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丨朱一龍:三十不惑

文 │ 何思源

再次採訪到朱一龍,一切好像都不一樣了,又似乎什麼都沒有變。

朱一龍,是一個提起2018年夏天的演藝圈就繞不過去的名字。超級網劇《鎮魂》的爆紅,讓他在最短的時間內印刻進了無數鎮魂女神的心尖,同時人氣也飛速攀升。

专访丨朱一龙:三十不惑

他的人氣之強不光體現在各種熱搜,還有激增至將近800萬的微博粉絲數。隨著曝光度越來越高,朱一龍的工作強度也一直在加大。

除了拍戲以外,各種採訪和商務合作也紛至沓來,擠佔了他本來就為數不多的休息時間。但是眼前剛剛結束一天緊張拍攝的他雖然略顯疲憊,依然眼神澄澈、態度認真。

一如去年在《密戰》北京首映禮上初見時的模樣,朱一龍幾乎沒什麼變化,說話還是慢條斯理,問題稍顯複雜,他便會更沉著地去思考答案,快要凝固的氣氛讓人略微心焦卻又不忍心難為他,於是採訪中的畫面經常幾乎靜止成一幅jpg,讓人忍不住懷疑對面的人是不是使用了什麼可以讓時間停滯的“異能”。

答案當然是……並沒有,朱一龍就是朱一龍,他不是沈巍。

儘管他用自己精湛的演技賦予了沈巍生命與靈魂,但是伴君千日終有一別,過了今天沈巍的旅程就暫時結束了,而朱一龍的路還有很長。

专访丨朱一龙:三十不惑

“盡我所能去理解人物”

在《鎮魂》中,朱一龍一人分飾三個角色,將沈巍的溫潤端方、黑袍使的冷冽肅殺和夜尊的邪惡癲狂展現得淋漓盡致。同樣的面容,同一把嗓音,卻能讓觀眾清楚地感受到角色之間涇渭分明的特點。

鎮魂女神們就更不必說,明明前一天還在對著沈教授花痴,夜尊一出場立馬將“面面好看”送上微博熱搜,過不了兩天又把自己的少女心全都捧給了月光下舔著棒棒糖的小鬼王。

专访丨朱一龙:三十不惑

“爬牆比翻書都快”原本是飯圈常態,可爬來爬去粉的終究還是朱一龍,這就很神奇了。

對於自己受到認可的演技,朱一龍揚起一個並不顯眼的微笑,給出的答案毫不“炫技”,意外地腳踏實地,“其實就是盡我所能去理解人物,前期的話就是看劇本,在心裡對他們有一個預設,進組之前藉助定妝、造型,一步一步把自己變成心中想象的角色那個樣子。”

說得如此簡單輕鬆,這樣做就真的可以成為連死忠原著粉都紛紛予以認證的“沈巍本巍”嗎?眾所周知,出演熱門小說IP中的人氣主角是一柄雙刃劍,更何況是《鎮魂》這種劇情被質疑“魔改”的題材。

“如果有原著,肯定是要去讀的。”已經飾演過《新蕭十一郎》中連城璧、《新邊城浪子》中傅紅雪的朱一龍對此可謂駕輕就熟,“最後還是要回歸到劇本,小說裡的東西不會刻意帶出來,但因為已經看過了,就已經在心裡了。”

专访丨朱一龙:三十不惑

而三個角色中讓朱一龍覺得塑造難度最大的,是最晚出場的夜尊。

在之前的劇情中,大Boss夜尊一直作為幕後老闆活在各種小反派的臺詞裡,好不容易閃亮登場,舉止動作和臺詞語氣無不誇張,如何讓觀眾以最快的速度接受他?實在是很有難度。

“儘量地拋棄自己一些固有的習慣,從劇本、小說裡面感受這個角色,真誠地去接納他,去表達他。”他強調了“接納”二字,隨後認真地為夜尊“辯解”起來,“我覺得夜尊這個角色是有點自卑,他覺得他自己被遺棄了,所以他在不斷的壓迫中爆發,用強大的能力和外表去保護自己。”

专访丨朱一龙:三十不惑

當聽到夜尊的臺詞風格被形容為彷彿“傳銷講座”時,他忍不住笑出來,“我覺得在真正能夠理解人物、理解場景後,就能自然而然地進入狀態,通過神態、語氣、行為動作這些一連串的東西去表現出人物的內心。”

其實說白了,就是要“入戲”,如果一個演員自己都無法入戲,還如何隔著屏幕向觀眾表達出人物的喜怒哀樂,甚至於最細緻入微的情感?

