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蒙,好疼

  • 導語:凌晨四點的北京,咪蒙一邊摳腳,一邊企圖製造著閱讀量幾百萬的文章,同時又在用腳趾頭思考著未來新媒體行業的走向。

  • 1

6月6號,咪蒙公眾號因一篇《嫖娼簡史》被封,歷經一個月,7月5號恢復更新,熱點趕巧來得及時,使她踏著兩宋(韓星)結婚的七彩祥雲歸來。

文章很快突破100000+,10分鐘不到已過萬點贊,最終以閱讀量和點贊量雙100000+的成績完美迴歸。

咪蒙和她的團隊彷彿提前過了一個暑假,在那一個月的時間裡,她瘦了5斤,看了6半本書,另做一些研究報告和團隊課程表,其餘時間都在面壁思過。

不是小龍蝦出了問題,不是她的總監月薪5萬出了問題,更不是實習生拎外賣出了問題。

“我很恐慌,不知道如果不能寫字了,還能幹嘛。”這種恐慌不同於羅振宇宣稱的“知識焦慮”,此種焦慮來源於知識的獲取,咪蒙的焦慮則是知識輸出。

咪蒙從來不怕被看穿,怕的是別人看不穿,瘋癲亦無傷大雅,“不要因為思想被看穿就自認輸了”。在文化精英的眼裡,她是一位搔首弄姿賣弄風情的女子,而在她的受眾眼裡卻是如同《西西里的美麗傳說》中韻味十足的婦人。

咪蒙,好疼

新媒體行業的圍剿沒能迫使她趨於妥協,反而越挫越勇。她自稱是個體重125斤的胖子,踩在體制的邊界上試探底線,或者說開拓底線,在優哉遊哉和如履薄冰之間繼續譁眾取寵,得財賣乖。

最終冰破車翻,被黃牌警告,罰下新媒體賽場一個月。

“咪漢三”回來之際,從標題上看,一副洗心革面的樣子,如果說她之前的文章標題是狗肉,內容也是狗肉,如今只是把標題換成了羊頭,內容似乎仍是狗肉。

自認輸出高端內容的行業人士,其有色眼鏡從未摘下,“雖然人人都愛狗,可吃起狗肉來都會覺得香。”

“鄙視鏈”一詞是2012年咪蒙任職於《南方都市報》時開創的,並得到廣泛傳播,如今被她自身發揮的淋漓盡致。

面對這種情況,她的內心永遠只有一句未說出的話:“孔雀開屏時,不要盯著人家屁眼看好嗎?”

  • 2

坐了一個月的冷板凳,一日何止三省其身,結果並非一無所獲。

7月8號,咪蒙公司團隊開始擴招,待招人員包括私人助理兩名,畫手一名,執行經紀人1名,設計總監1名,人事主管1名,新媒體編輯5名,公眾號運營1名,電商運營和品牌主管各1名。另外還僱傭能在社會學、心理學、文學、醫學、哲學方面等方面提供諮詢幫助的公眾號顧問團隊。

除了今年4月1號註冊的公眾號“才華有限青年”外,7月31號,咪蒙又註冊自己的小號“好疼的咪蒙”,兩個賬號主體同屬“霍爾果斯爆炸糖影視傳媒有限公司”。前者由她公司的一幫成員運營,閱讀量達到100000+已很常見,後者每天只發一段文字。

在前兩年內容創業的春天裡,咪蒙深諳傳播規律,生產內容的過程卻遠非看上去那麼簡單。她出身於文學碩士,畢業論文是《阮籍詩歌與玄學本體論》,做過十多年首席編輯,混過韓寒的《獨唱團》。

這些經歷沒能讓她成為所謂的文化精英,反而自降身段,精心研究大眾口味,並迅速成為行業領頭羊。

如今內容創業雖不至於“凜冬將至”,但也已入深秋,加衣防寒是每個創業者應該做的事情。咪蒙的野心不會滿足頭條廣告78萬,這位40歲還想改變世界的人,憑一己之力,提升小龍蝦百分之30的銷量,胃口自然驚人。

另外,她在公眾號文章裡一共提過345次小龍蝦,這個數據在她的粉絲當中人盡皆知,並且都是自發數出來的。

圈內一位好友曾說:“只要雞湯不過時,人工智能不成熟,咪蒙就無可取代。”

其實並非雞湯不過時,而是情感不過時,兩性戰爭是人類永恆的話題。同樣的題材,《知音》活了將近20年,新媒體時代,咪蒙接過雞湯文化的火炬,星星之火終成燎原之勢。

而人工智能一旦成熟,咪蒙也是最容易被取代的,輸入其兩篇文章便可複製這種寫作風格。新的熱點誕生時,輸入關鍵詞,一篇人工智能咪蒙文章就此產生。甚至不需要人工智能,一個成熟自動寫作軟件即可。

