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達木鹽湖「鎂害」變寶 出口多國供不應求

中新社西寧7月26日電 (李雋)記者26日在2018青海優勢資源創新利用高端論壇上了解到,柴達木盆地6000萬噸“鎂害”水氯鎂石通過技術創新變為“鎂寶”,暢銷國內外,填補了中國氫氧化鎂、氧化鎂高端產品的空白。

“柴達木”是蒙古語,意思是“鹽澤”,也就是“鹽的世界”。柴達木盆地內現有大小不等的鹽湖33個,其中察爾汗、茶卡、柯柯、大柴旦、東西臺吉乃爾、馬海六大鹽湖為重點開發區,現已發現鹽湖礦床70多處,鹽湖資源累計探明儲量約4000億噸。

長期以來,柴達木鹽湖資源開發都以鉀肥生產為主,而作為伴生物每生產1噸鉀肥就要產生大約10噸水氯鎂石。受工藝技術限制,這部分鎂資源未實現高效開發利用,並造成了鹽湖成分變化的“鎂害”。

“水氯鎂石已經在察爾汗地區形成了一個人工湖,目前儲量在6000萬噸以上。已經嚴重製約了鹽湖鉀肥的生產。”青海西部鎂業有限公司黨總書記兼董事長盛玉永介紹。

中國科學院院士段雪表示,中國的鎂資源佔全球很大的比例,但處在廢棄閒置的狀態,所以鼓勵多品種、大規模的利用鎂,研發不同的產品,做豐富的產品群、很長的產品鏈。

近年來,青海鹽湖資源的開發和綜合利用,引起國內外專家高度關注。西部鎂業依託自身優勢聯合國內專家和頂尖的技術團隊,徹底解決了化學合成法制取高純氫氧化鎂的關鍵技術難題,發明了鹽湖滷水-氨石灰聯合法連續生產高純氫氧化鎂的新工藝,獲得了鹽湖水氯鎂石連續溶解制取高濃度氯化鎂溶液的專利,為大規模工業生產高純氫氧化鎂提供了技術支撐,也填補了中國氫氧化鎂、氧化鎂高端產品的空白。

據盛玉永介紹,產出的高純氫氧化鎂、5至6微米超細粉、1至2微米超細粉、高純氧化鎂、電熔鎂砂等高端產品已處在全球前列,目前已出口法國、韓國、日本、土耳其等國家,主要用於阻燃、醫藥、塑料、橡膠以及高端的耐火材料等方面,產品供不應求。

如今,西部鎂業公司年產10萬噸高純氫氧化鎂項目完全實現達產達標,每年能“吃”掉120多萬噸的水氯鎂石,通過循環利用減少水氯鎂石副產物的排放,降低了環境承載壓力,更為鹽湖鎂資源綜合開發循環利用探索出一條新路。(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