朱一龍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好,一直以來觀眾對他的高度認可就是充分的證明。

“拍攝經驗是一個充電的過程”

對於朱一龍的爆紅,很多人有種鬆了口氣的感覺,那個演技好、人卻一直不火的男演員終於沒有被大家錯過。

专访丨朱一龙:三十不惑

“其實我年少的時候對錶演並沒有很感興趣,”雖說如今朱一龍的演技過硬已經成為公認的事實,但他真誠地認為自己對於表演沒什麼天分,“感興趣是在上了電影學院之後,在老師的鼓勵下,發現表演是另外一種宣洩的途徑,可以不用像平時的自己那樣。”

這是實話。因為平時的朱一龍給人的第一印象,通常是“慢熱”“靦腆”“話題殺手”這些並不張揚的個性。在那場相當隨性的700萬粉絲福利直播中,大家經常要通過“居老師”眨動的長睫毛來認定自己的直播畫面並沒有卡住,他真的就是沒動沒說話、直播成了靜態jpg而已。

似乎很難想象這樣一個安靜的大男孩兒,既可以演《情定三生》裡深情的遲瑞、《羋月傳》裡霸氣的嬴稷、《新蕭十一郎》裡野心勃勃的連城璧,也可以演《新邊城浪子》裡孤僻的傅紅雪、《御姐歸來》裡喜感的何開心、《花謝花飛花滿天》裡活潑開朗的花無謝。

专访丨朱一龙:三十不惑

眾多角色之間強烈的反差讓人忍不住覺得他天生就是當演員的料,可朱一龍在北京電影學院上學的時候“甚至不知道真正拍戲是要幹什麼,因為沒拍過戲,也沒有接觸過劇組”,大家都在很努力專注地排練,日以繼夜。

等到畢業之後,他又幾乎沒從劇組出來過,八年間緊鑼密鼓地拍攝了將近60部影視作品。

“拍攝經驗是一個充電的過程,嘗試不同的表演風格總是有用的。”說起自己選擇的路,語氣堅定而又執著,他的好演技就是這樣一點一點磨練出來,沒有任何捷徑。

专访丨朱一龙:三十不惑

而談到表演,“真誠”也是朱一龍反覆提及的關鍵詞,無論是面對每一個角色,還是日復一日的工作,“我覺得演員都是有信念的,會相信自己的角色,肯定會把自己融入進去,同時把自己的人生感悟、經歷放到角色當中去,讓角色更復雜、更豐富。”

至於其他事情,他似乎很少考慮,不管是一夜爆紅帶來的名利,還是隨之而來的紛爭。

“我希望讓大家看到我生活中的樣子時,都是儘量真實自然的。我覺得自己是個比較能自我消化的人,尤其是在這個行業裡,就儘量不要跟別人去比,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情吧。”

話題既然已經如此佛系,繼續聊,自然就進入了“書畫琴棋詩酒花”的範疇。

“最近在看金宇澄的《繁花》,我看書很雜,比較喜歡看有畫面感的小說。” 和想象中的非常接近,“居老師”私下的畫風果然很文藝,“平時有空喜歡彈彈吉他。”

专访丨朱一龙:三十不惑

把挑戰“當做一種生活的冒險”

十年砥礪,終獲回報,鏡頭前那些曾經被人忽略的艱苦努力攢在一起瞬間被觀眾發現,而此時此刻,朱一龍卻只想慢下來。

“我覺得(心態)沒有太大變化,我和我的團隊也選擇放慢腳步,保留一點演員的神秘感,對劇本的挑選也會更謹慎。”又是招牌的紳士笑,從來都是那樣不疾不徐的語速,“挑戰肯定會越來越多,權當做一種生活的冒險吧。”

對於隨著走紅必然會迅速增多的工作機會,他最看重的也始終是劇本和團隊,“我不會說我一定要去演什麼樣的角色,還是要看劇本、看團隊,因為你光對你的人物有要求是沒有用的。”

“我在拍《知否》(正午陽光出品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的時候,七個月時間什麼都沒幹,就待在這一個劇組裡。其實齊衡這個角色在原作中戲份並不多,但我就想沉進這個角色裡,踏踏實實地表演。因為能在那種環境下演戲很不容易,那是一個可以讓你暢快表演的團隊,我很享受在那兒拍戲的時間。”

专访丨朱一龙:三十不惑

除了對劇本和團隊的嚴格要求,朱一龍對其他的各種可能性都坦然迎接。連環殺手或者多重人格的角色?為角色扮醜、男扮女裝、變很胖或者更瘦?“只要團隊好,劇本好,我不怕的。”

至於四面八方投來的認可和期待所帶來的壓力,他認為,“不會太有壓力,人無完人,起起落落我覺得很正常。”

心態從容淡然,他自己倒是不急不躁、穩紮穩打。可作為正當紅的演員,慢成這樣真的好嗎?

又有何不妥呢?可以靜下心來拍自己想拍的戲,做好自己想做的事,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

专访丨朱一龙:三十不惑

“我對自己其實是屬於沒有什麼太大規劃的,我喜歡做簡單的事情,稍微純粹一點,目的簡單一點。”

這麼說著的朱一龍,最終給自己定下的目標是:“就按照自己的節奏堅持往下走就好了,好好做一個演員。”

看似很簡單,但仔細想想卻也最難。好在三十而立,正值當年,如今撥雲見日,未來可期。

专访丨朱一龙:三十不惑
专访丨朱一龙:三十不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