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師傅與老壺型

紫砂老一廠,是一代人的傳承記憶。老一廠建於1955年,由吳雲根、裴石民、任淦庭、王寅春、朱可心、顧景州、蔣蓉七大老藝人集中當時民間制壺和陶刻的紫砂藝人一起成立的。

歷時40餘年,培養了大批紫砂國大師、省大師、省名人和高級工藝美術師,創作製作的紫砂精品更是層出不窮,可謂幾百年來紫砂最輝煌的時期,直到1997年結束國營改製為民營。

名家師傅與老壺型

紫砂老一廠創始人

創始人之一:顧景舟

名家師傅與老壺型

顧景舟(1915-1996),原名景洲,早年別稱瘦萍、武陵逸人、壺叟,宜興川川埠上袁村人。顧景舟做壺60餘年,心墓手追明代、清代、民國諸名家,有過之而無不及,每器必精心構撰,出手皆成華章,形成了雄健而嚴謹、流暢而規矩、古樸而典雅、工精而秀麗的藝術風格,被譽為壺藝泰斗、一代宗師。

他視紫砂為生命,承前啟後,融古鑄今,一改清初以來紫砂壺纖細繁瑣、堆砌繁華之氣,追求壺體線條的流暢舒展,權衡比例的協調秀美,注重造型的簡樸補大方,在20世紀40年代就有寸壺竟有鬥米貴的聲譽。

創始人之二:任淦庭

名家師傅與老壺型

任淦庭(1889-1968),出生於宜興歸徑鄉陸平村,又名幹庭,字缶頭,號漱石、石溪、聾人、大聾、左民、左腕道人,生於書香門第。15歲時,跟隨宜興名家盧蘭芳學習紫砂陶刻,滿師後再吳德盈陶器公司雕刻做畫謀生。

其紫砂陶刻以傳統風格為主,題材廣泛,形式多樣,畫以山水、花鳥、人物、博古圖案等為主,尤以梅、竹、蘭、菊為勝。書有正、草、隸、篆、鐘鼎、甲骨文等種書體,鐫刻時以多變的刀法,各臻其妙地表達陶刻線條的趣味和美感。他為新中國紫砂陶刻培養了大批的優秀人才,是著名的紫砂七大老藝人之一。

創始人之三:吳雲根

名家師傅與老壺型

吳雲根(1892-1969),原名芝菜,宜興蜀山南街人,14歲即拜汪生義為師學藝,曾與汪寶根、朱可心為師兄弟。吳雲根長的虎背熊腰,力大無窮,曾以挑胚、搬運為生。宜興紫砂廠成立後,一大批學子步入紫砂殿堂,可謂門牆桃李,極一時之盛。現在著名的制壺名家呂堯臣、吳震、何挺初、葛明仙等,均出其門下。

創始人之四:王寅春

名家師傅與老壺型

王寅春(1897-1977),祖籍江蘇鎮江,出生於宜興川埠鄉一個貧寒家庭,13歲在本村金阿壽家學習制壺技藝,滿師後,先幫富戶趙乾泰做小夥計,後做客師制胚。他的朱泥小壺與眾不同,胚體圓而薄,下水平穩出水爽,極為精巧,很快為他贏得聲譽。

王寅春對紫砂陶走向國際市場,作出了很大的貢獻。1934年東洋生意興起,日本人向吳德盈公司訂購了300只小花盆,昊德盈公司把此任務交給了王寅春、他冥思苦想,率先做成了紫砂擋胚模型,開始了宜興紫砂陶生產使用模具的先河,這也是紫砂工藝史的重大革新之一。

創始人之五:裴石民

名家師傅與老壺型

裴石民(1892-1976),原名德慶,宜興蜀山人。14歲時拜姐夫江祖臣為師,後改名為石民。他年少成名,1913年21歲時到利永陶器公司製陶,技藝成熟,仿創兼優。抗日戰爭爆發前期,裝石民到上海魔術大師莫悟奇家中製陶。他在上海長住達十年之久,先後為幾個古董商店專事仿古,頗負鑑名。棐石民作品做工精細,樣式甚多,幾可亂真,所以有陳鳴遠第二、當代陳鳴遠之稱。

創始人之六:朱可心

名家師傅與老壺型

朱可心(1904-1986),原名開張、凱長,宜興紫砂名藝人,花貨巨匠,一代宗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江蘇分會會長。

1931年受聘於宜興陶瓷職業學校任技師、工場教員,作品雲龍鼎獲美國芝加哥博覽會特級優獎。

1954年受命組建宜興蜀山陶業生產合作社,為宜興紫砂工藝廠創始人之一。

1956年被江蘇看政府任命為技術輔導,先後授藝帶徒數十人,名藝人有汪寅仙、李碧芳、潘春芳、許成權、範洪泉、謝曼倫、曹婉芬、王小龍、高麗君、史志鵬、倪順生、李芹仙等。

1957年參加全國民間藝人代表大會,六十至七十年代設計新品達數百種,分別為國內外各大博物館收藏。

創始人之七:蔣蓉

名家師傅與老壺型

蔣蓉(1919-2008),別號林鳳,出生於宜興川埠潛洛村的一個紫砂世家,1956年被江蘇省人民政府任命為基數輔導;高級工藝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蔣蓉11歲時輟學在家制作紫砂壼,20歲不到時,隨伯父蔣燕亭到上海學藝,技藝精進,仿製過陳鳴遠的作品,此時作品多為花貨擺件。宜興蜀山紫砂合作社成立後,她帶過幾批徒弟,人稱蔣輔導,為7名技術輔導中最年輕者。她的作品造型,設色逼真,惟妙惟肖,意趣然,自成獨立的藝術風格。

那麼,屬於老一廠時代的紫砂壺,又有哪些壺型呢?

名家師傅與老壺型

名家師傅與老壺型

名家師傅與老壺型

名家師傅與老壺型

名家師傅與老壺型

名家師傅與老壺型

名家師傅與老壺型

名家師傅與老壺型

名家師傅與老壺型

名家師傅與老壺型

名家師傅與老壺型

名家師傅與老壺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