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大多數人坐火車都不吃火車上的飯,情願買泡麵?

網友一:

這個問題很好解釋,火車上的餐飲一是貴;二是不好吃;三是不衛生。我經常在外面跑,不是一個很挑剔的人,自認為什麼都能吃,都能對付,貴一點也能接受,但在火車上每次吃飯還是要鬥爭一番,吃與不吃很糾結,直到最後還是不得不吃。

火車的貴是可以理解的,一份盒飯幾十元也能接受,關鍵東西不行,價格太不靠譜了。不久前我做一次動車,要了一盒60元的盒飯。迫不及待的打開餐盒,瞬間就有些失望了,感覺東西太少了,似有不夠吃的感覺。

湯湯水水的,如果下面賣20元都用不了,就是因為在火車上你不得不吃(這趟車甚至不賣碗麵),我問乘務員不是說列車上要提供廉價盒飯嗎?她說只有55元和60元兩種,廉價快餐都賣完了。細問才知道車上的快餐都是專門部門配送的,而廉價快餐數量很少,每班也就6-8盒,她們昨天就賣了,就剩下兩盒早上在餐車已經賣了。剩下的都是貴的。

為什麼大多數人坐火車都不吃火車上的飯,情願買泡麵?

網友二:

以前坐火車的時候會有一些快餐,費用也是十塊,十五塊,相對也能接受,但是現在高鐵的盒,不像以前火車現場給你打飯菜。而且費用少也貴了很多,如果是葷菜,都能賣到四十五元一份。相對在街邊的二十元盒飯,是貴了很多。

嫌火車上的盒飯難吃。這個可能是最主要的原因,其實現在人一頓飯40、50塊錢還是能接受的,但是味道不好就不能接受了。一份盒飯花了40、50塊錢,但是卻難以下嚥,所以只好不買,不吃火車上的盒飯了。因為高鐵上的盒飯都是做好了直接用微波爐加熱,沒辦法確保飯菜的新鮮。

網友三:

價格偏貴。隨便一個米飯套餐都是20,甚至現在高鐵上45的都是普遍現象。多數選擇坐火車的人們都是普通老百姓,一個盒飯花費45元,這一點是很多人不能接受的因素之一;真不如旅行神器-方便麵...(長期不吃還特別想念)

火車上盒飯都是統一流水線生產配餐的,包裝後進行急速冷凍,在運送到列車上後再加熱一次。經過速凍和再加熱到中餐味道自然好不到哪裡去;加上旅途的勞頓多數人也沒有什麼胃口。

為什麼大多數人坐火車都不吃火車上的飯,情願買泡麵?

網友四:

價格高,不合算。排除第一種情況,很多坐車時間較長的乘客,餓著肚子也不買火車上的飯吃,這種情況多半是捨不得錢,或者說是內心覺得火車上的飯太貴,不划算。也確實,這是個事實,好長一段時間,我也坐過火車出差,記得火車上盒飯基本都在是三十元起步,三十元以上甚至四十五元一份的都有賣,也是感覺有點貴。想想選擇火車出行,尤其硬座的乘客,應該大部分都是衝著車票較低花錢少而選擇的,再讓這些乘客花幾十元買一份盒飯,當然多有捨不得,情願餓著也不吃。

網友五:

一般盒飯是三十塊錢起步,最貴的要五十塊錢,曾經高鐵上還出現過“天價”盒飯,很多乘客不情願花三,五十元錢購買一份只有一葷一素的盒飯。選擇火車作為出行工具,尤其是選擇硬座的乘客,大多數是青睞其較低的票價,這種情況下,他們當然不捨得買幾十塊一份的盒飯。

現如今,在火車上就餐不再只有盒飯和泡麵兩種選擇。可以通過自動加熱吃自帶的餐食,甚至可以在火車上點外賣,既方便又美味,乘客無需再忍受味道不佳的餐食。

為什麼大多數人坐火車都不吃火車上的飯,情願買泡麵?

網友六:

我每年也會坐很多次高鐵和火車。有時候運氣不好也只能買到硬座,但是我有個習慣,既然上車了,不管路有多遠都不會再去補個臥鋪。和身邊的人聊聊天也好。

經過很多次的交流,我發現在在火車上買硬座,而且是去一些發達城市的列車,都是一些出去打工,務工的農民兄弟。買一張硬座,買很多泡麵和麵包之類的東西。我就記得有一次中午的時候我和一個老大哥聊天。我問老大哥不吃飯嗎?他說那東西其實也衛生,可是太貴了,20塊錢,30塊錢一份,等飯菜涼了確實會便宜很多。但他說:他等下吃泡麵。20塊錢4桶泡麵。基本上吃完就剛好到家。出來掙錢也不容易,也不敢太浪費了。多節約一點錢是為了給孩子多存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