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支電子菸:一年銷售10億元!如今卻煙消雲散

世界第一支電子煙:一年銷售10億元!如今卻煙消雲散

有時命運的戲謔就在於,你終於等到時機做某事時,卻已經到了謝幕的時間。

它是世界上第一支真正意義上的電子煙。從誕生的那一刻,其與眾不同的身份註定將會為整個菸草市場帶來一次變革。

它也曾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子煙生產廠家,第一年便銷售過億。

它高昂的價格曾是許多上流人士身份的象徵,穿著優雅得體的晚禮服,坐在宴會上掏出一支電子煙,吞雲吐霧,像玩弄夢幻煙霧的人間精靈。

它就是如煙電子煙。在2005—2006 年一年之內銷售額就將近 10 億元人民幣;2008年,它已經售出超過30萬支電子香菸,並且在香港上市。

但從2003年成立至今,短短十幾年時間,這位電子煙鼻祖在一眾新銳電子煙品牌的衝擊下,早已籍籍無名,如幽幽吐出的煙霧般,消散於電子煙領域。

查爾斯·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中那段有關“叢林法則”的經典論述裡說,

“存活下來的物種,不是那些最強壯的種群,也不是那些智力最高的種群,而是那些對變化做出最積極反應的物種。”

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

一、世界第一支電子煙的誕生

「有朝一日龍得水,必將長江水倒流。」

如煙電子煙的創始人叫韓力,他當初做這款產品的目的是為了自己戒菸。他希望能創造出一種可以讓人在攝取尼古丁的同時,又不用吸收因為香菸燃燒時產生的其他有害物質。最開始的時候,韓力並沒有想到要做一款電子煙,而是選擇了使用尼古丁貼片。

世界第一支電子煙:一年銷售10億元!如今卻煙消雲散

晚上睡覺的時候,把尼古丁貼片貼肚臍上即可。但沒過多家,韓力便常常晚上渾身冷汗地從噩夢中醒來,引發噩夢根源的正是尼古丁貼片。

於是韓力決定自己研究一款戒菸產品,2003年,作為藥劑師的韓力,帶領著團隊設計發明了第一個基於尼古丁的電子煙產品。後來,韓力將其取名為“如煙”。2004年,如煙公司正式發售電子煙,韓力是這家公司的創始人之一,在國際上首次將這種產品量產並面向中國市場銷售。

但是銷售狀況並不如預料中的理想。當時國內對菸草尚未有明確的管控政策,加上如煙電子煙價格對於普通工薪階層來說過於高昂,一支的價格就要上百元,而且需要定期更換。

於是韓力和其他創始人們一起協商,把目光瞄準了廣闊的海外市場,2005年,如煙電子煙產品開始向海外出口,因為歐美地區對菸草管控更加嚴格,而且消費水平高,能夠接受如煙的價格。當時如煙流行到什麼程度呢?在網絡上有不少關於電子煙社區和論壇,從美國明星林賽·羅韓到韓國高中生,都將抽電子煙作為一種時尚。

世界第一支電子煙:一年銷售10億元!如今卻煙消雲散

隨後幾年,叄龍國際攜如煙電子煙開始進入發展快車道,最高峰時期2007—2008的銷售額達10億人民幣,並且出口美國和歐洲。2008年,如煙公司聲稱已經售出超過30萬支電子香菸,並且以叄龍國際的名義在港交所上市。

如煙的誕生是偶然,但成功是必然。

作為一個新產品,如煙具有不可取代的優勢。並且找準了目標市場,電子煙的銷售立刻提升,2005年這一年的銷售額達到了10億元。

二、市場混亂被爆造假,遭遇滑鐵盧

「蒼天既已生如煙,塵世何須出其他。」

有時候,一家企業的發展就像乘坐熱氣球。坐過熱氣球的人應該知道,操作員能做的只是調整氣球的高度以捕捉不同的風向,而氣球的具體航線和落點,則只能聽天由命。企業的成功與衰敗也是這樣,有可控的範圍,但又保留了不確定性。