咪蒙,好疼

問題是沒有人格的機器堆砌而成的文字,顯然不會被接受。相對於科學來說,文化更注重內在精神,落成於紙面的文字,是作者和讀者的精神交流。

失去這種交流便淪落為雞同鴨講,誰也不願聽著一個機器大談愛情。哪怕咪蒙的雞湯最終淪為工業化流水線式的生產,依然能讓讀者感受到溫存。

為什麼是咪蒙?提問者看似在探索問題,實則是對自身無能的感慨,更深層的表達應該是,為什麼不是我?這個問題自然沒有答案,如同問為什麼是馬雲?為什麼是比爾蓋茨?為什麼是金三胖?為什麼是川普?

天時、地利、人和具備以後,要麼誕生天才,要麼誕生么蛾子。不是咪蒙,還可能是咪咪,可能是濛濛,可能是蒙咪。

凌晨四點的北京,咪蒙一邊摳腳,一邊企圖製造著閱讀量幾百萬的文章,同時又在用腳趾頭思考著未來新媒體行業的走向。

  • 3

咪蒙迴歸以後,很快著手“新媒體創作大賽”的工作。

7月10號,發佈新媒體創作大賽消息,評委除了她自己,還邀請嘉賓蔡康永、張嘉佳、張一白、六神磊磊。7月11號,“才華有限青年”公眾號團隊成員pp撰文,再次推廣新媒體創作大賽,第一名獎金50萬。

今年3月份,咪蒙曾在《GQ實驗室》的報道文章中稱:“新媒體創作大賽,將會幹掉新概念。”

此話並未讓人覺得豪邁,反而有氣無力。誰都知道,新概念早已失去“造神”功能,韓寒、郭敬相繼落下神壇之後,更是在文學創作方面淪為“傷仲永”。

或許他們志不在此,但新概念未死已僵的事實毋庸置疑,無需任何人幹掉。

正如《GQ實驗室》那篇報道文章標題一般“網紅,病人,潮水的一種方向”,咪蒙站在時代的浪頭,深知曾經前赴後繼的人們早已被拍在沙灘。而同樣的境況,她在面臨抉擇的時候,最好的辦法是不去抉擇。

文化總得有人傳承,文學競賽形式總得更新,即使知道結果,這樣的事總得有人去做。反正最終大家都會泯然眾人,至少曾經紅過,病過,引領過潮水的方向。

咪蒙,好疼

這次新媒體創作大賽並未引起人們過多的關注,前幾名參賽者文章雖然寫的不錯,但要想和當年第一屆新概念作文大賽造成同樣的轟動效果,顯然沒有可能。

從評委嘉賓來看,除了六神磊磊出身新媒體,其他幾人都屬跨界,一個導演,一個主持人,一個從你的全世界路過的人。甚至可由此猜測,咪蒙在行業內並無強大的號召力,只能依靠幾位好友了事。

從人設上看,咪蒙作為這次比賽的主要操辦者,對讀者來說更是精神引領者,其人設難以擺脫“毒雞湯”的概念,參賽者的文章自然也會被認為千篇一律,都是雞湯,只是毒不毒的區別。

試圖充當精神領袖的咪蒙,遭遇了滑鐵盧,同時也讓她更加深刻地意識到:“這個時代我們不再需要精神領袖,因為我們已無精神。”而這將鼓勵她繼續無畏前行。

咪蒙的真正貢獻在於,讓文字又迴歸到大眾的視野。

80、90年代是傳統文學發展最好的時期,2000年到2010年是網絡小說的時代,此後新媒體誕生。而此時相對於各類平臺的音樂、視頻、段子來說,人們難以發現長篇大論文字的重要性。

咪蒙的橫空出世挽救了大眾的閱讀習慣,但同時也表明了一個事實:文學只有變得淺顯乃至粗鄙,才能繼續苟活下去。

因而精英們對新媒體的預言也毫不留情:新媒體起於段子,興於雞湯,衰於雞湯,死於雞湯。甚至有人把“雞湯”兩字換成“咪蒙”。

  • 結尾

10月6號,咪蒙月薪5萬的總監黃小汙結婚,她沒去。電話裡她喜極而泣,稱自己也想再結一次婚。

兩人交流過程,大發感慨。

咪蒙問:“如果回到兩年前,你還會選擇跟我一起幹嗎?”

黃小汙:“會的,一定會的。”

咪蒙:“你覺得,我們還能改變世界多久?”

黃小汙:“我們從未改變過世界,只改變了我們自己罷了。”

本文寫於10月24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