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人在網際網路時代,銷售農產品應該具備的思路

第129篇推文 正文:2540字 預計閱讀時間:7分鐘

新農人在互聯網時代,銷售農產品應該具備的思路

▲王一小發文專屬福利

我是王一小,今天的文章是我寫的!原因嘛,就因為下面的圖:

新農人在互聯網時代,銷售農產品應該具備的思路

王二小那廝給這位朋友留言大家都看到了;這個王二小啊,不經過我同意就亂答應了人家。

但是這個死娃娃答應了,就代表我們公眾號的信譽,答應的事兒必須給完成了!

沒辦法啊!這是逼到母牛下兒!

所以啊,這位朋友王一小熬更守夜的寫的文章希望對你有啟發,拿走不謝!我只需要你的小米就好了,哈哈!!

新農人在互聯網時代,銷售農產品應該具備的思路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改變了幾乎所有的行業!

對於農業的影響其實也挺大的,只是比較緩慢而已,要在互聯網時代銷售農產品首先我們要了解這個時代的消費新特性。

1、體驗娛樂至上

王一小的長輩們他們那一代購買的是產品本身的品質,比如東西好不好吃、鞋子合不合腳。

而現在80、90、00後新一代購物,除了看產品本身品質外還看能帶來什麼樣的體驗、帶來什麼樣的精神享受。

2、消費除剛需外還有自我表達的需求

當然我們說的剛需肯定是要滿足衣食住行基本功能的,除了基本功能外朋友圈裡吃飯曬菜、看電影曬電影票、旅遊曬風景,這些都是有自我表達的需求。

3、消費的隨機性更強

隨機性,我們可以理解成可能朋友一句推薦就下單了,也可能因為朋友圈下面的留言下單,也可以理解成因為一篇軟文就買了,更有可能因為價格便宜切中某個痛點就買了!

再說了現在大家越來越有錢,消費的計劃性會越來越弱。

4、相對的價格敏感度變低

王一小覺得這個是想對的,現在消費者看重產品品質以及產品給他們帶來的體驗,價格的影響購買的程度越來越低。

新農人在互聯網時代,銷售農產品應該具備的思路

根據上面說的四點新的消費特性,互聯網時代營銷的核心方向應該要明確,王一小覺得下面三個方面會比較重要!

首先要有用戶思維

用戶是你產品所有潛在的消費群體,但他不一定是產品的消費者;而客戶就是購買了你產品的消費者。

用戶遠遠大於客戶群體,只關注客戶是急功近利,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圍繞單次交易來完成的;如果關注用戶是放長線釣大魚,先做關係,建立信任,形成可持續購買,並且還可以幫助宣傳吸引更多的客戶。

在互聯網時代用戶或粉絲是最值錢的資產,當你的用戶和粉絲達到一定數量時,盈利就水到渠成了。

其次要建立參與感

參與感的本質就是與用戶建立聯繫,那怎麼才能建立聯繫呢?(雷布斯的小米參與感就做的很好)

新農人在互聯網時代,銷售農產品應該具備的思路

王一小認為最好的方式就是讓用戶參與到你的農產品項目中來,讓他們成為你的顧問團。

參與是充分尊重用戶的一種方式,在參與交流互動中加強彼此之間關係,從而建立信任。

最後是產品至上

只有好的產品和服務才能吸引更多的用戶並留住用戶,單純只有互聯網思維,沒有好的產品,你這個叫做欺騙用戶。

上面說了這麼多,有人肯定說了,關我們農業什麼事情呢?

新農人在互聯網時代,銷售農產品應該具備的思路

不著急哈,王一小想說的是當你抓住互聯網時代的特性,並且擁有核心方向了,農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就可以適當的調整了嘛!

