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貸款難!網商銀行發布「凡星計劃」,三年幫扶3000萬小商家

早上的包子鋪,路邊的西瓜攤,夜晚的大排檔……走在中國任何的城市,你都可以看得到這樣一群人的身影。他們起早貪黑,他們無懼風雨,他們是城市裡商品和服務流通的毛細血管,以“小商家”的角色方便著城市裡的千家萬戶。

然而,在中國的商業體系中,他們也是最脆弱的一群人。無論是用來做生意的“本錢”,還是用來週轉的“救命錢”,往往一兩萬元就能把他們的生活卡死,求助於傳統銀行借貸往往是難上加難。“小微企業借貸難”已經成為世界性的難題。

為了解決這一難題,三年前國內首批試點的5家民營銀行之一網商銀行正式開業。馬雲在成立儀式上曾經表示,他的夢想是未來五年網商銀行能服務1000萬家中小企業。當時誰也沒想到,這樣“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居然提前兩年就實現了。

告別貸款難!網商銀行發佈“凡星計劃”,三年幫扶3000萬小商家

三年後,在6月21日舉行的2018小微金融行業峰會上,網商銀行公佈的信息顯示,成立僅三年時間,網商銀行及其前身阿里小貸,已經與金融機構夥伴聯手,為超過1000萬小微經營者提供過貸款服務。

01

利器:“310”模式

作為一家專注服務小微企業的銀行,“310”模式是網商銀行的一把利器。

基於創新的微貸技術,網商銀行的客戶通過電腦和手機端就能7*24小時獲得金融服務,實現3分鐘申貸,1秒鐘放款,全程0人工介入。這一技術能力不僅讓網商銀行提早完成三年前提出的目標,其利用大數據能力創造的普惠價值還讓世界金融人士矚目。

據介紹,過去發放一筆小微企業貸款的平均人力成本在2000元,而網商銀行通過技術支撐的“310”模式,每筆貸款的平均運營成本僅為2塊3,其中2元為計算和存儲硬件等技術投入費用。

“310”背後是網商銀行長期積累的風控技術能力。包括10萬項以上的指標體系,100多個預測模型和3000多種風控策略。這些風控技術,一方面可以讓小微企業和經營者不用擔保和抵押,憑藉信用就能進行貸款,另一方面,將網商銀行的不良率控制在1%左右。

網商銀行風險管理部資深總監靜敏介紹,線下小商家缺乏完善的信用數據積累,為了破解相關難題,網商銀行在商戶身份識別、商家經營狀況分析和預測、反欺詐等一系列方面進行了深入的風控技術探索,AI、雲計算等能力在其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之前受惠於“310”模式的是網上的賣家和中小企業,如何讓新金融的技術惠及線下數量更廣的小攤小販,一直是無法破解的難題。

02

神助攻:“碼商”

據央行此前披露的一組數據顯示,美國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為8年左右,日本為12年左右。而我國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為3年左右,成立3年後的小微企業正常營業的約佔三分之一。而之前中國小微企業平均要在成立4年零4個月後才第一次獲得貸款,也就是說,小微企業必須熬過“死亡期”之後,才能獲得貸款。

究其原因,無擔保、沒抵押、缺風控數據,是阻礙傳統金融方式服務小微商家最重要的原因。

如何能夠打破銀行與小微商家風控信息不對稱的壁壘?網商銀行創造了“碼商”。

2017年6月,網商銀行聯合支付寶收錢碼推出“多收多貸”,網商銀行用“碼”幫助傳統小商家成為“碼商”,進而幫助線下商家實現互聯網化,順利破解難題,引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優化風控技術,改變傳統金融服務模式。

告別貸款難!網商銀行發佈“凡星計劃”,三年幫扶3000萬小商家

03

凡星計劃

當天峰會現場,網商銀行董事長井賢棟總結,科技的廣泛應用開啟了小微金融服務新的想象空間,現在的小微金融服務呈現數字化、智能化、場景化、可持續的四大特徵。

告別貸款難!網商銀行發佈“凡星計劃”,三年幫扶3000萬小商家

他進一步解釋,一張二維碼讓小微商家享受數字化服務的同時,也讓信用的價值在點滴積累中可衡量;金融服務與商業場景深度融合,服務變得無所不在,觸手可及;而通過AI能力,更加個性化、動態化,提前預判與匹配用戶的需求也成為未來提供服務的關鍵能力所在。

“更重要的是,技術也降低了金融服務的成本,並實現了商業上的可持續發展。”

井賢棟同時宣佈網商銀行將啟動“凡星計劃”,向行業開放所有能力和技術,與金融機構共享“310”模式。他同時定下未來三年的新目標,“未來三年,網商銀行將與1000家各類金融機構攜手,共同為3000萬小微經營者提供金融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