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守一顆平常心

人間的好話有很多種,有真誠的,有奉承的;有硬梆梆的,有溫馨怡人的。 其中的因果關係,錯綜複雜。 有人這樣說過:“安守一顆平常心,人生方能笑看風雲。” 何謂平常心?有的認為“不高估或低估自己的能力,凡事積極主動,盡力而為,又順其自然,不苛求事事完美,有從容淡定的自信心;也有的認為“無為、無爭、不貪、知足等”。總之,平常心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出現的對於周圍所發生的事情的一種心態,也是一種“常態”,屬於一種維繫終身的“處世哲學” 。 修得平常心,笑看世間事。人生中,長長短短,聚聚散散,不是毎人處處、事事、時時,都通達至完美。在人生的長途中,摔上幾跤,走幾段彎路,也並非壞事,至少可以品嚐挫敗,增添閱歷。尤其人在年輕的時候,遇到他人的不解、批判、輕視,甚至不屑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要因為他人的不解等而否定自己的人生。人生,終是沒有如果;人生,不可假設,也不能重來。 平等是構成生活感性的基礎。好話能使自己美麗、親切起來。多一點平等,多一些好話去交際,也會使對方從心底裡感激。 聽人講過,在一次小學三年級的班會上,一位男生十分膽怯,只說上“老師好,各位同學好!我......”就說不下去了。班主任老師沒有批評他,反而鼓勵他說:“你的發言有禮貌,首先能尊敬老師,尊重同學。”男同學聽後如釋重負。班主任老師的好話雖然不多,卻很貼心。這種善解人意的好話,帶著濃濃的的醇香,在男同學一生的記憶裡一定越貯越醇。 為受窘的人說一句解圍的話,為沮喪的人說一句鼓勵的話,為疑惑的人說一句點醒的話,為自卑的人說一句自豪的話,為苦痛的人說一句安慰的話,我們要捨得費心思,花口水。 平常心平常態,是人際交往的至高境界。交情離不開氣和、心意相通。假如某一天,鄰居家的孩子功成名就,左鄰右舍向他祝賀,他說一句:“與大家平常的關愛分不開。”鄰居們的心裡就會曖融融的。 雖說這人世間多的不是如意,但只要我們能夠微笑、善意、寬容,安守一顆平常心,那麼社會交往並不缺乏美麗,更多的則是魅力!

安守一顆平常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