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筆如椽繪錦繡——西峯區城市建設和管理快速發展紀實

一條條寬闊平坦的街道四通八達,一座座鱗次櫛比的高樓錯落有致,一盞盞文化味濃郁的街燈新穎別緻,一個個設施現代的公園人頭攢動……漫步於西峰城區,很難把這些與過去的小集鎮聯繫起來,時光如一支生花妙筆,在33年的滄桑變遷中,繪就了一幅城市鉅變的壯美畫卷。

西峰,1985年建市,2002年撤市設區。改革開放為西峰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城鎮人口由33年前的4.5萬人發展到19.17萬人,生產總值由1.46億元增長到176.8億元,城區建成區面積達到35萬平方公里,昔日的小集鎮崛起為宜居宜遊宜業的西部名城。

大筆如椽繪錦繡——西峰區城市建設和管理快速發展紀實

彩虹橋 王勇 攝

重構城市格局 讓形象“立”起來

從最初的平房,到後來的低層樓房,再到帶電梯的高層小區;從狹窄的城區街道,到人車分離的雙向車道,再到寬闊平直的四向車道……33年來,市民蘇秀芳搬了好幾次家,每次搬家都帶給她全新的居住感受:小區環境越來越舒適,周邊配套設施越來越完善,出門就有公交站點、超市、公園等。

居住體驗的變遷,得益於西峰區持續下大力氣對城市基礎設施的改善、提質。

大筆如椽繪錦繡——西峰區城市建設和管理快速發展紀實

城北廣場 劉新豔 攝

近年來,西峰區按照“量力而行、盡力而為、突出民生”和“新區抓基礎設施、舊城區抓提質改造、全城抓綜合管理”的工作思路,以建設綠化、美化、網化、氣化、淨化西峰為目標,統籌規劃、建設、管理三大環節,實現緊湊集約、高效綠色發展,塑造現代時尚與歷史人文相融合的城市新風貌。

堅持改造與開拓並舉,圍繞“八橫十三縱”城市道路框架,推進城市道路新建與老城區道路提質改造,形成快速路、主幹路、次幹路聯網暢通,實現了城市交通大循環、疏通微循環。

大筆如椽繪錦繡——西峰區城市建設和管理快速發展紀實

城南綠地 劉新豔 攝

同時,城市綠化與城市建設同步推進,以構建東部生態旅遊帶、南部生態隔離帶、西部生態綠化帶三大生態屏障和湖網建設為重點,推行政府主導、社會資助、綜合開發模式,推進棚戶區改造,拓展城市地下發展空間,新建古象路、解放路等10條48.08公里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實施了城市東區、新區、北區、紅杏山莊等排洪工程4處,使城市洩洪能力達到30平方公里,全力打造高原生態園林城市。

注重建管合一 讓功能“全”起來

夜幕初上,霓虹閃爍,西峰城區的各主要道路燈火輝煌。在路燈、霓虹彩燈、景觀燈的照射下,臨街的建築樓宇全部“沐浴”在燈光中,讓城區披上了一件華麗的“晚禮服”,魅力無限。

大筆如椽繪錦繡——西峰區城市建設和管理快速發展紀實

東湖公園 劉新豔 攝

近年來,西峰區在城市道路工程、綠化亮化、景觀建設、“城市傢俱”維修維護等基礎設施和民生工程上下大力氣,市政公用設施維護管理能力和服務功能由“突擊型”治理向“長效型”管理轉變,由“粗放型”治理向“精細化”管理轉變,城市品位及市民幸福指數不斷提升。

大筆如椽繪錦繡——西峰區城市建設和管理快速發展紀實

西峰區城東放心食品城施工現場 翟娜娜 攝

完成公共自行車(二期)建設,建成站點36處,設置鎖車器1200套,投放公共自行車1000輛,設置配套車棚20處,全面投入使用並開通APP租車功能。安定西路西延伸段道路及排汙排水工程汙水泵站及汙水池已全部建成。在照明設施維護當中啟用電纜測試儀,使城區主次幹道亮燈率不低於98%,全城亮燈率不低於95%。拓展地下、地上、地面發展空間,計劃新建城區智能化停車場5處。

大筆如椽繪錦繡——西峰區城市建設和管理快速發展紀實

西峰夜景 王勇 攝

“這幾年,西峰的變化真是日新月異,道路四通八達,休閒公園越來越多,從北走到南,處處有美景,生活越來越美好了。”市民郭靜感慨地說。

描畫幸福生活 讓家園“美”起來

如今的西峰城鄉,從主次幹道到背街小巷,從核心商業圈到社區角落,總有讓人眼前一亮的感覺:乾淨衛生的路面、清潔舒適的休閒公園、整潔有序的攤位擺放、規範統一的廣告牌……

大筆如椽繪錦繡——西峰區城市建設和管理快速發展紀實

城市俯瞰圖 王勇 攝

近年來,西峰區圍繞“乾淨、整齊、暢通、文明、和諧”的目標,堅持以改善民生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打出聯合管理“組合拳”,用“點穴”式方法精準治理頑疾,以“繡花”的功夫推進城市管理精細化、智能化、人性化,城市管理職能部門從原來的9個增加到22個,首次將人大質詢、政協視察、紀委追責、專項述職、市民評議、一票否決等制度納入城市管理長效機制,形成了齊抓共管的大城管工作格局。

大筆如椽繪錦繡——西峰區城市建設和管理快速發展紀實

圖為環衛人員正在進行除塵降溫作業 翟娜娜 攝

今年,西峰區累計坑補破損路面3000餘平方米,修復城區人行道塌陷坑槽60餘處1000多平方米,硬化入城土質路口32處。栽植各類灌木7.5萬餘株、喬木734株,城市道路綠化管護率達到100%。政府買單完成了10家專業化渣土拉運公司、8家混凝土攪拌公司177輛專業運輸車輛的視頻管控和GPS定位,實現了對工程車輛的全面監管。城區81座公廁實現專人管理,堅持早6時至晚12時全天開放,以實際行動提升城市顏值。(劉新豔 李霞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