只是相對的。無論我們到底被什麼驅動著,昨天就是昨天,我們給時間以年,月,日,時,分,秒衡量的意義絕不僅僅是用以記錄時間的。

它就像魯濱遜的刻刀,古老的結繩一樣它告訴我們,昨天應該被銘記,應該通過我們的窗照進我們的靈魂裡。精神病患者也好,正常人也罷,我們都在用一生的時間來尋找來過的意義,意識與物質的存在是具有統一性的,大概行屍走肉的日子遠不如強大精神意識裡充斥著無盡恐懼、孤獨、又滿足而完整的生命吧。

願升起的太陽,苦難和悲歡,永遠都能照進我們的靈魂,用來感動孤立的繩,和冰冷的石。

見你所想,想你所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