如何調整?我們從生產和銷售入手

(一)生產

▼品類創新

農產品具有高度同質化,弱差異化的特性,要解決這個問題,只有通過種養技術和方式的創新來實現品種的差異化。

關注我們公號的人都曉得,王二小這個死娃娃作為農學專業的畢業生,每次的文章都在說小而精、差異化、產品創新,帶給大家的也是這些方面的文章。

▼包裝創新

農產品長期不注重營銷,有品類無品牌,土氣的形象在消費者心中根深蒂固,好的產品賣不出好的價錢。

俗話說:人靠衣裳馬靠鞍,農產品也需要包裝,而大部分人對農產品的包裝意識淡薄,即使有包裝,也很粗糙。

要想改變農產品的同質化非常難,大多數農產品的差異化只有通過包裝的創新來實現。

新農人在互聯網時代,銷售農產品應該具備的思路

隨著人們生活品質的提升,對產品要求也越來越高,不僅要求品質好,還要有檔次,除了自己吃,還可以當禮品贈送給親朋好友,這都要求我們在包裝上下功夫,而且包裝也是品牌的載體,沒有包裝,消費者就無法辨識出品牌。

(二)銷售

▼營銷創新

大部分農產品主要是通過批發市場一級一級分銷,最後在農貿市場與消費者見面,給人的印象只有一個字“土”。

要改變這種消費認知,就必須走出農貿市場,走品牌化路線,通過營銷創新來提升產品的層次。

新農人在互聯網時代,銷售農產品應該具備的思路

這幾年大家看到的農產品營銷越來越多,有什麼處女採茶啊、電商合作啊、品牌合作啊、參與評選啊之類的!

其實核心就是你要通過營銷方式,把你的農產品營銷出去,讓很多的潛在用戶知道!

▼渠道創新

線下:

除開傳統農貿市場外,要想辦法入駐專賣店、品牌實體店(伊藤、沃爾瑪、家樂福等);當然也可以直接當供貨商,如:酒店、食堂、大學之類的。

另外王一小覺得傳統渠道的鋪設一定要廣,你看人家可口可樂除開小賣部、大超市,連小麵館都不會放過。

線上:

再介紹具體線上渠道之前,王一小想說農產品原來通過農批渠道,消費者可以面對面挑挑選選;在網上下單卻無法從觀感上直接體驗。

因此,我們傳達給消費者的視頻、圖片、文字要有高度的可辨識度,給人足夠的信任感。

新農人在互聯網時代,銷售農產品應該具備的思路

至於具體的渠道,太多了!王一小歸納起來就以下幾種:

1、朋友圈

充分利用朋友圈的人脈,定期發佈一些產品信息;可以發佈一些有趣又相關的視頻,文字,但注意拒絕乾癟癟的廣告,會讓人反感的

2、網店

各大平臺開店,發佈自己的產品上去;然後每天定期發佈自己產品消息到各個圈子

3、直播、小視頻

這兩年網絡直播、小視頻特別火,抖音特別特別的火(如何玩抖音大家留言討論);通過這些不僅可以增強用戶對產品的信心,還能幫助產品快速傳播推廣

4、農產品+社群

根據自己的主營產品,打造一個有相同愛好興趣的社群;這些人對農產品的需求相同,對產品的購買能力也很強

5、自媒體+軟文

為自己的產品策劃故事,用軟文的形式包裝,在企鵝號、百家號、uc號、今日頭條等等平臺投放,這些網絡媒體是免費的較好的推廣渠道

6、農產品+認養

發起用戶認養一頭動物、一顆菜或者其他,讓他們享受認養的樂趣;親身參與到農產品的生產,獲得優質產品

7、農產品供需匹配平臺

免費發佈農產品供應信息,及時匹配對應買家。比如:一畝田、惠農網、農商通等類型的供需匹配平臺都可以利用。

新農人在互聯網時代,銷售農產品應該具備的思路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給農業帶來的變化,拉近了消費者與生產者之間的距離,通過去中間化,縮短供應鏈,降低流通成本。

互聯網時代銷售農產品,需要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互聯網知識和創新精神,針對不同農產品的市場定位,制定相應的營銷策略,這些都是我們新農人必須具備的。

把這個系統的工程做好了,互聯網工具才會幫助你的產品騰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