2006年,央視突然曝光如煙戒菸效果造假,著名打假鬥士王海也披掛上陣,訴如煙產品本身有害,欺騙消費者。國家菸草專賣局新聞發言人對多家媒體表示,如煙的宣傳涉嫌失實並有違科學理論,並要求交給自己管制。

這一系列事件,讓如煙電子煙的安全性及監管問題被推上風口浪尖,令如煙銷售大幅受挫。於是如煙幾乎徹底放棄了國內市場,包括當時其他的電子煙,也都紛紛把目標轉向了海外市場。

世界第一支電子煙:一年銷售10億元!如今卻煙消雲散

但如煙在海外市場上並沒有如魚得水。因為如煙電子煙產品並沒有足夠的技術壁壘,在如煙進入海外市場後,很多菸草大佬們都紛紛開始研究製作自己的電子煙產品。

在資本強大的菸草公司面前,如煙如同一隻投身於海浪的小船,被這些猶如巨輪般的菸草大鱷們遠遠甩在了身後。如煙專利持有公司賽波特認識到必須用專利來保護自己的權益,但是以它的實力,要在全世界申請所有專利是一個巨大的負擔。甚至可以說,賽波特申請的速度,也就是如煙的“生死時速”。

直到2012年,如煙在美國的發明專利才終於獲得最終認可,隨即開始對國際上主要的電子煙品牌進行訴訟,涉及品牌超過10個。但這個時間實在太晚了,對於資金和實力並不雄厚的賽波特而言,如煙已經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期,一切都無事於補。

三、迴歸本土計劃落空,被帝國菸草公司收購

「所志未遂,奈何死乎。」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很多出口產品在國外出口遇阻,紛紛開始轉向內銷。2009年,如煙在國外市場的經營每況愈下,於是開始重新瞄準中國市場。如煙認為,中國有3.5億的菸民,人數比一些國家的總人口還要多。隨著中國控煙力度的加強,和政府對一些高新戒菸控煙產品給予政策支持和引導,其電子煙市場有望成為全球第一大市場,於是如煙加快佈局國內市場,並進行了一系列大動作。

2011年,如煙宣佈迴歸中國市場後,開始大力打假,試圖肅清電子煙市場上的山寨產品。之後,如煙推出了全新的產品系列,並且和京東攜手,達成戰略合作協議,特供新品電子煙。但這些並沒有使電子煙的銷售業績回暖,各種措施的效果並不明顯。

2013年,在連年虧損後,如煙被全球第四大煙草公司帝國菸草以7500萬美金收購,包括電子煙專利、權利以及可能源於在美國和其他地方提起的專利侵權訴訟的收益,此時“如煙”早已更名為叄龍國際。而後如煙便一直被帝國菸草公司雪藏,韓力則就職於帝國菸草旗下 Fontem Ventures 公司,擔任顧問。

有時命運的戲謔就在於,你終於等到時機做某事時,卻已經到了謝幕的時間。

在如煙被收購的第二年,電子煙以歐美潮流文化和亞文化這樣的存在進入中國,並開始重新興起。2015年深圳舉辦了首屆電子煙博覽會,標誌著電子煙這個新事物開始得到廣泛認可。但昔日的電子煙鼻祖,卻已不見身影。2016年,帝國菸草公司報名參加了第三屆電子煙展菸草,很多人期待著一直被雪藏的如煙是否會迴歸。但在電子煙展上,帝國菸草只展示了旗下Puritane和JAI兩大電子煙品牌,並未見到如煙的蹤影。

