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千年的世外桃源,我居然在这里找到了它……

魏晋时期的陶渊明,曾经写过大名鼎鼎的《桃花源记》,说是一个渔人迷路在桃花林后,误入一个小口,进入了与世隔绝的桃花源。

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消失千年的世外桃源,我居然在这里找到了它……

在现代,很多地方都开设了所谓的“桃花源”旅游项目,种植大量参差不齐桃花,放一个巨大的牌匾,就说这是“桃花源”。

这样的地方我也去过一两个吧,但是完全没有误入秘境的感觉,反而是浓重的商业气息让人感到不适。

所谓的在意不在形,或许真正的桃花源,看不见一片桃花落。

在我心中,位于乐清的黄檀硐或许更贴近于世人对桃花源的想象。

消失千年的世外桃源,我居然在这里找到了它……

消失千年的世外桃源,我居然在这里找到了它……

虽然属于灵山景区的一部分,可黄檀硐更像是一个遗世独立的小村庄,它离乐清市区有很长一段距离,公交也不能直接到达,乐清人喜欢在悠闲的清晨徒步行走在这一段山路上,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豁然开朗,一个不经意的转角,便可看见那遗世独立的黄檀硐古村落。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桃花源记》里所记载的画面,用在这里再合适不过。

消失千年的世外桃源,我居然在这里找到了它……

消失千年的世外桃源,我居然在这里找到了它……

乐清的秋,从来就不会萧索。来黄檀硐的日子,刚好赶上“晒秋”,硕大的番薯被切成片儿,一片片摆放整齐,远远地就能闻到番薯和太阳交融的香。

消失千年的世外桃源,我居然在这里找到了它……

消失千年的世外桃源,我居然在这里找到了它……

鳞次栉比的木房和石屋,原汁原味的古朴建筑,忙碌之余走进黄檀硐,身心都被放慢,忘却快节奏的工作和加班,只是想呼吸一下这里新鲜的空气。

米塑,是浙江温州独有的传统民俗工艺,黄檀硐人也很好继承了下来。

消失千年的世外桃源,我居然在这里找到了它……

消失千年的世外桃源,我居然在这里找到了它……

稻米丰收,捶打成米团,再揉、捏,上色,成人物走兽,花果草木,用来给娃娃过百日,祭祀、典礼等。米塑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传承。

除了米塑,许些人家还会在空闲时间来编草鞋。这个时代很少人再穿草鞋了,但对于在山里行走的朴实村民来说,有时候草鞋甚至比布鞋、皮鞋来的更加实惠,它们只需要有简单的材料,稍显精湛的技艺,就能够轻松织出耐穿结实的草鞋来。

消失千年的世外桃源,我居然在这里找到了它……

黄檀硐村是这两年才逐渐被乐清人所熟知的,平时游客不多,山林有鸟,反而显得鸟鸣山更幽。

消失千年的世外桃源,我居然在这里找到了它……

如果有时间,也喜欢这样的古村落,不妨在这里住上一晚。离开这个世外桃源,不知道下次再遇到这么舒适的小村,会是在哪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