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油氣田風險勘探機制推動安岳氣田大發現

從西南油氣田獲悉,安嶽氣田高石梯—磨溪區塊已生產天然氣超330億立方米,成為西南油氣田增儲上產的“壓艙石”。

“風險勘探機制,推動了安嶽氣田大發現。”西南油氣田副總經理徐春春深有感觸,“經過持續探索,某重點探區有了規律性地質認識,有了技術手段去實現。如果因為種種原因缺乏投資支持,大家心裡最不甘最難受。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管理也是生產力。”

西南油氣田風險勘探機制推動安嶽氣田大發現

安嶽氣田高石梯—磨溪區塊,位於樂山—龍女寺古隆起中軸線上。1965年,在古隆起震旦系發現了我國首個整裝大氣田——威遠氣田。由於四川盆地地質條件複雜,受地質認識、技術裝備、投資規模所限,圍繞古隆起震旦系,尋找下一個威遠氣田的勘探工作持續了近半個世紀。天然氣勘探風險高、投資大,堅持還是放棄?考量著決策管理層。

2005年,中國石油勘探與生產分公司出臺“油氣風險勘探管理辦法”,具有戰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資源基礎好、地質風險大的新盆地、新地區、新層系,被列為油氣風險勘探項目專項,力求有重大發現和突破。

經過多輪勘探目標評價,中國石油在古隆起勘定磨溪1井等3口風險探井井位。古隆起新一輪勘探,著力於有利儲層發育區和保存條件較好的“繼承性構造”。

經過新一輪地質科研攻關,2011年7月12日,霏霏細雨中,高石1井測試日產量超過100萬立方米。現場人們歡呼雀躍,古隆起震旦係獲得重大突破。2012年9月9日,磨溪8井寒武系龍王廟組,測試日產量超過190萬立方米,拉開了我國最大單體海相碳酸鹽巖整裝氣藏的勘探開發序幕。本文由(石油聘oilpin.net)小編髮布在今日頭條號,轉載請註明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