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紀末的西伯利亞流放者,戴腳鐐的沙皇囚徒


1864年,美國人喬治.坎南參與了遠東西伯利亞的電報線鋪設。1885年,他重回西伯利亞,在那裡為流放的苦刑犯拍下照片。在他的照片中,我們能看到流放者有的還戴著腳鐐。

早在1648年,西伯利亞就已經是沙俄的流放地。直到十九世紀最後的三十年,這裡平均每年仍有3000-5000人被判處流放至此地。據統計,1898年1月,西伯利亞的流放者人數為29.86萬,如果將隨行家眷計算在內,所有流亡人員數量至少達40萬,相當於西伯利亞總人口的7%。

在二十世紀之前,西伯利亞屬於苦寒之地,生存條件艱苦至極。然而,這裡的自然資源又相當的豐富。流放犯人們在西伯利亞的冰天雪地裡從事著繁重的勞動,比如挖掘金礦、煤礦,伐木等,如果沒有強健的體魄,犯人們很容易在惡劣的條件下丟了性命。對沙俄政府來說,這簡直是一舉兩得的美事,既懲罰的犯人又開發了這塊寶地。


十九世紀末西伯利亞的流放者。

十九世紀末的西伯利亞流放者。

十九世紀末的西伯利亞,經過流放者們的開發,已經有了西方文明的跡象。

十九世紀末,西伯利亞,戴腳鐐的沙皇囚徒。

十九世紀末,西伯利亞,戴腳鐐的沙皇囚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