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好自稱不是P2P的平台

不看好自稱不是P2P的平臺

按照年前各地方整改驗收時間表,備案倒計時了。不出意外,4月末就可以看到一些整改驗收結果。

在這個檔口,大家都很關心:自己所投的平臺能不能順利通過備案。

其實按照,我們平常測評的點:

平臺實力、團隊專業性、業務能力與資產合規性、運營操作的守規矩,其實很多平臺是可以順利通過驗收備案的。

當然這裡有一些問題,相信大家仍然非常關注(必須要解釋一下):

1)6月備案不過的,會不會被強制清除出局?

2)那些聲稱自己不是P2P的平臺,不受網貸政策管理?未來會如何走向?

3)驗收倒計時了,似乎有些活期並沒有要下掉的跡象?這類怎麼看?

4)哪些平臺更容易驗收通過,備案。

01

先回答第四問:

實力強、運營操作方式乾淨、業務一直小額分散合規、備案積極必然更容易通過備案。

但麥芽認為:草根、民營平臺也是有機會的,關鍵在踏實幹事。

如麥芽開篇所述:所投的平臺,背景實力、團隊、業務、運營的點你都事前做了分析,備案坑想踩到也不容易。放心。

對於驗收備案這事:6月,甚至8月或都不會是備案的最終時間點。

原因是備案是比銀行存管更復雜的事,需要大量時間消化。

幾個月哪裡能備案完?

更何況還有一些趕著P2P的風口,甚至運營模式就是P2P模子刻出來,卻並不承認自己是P2P的平臺。也相當需要時間處理。

那麼,遇到最壞的情況:6月(或者8月)備案不過的,會不會被強制清除出局?

麥芽的回答是:不會。

對於實力弱小平臺或難以合規的平臺,監管引導清退、被實力大平臺併購概率更大,而非強制出局。

畢竟備案雷,並不是政策監管所想要達到的目的。網貸平臺能更有序平穩發展才是。

以往預測的網貸平臺大魚吃小魚,今年或許會看到一些。

02

為了規避監管,這個時間段很多平臺開始有了“不是P2P,因而不受監管”的話術。

麥芽不看好那些聲稱自己不是P2P,以逃避監管的平臺做法。

這倒不是說一定會雷。

而是先前已有案例:原不承認為P2P的平臺,也開始改變話術,積極備案。比如真融寶、比如實際真做的網貸基金的投之家。也都開始積極調整P2P模式,積極備案。

這些平臺能不能投,關鍵看平臺實力。

有實力的平臺,政策將其納入監管:調整有實力支撐,即便清退也有良性退出的能力。

作為投資人就不建議拿真金白銀陪這些平臺躲貓貓了

03

對於產品(如活期)在合規上的瑕疵。

雖然活期也是麥芽非常喜歡的產品,但麥芽之前告訴過大家暫撤活期平臺。

大家風險承受力不同,公開的建議會更保守。

其實:平臺業務調整合規的重要性要遠大於產品的合規性。

業務是否大標、是否校園貸,是否綜合收益超出36%現金貸,都是監管要求整改的大重點。

積極調整、消化,且不新增,會是監管認為的好寶寶。要達到這些要求不容易,很多平臺一直做大標業務,根本沒法調整過來。

但相比業務,產品調整就容易多了。活期是個容易調整合規的事。

當然這個是否被允許,要看監管的自主裁量

所以說當下有活期產品的平臺,行不行關鍵看平臺。因此觀點不變:膽小的可以避風險,等政策明朗了再投。

個人還是很期待有活期產品的保留

談及活期,所涉及的是另一合規敏感點——債權轉讓:其實這個問題上,超級放貸人的債權轉讓比出借人之前的債轉,監管更嚴苛

出借人之間低頻轉讓產品,已在上海監管政策所放寬允許

因此,集合類、計劃類定期標及平臺為投資人提供流動性的債轉功能都是被允許的。

(這也是麥芽對活期也許有合規突破的期待。)

關鍵是:以超級放貸人模式——合作機構提供資產包債轉到網貸平臺來融資,從來沒有放開口子,未來不被允許仍是方向。

04

最後,對於備案:

市面上多認為,只有幾百家平臺通過備案。麥芽對這能通過的平臺數量要樂觀很多。

備案雖然不一定意味著完全安全,但這一輪整改驗收卻是個排除平臺道德風險的過程。

未來挑平臺也會安全很多。

今天就這樣啦。

以上雖談的還是老問題,但總算做了個總體梳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