叄龍集團將如煙業務出售後並沒有完全退出電子煙產業的發展,仍然以如煙的品牌銷售,但是售賣的渠道不多,銷售量更是寥寥,大多數人都是出於懷舊目的購買。

昔日的電子煙巨頭,就此虎落平陽,可惜東山再起之日,遙遙無期。

四、發燒友的狂歡,還是商人的逐利煙霧?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

電子煙在國外並不新奇,並且有許多大品牌主導市場。而在國內除了十年前的如煙外,現今電子煙品牌叫得出名字的幾乎沒有。而如煙的潰敗,既有整個外部環境的因素,也有內部經營的失策。

1、營銷之痛,市場認知程度低

大眾普遍對電子煙的接受度、認知度不高,目前在國內還處於掃盲階段。在關於電子煙的搜索中,關於電子煙的危害是大家最關心的問題。一個產品要讓消費者購買,必須先做到認知普及,而如煙的前期廣告宣傳還沒有其山寨產品真味如煙做得多,並且都是以“戒菸”為宣傳點,對於不戒菸的那部分菸民和受眾缺乏足夠普及度。

世界第一支電子煙:一年銷售10億元!如今卻煙消雲散

▲ “真味”如煙廣告視頻截圖

2、定位失策,錯誤預估消費人群

如煙電子煙最初的目標用戶是和韓力一樣的中年菸民,主要用於戒菸,對外宣傳的產品功效也是以戒菸為主,但實際上國內購買電子煙產品的更多是主流人群之外的“玩家。”他們對於一款電子煙好壞判斷的標準,在於煙霧量是否大,造型是否足夠炫酷潮流。

而如煙無論在造型上,還是煙霧量上,都無法滿足玩家們的需求。

世界第一支電子煙:一年銷售10億元!如今卻煙消雲散

3、內憂外患,產品難以突圍

在國內,電子煙市場極其不規範,電子煙產品很容易被仿造,再加上產權保護不到位,各種真假電子煙充斥市場,魚龍混雜。如煙即使擁有專利,也不可能把大量時間用於打假上,造成後繼乏力。

在國外,各大煙草巨頭開始紛紛發力電子煙業務,這個行業在非中國區域的品牌基本都清洗、蠶食得差不多了。大的電子煙品牌背後都站著一個或幾個傳統菸草巨頭,不具有雄厚資金的如煙根本難以突圍。

4、價格昂貴,故步自封缺乏創新

早期如煙電子煙分為雪茄型和菸斗型兩種,其中雪茄型售價599元至1999元不等,菸斗型售價2800元至16800元不等。一支電子煙要花費五六百元,在一包煙平均價格為 13 塊的中國不算便宜,在價格競爭上毫無優勢。加上這些年來,如煙的技術創新沒有跟上,產品存在各種問題,有使用者說抽如煙電子煙時間過久,會導致兩腮又酸又痛,而且電池容量小,片刻就沒電,要過煙癮很難。

5、政策導向,遊走於灰色地帶

目前國內電子煙未受政府管制,誰都可以生產,隨處可以購買,各種渠道都可以走,質量難以保障,中煙的存在更加增添了市場的複雜性。雖然全世界99%的電子煙都來自中國,但國內市場卻很小。

世界第一支電子煙:一年銷售10億元!如今卻煙消雲散

世界第一支電子煙:一年銷售10億元!如今卻煙消雲散

隨著國內電子煙的起步與品牌意識增強,一些電子煙企業的自有品牌也開始崛起。但在電子煙身處灰色地帶的大環境下,大多數電子煙品牌都開始轉換思路,不再宣傳電子煙是傳統菸草的替代品,而是以“時尚、潮流”為賣點當成亞文化來宣傳。目前一些一、二線城市設立了“電子煙吧”,吸引玩家入場,未來國內電子煙可能會在這些城市崛起。弔詭的是,中國是世界最大的電子煙出口國,在深圳便有500家電子菸廠家。

一個新產品從誕生到銷售,向商業接軌的路上,不僅要接受市場的檢驗,還有各種政策的制約。然而,當初的如煙錯誤地估計了國內市場的消費情況和目標人群,和重振旗鼓永遠地失之交臂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