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性侵,女性爲何不敢及時發聲

面对性侵,女性为何不敢及时发声

面对性侵,女性为何不敢及时发声

談經論政丨社會縱議丨文體娛教丨雜感隨筆

用一面看不見的網絡旗幟集聚思想大軍

面对性侵,女性为何不敢及时发声

本期推薦

面對性侵,女性為何不敢及時發聲

文 | 程昱媛

雷闖性侵事件不斷髮酵,引起一系列連鎖反應,有越來越多的受害女性站出來,以實名或者匿名的方式,講述自己的同類遭遇,當然也不斷有知名人士被拉下馬。這無疑是帶有進步意義的,因為曾經的女性受害群體總是噤若寒蟬,鮮少有人能夠及時、勇敢地站出來,指控施害者。但筆者深知,這絕非姑娘們膽小怕事,而是生活要求她們必須顧及到來自人際關係的壓力與根深蒂固的社會文化認知,這些影響女性日常生活的各類因素,深深糾纏在一起,也成了籠罩在受害女性心頭,怎麼也趕不走的烏雲。

施害者以自己的社會地位、名譽威望來取得女性信任,抑或直接脅迫女性,往往是這類性侵事件的重要成因。在施害者長期有預謀的、與受害女性的接觸中,他們常以領導、老闆或師長的身份自居,對女性構成心理壓力,然後再以花言巧語與威逼利誘並舉的方式,鉗制住女性的情感。

在被騷擾或被侵害的過程中,心理和情感被雙雙“下蠱”的女性,常常失去了堅定說“不”的勇氣與決心,進而落入獵人的圈套。但在事後,女性往往顧及到自己與對方較為懸殊的社會地位對比,或因自己的利益關係被對方牽制住,而不敢報警和深入追究。面對肉體與心靈的雙重創傷,只能獨自舔舐傷口,也錯失了留下證據的最佳時刻。

令被害女性不敢及時發聲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下,留給受害女生的善意和生存空間太有限了。一方面,人們羞於公開談性,以至於女生被性侵這樣的嚴肅事件,都恥於提及。本來是這起悲劇事件中的受害者,如今卻要接受人們指指點點的目光,自己的家人和朋友也要連帶著受歧視,這自然是女生們不願看到的。

並且在男權、父權為重的社會話語體系中,會有很多人去指責受害女性,“是你自己不檢點啊,誰讓你出去喝酒!”“誰讓你穿得太少?”“不愛惜自身節操,才會落得這個下場!”公眾在性侵事件發生之後,總是一股腦地在女生身上找原因,而把施害者的可鄙行徑簡單歸因為“食色,性也”的原始慾望。人們對於女性的要求太過苛刻,而對男性的容錯率卻奇高。這從另一側面體現出,即使在早已告別了封建社會的今天,對於女性要遵循“三從四德”的思想流毒還在,社會“教導”女生們要守本分、要溫柔賢淑,以男性審美和男性話語要求,不停地物化女性,甚至恨不得將美麗女性歸為自己的戰利品與附庸物。

更有甚者,在面對女性被侵害的新聞時,他(她)的反應是這樣的:用少得可憐的愛心和帶著上帝視角的所謂憐憫,敷衍地安慰著受害女性,轉過頭來就在心裡為她貼上“不清白”“失去貞操”的異類標籤。能夠設身處地地體會受害女性內心悲痛與絕望的人,真是少之又少。更多的人是拿著自己的僥倖去與別人的不幸遭遇比較,因為在別人的傷痛面前,自己彷彿變得高人一等,即刻擁有了平日裡達不到的身份與道德的優勢地位。這樣的冷漠與卑劣心理,對社會的危害絕不亞於犯罪行為本身。

對女性苛刻的社會文化和冷漠人心的壞處,映射在性侵事件中,就是許多受害的女生會根據社會大眾的普遍觀念調整自己的認知,她們會以男權話語體系去衡量自己的遭遇,那自然是越想越懊悔,越想越自責,以至於思索著自己是不是應該諒解那個男人,萬一他是因為自己太有女人味而一時沒有把持住呢?這明顯就是被畸形的社會觀念洗了腦。

這時女性對自我的認知也是極為模糊的。她們出於受到創傷之後的應激反應,或囿於社會文化中,羞於公開談性的腐朽觀念的影響,對自身訴求和應該採取的行為界定不清。沒有強有力的精神力量作支撐,為自己發聲的反抗行動自然也不能有效進行。

對於年輕人來說,性是重要的,也是美好的,但其前提必須是你情我願。當面對行惡的人渣時,要堅定說“不”,勇敢發聲,不要一味地沉默,那無疑是縱容人渣們再犯。

不過,任何事情都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相比之前,這兩天湧現出來的勇敢女性就不少。只要把心中的夢魘說出來,就可能將那些可惡的施害者們繩之以法,更重要的是,這會保護更多女性免遭同樣的毒手,也給那些有類似遭遇的姐妹們,站出來發聲的勇氣和信心。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面对性侵,女性为何不敢及时发声

<<賽事回顧>>>

-第三屆評論之星落幕 湖南師大王豔華奪冠-

-月度之星收官戰 鄭州大學胡晉瑜奪魁-

-“評論之星”激戰正酣 湖南師大王齊拔得頭籌-

-“月度之星”揭幕戰 浙師大胡夢佳摘冠-

<>

評論大賽︱評論之星︱大學生群︱我要投稿︱評論女神︱評論男神︱月度之星︱王昱︱伍瑞冰︱紅辣椒︱紅辣椒評論︱紅網評論︱時評之道︱時評︱研討會︱時評研討會︱佳作評選︱雜文︱評論員︱評論媛︱女作者︱女評論員︱時評家︱評論家︱楊國煒︱鄢烈山︱曹林︱評委︱佳作︱投稿︱信箱︱

長按圖片 關注我們

紅網紅辣椒評論自2001年下半年開辦以來,堅持發揮網絡媒體優勢,廣泛反映草根階層訴求,力求用網絡傳遞理性聲音,是當今網絡評論中最有影響力和關注度的原創基地之一,先後榮獲了十七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十四屆湖南新聞獎名牌欄目獎、首屆中國新銳媒體評論大獎,並四次被推薦為年度“中國互聯網站品牌欄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