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科學講堂|我們身邊的氣象衛星

請輸入標題 abcdefg

首都科学讲堂|我们身边的气象卫星

象衛星

災難監測

請輸入標題 abcdefg

氣象衛星是什麼?

氣象衛星(meteorological satellite):從太空對地球及其大氣層進行氣象觀測的人造地球衛星。

氣象衛星實質上是一個高懸在太空的自動化高級氣象站,是空間、遙感、計算機、通信和控制等高技術相結合的產物。

請輸入標題 abcdefg

分類

首都科学讲堂|我们身边的气象卫星

請輸入標題 abcdefg

兩大類

由於軌道的不同,可分為兩大類,即——

①極軌氣象衛星: 飛行高度約為600~1500千米,衛星的軌道平面和太陽始終保持相對固定的交角,這樣的衛星每天在固定時間內經過同一地區2次,因而每隔12小時就可獲得一份全球的氣象資料。

②同步氣象衛星: 運行高度約35800千米,其軌道平面與地球的赤道平面相重合。從地球上看,衛星靜止在赤道某個經度的上空。一顆同步衛星的觀測範圍為100個經度跨距,從南緯50°到北緯50°,100個緯度跨距,因而5顆這樣的衛星就可形成覆蓋全球中、低緯度地區的觀測網。

請輸入標題 abcdefg

首都科学讲堂|我们身边的气象卫星

觀測內容

衛星雲圖的拍攝;雲頂溫度、雲頂狀況、雲量和雲內凝結物相位的觀測;陸地表面狀況的觀測,如冰雪和風沙,以及海洋表面狀況的觀測,如海洋表面溫度、海冰和洋流等;大氣中水汽總量、溼度分佈、降水區和降水量的分佈;大氣中臭氧的含量及其分佈;太陽的入射輻射、地氣體系對太陽輻射的總反射率以及地氣體系向太空的紅外輻射;空間環境狀況的監測,如太陽發射的質子、α粒子和電子的通量密度。

這些觀測內容有助於我們監測天氣系統的移動和演變;為研究氣候變遷提供了大量的基礎資料;為空間飛行提供了大量的環境監測結果。

請輸入標題 abcdefg

首都科学讲堂|我们身边的气象卫星

衛星監測

應用

請輸入標題 abcdefg

我國的衛星遙感監測服務已經業務化,並且在臺風、森林草原火災、洪澇災害、沙塵暴監測以及其他各項國民經濟建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在雪災、乾旱、植被、漁情、泥沙、暴雨以及海冰等方面的監測中,衛星遙感監測都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對大霧等災害性天氣、城市化進程以及城市熱島效應的監測也在研究之中,在不久的將來即可投人業務應用。

首都科学讲堂|我们身边的气象卫星

氣象衛星在“氣象防災減災”中發揮重要作用。經過30多年的發展,中國已成功發射17顆風雲衛星,形成“多星在軌、統籌運行、在軌備份、適時加密”的業務格局。風雲衛星已被世界氣象組織納入全球業務應用氣象衛星序列,成為全球綜合地球觀測系統的重要成員,同時也是國際災害憲章機制的值班衛星,為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國內2500家用戶提供衛星資料和產品。風雲系列衛星已成為我國氣象業務和國民經濟建設中必不可少的科技支撐,在我們的日常生產、生活中也經常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本講座重點介紹風雲衛星發展概況、災害監測原理、應用情況等。

請輸入標題 abcdefg

首都

科學講堂

請輸入標題 abcdefg

首都科学讲堂|我们身边的气象卫星

國家衛星氣象中心

遙感應用中心主任/研究員

曾任國家衛星氣象中心

衛星氣象研究所所長

唐世浩先生

請輸入標題 abcdefg

9:30—11:30(含交流)

地點:首都圖書館B座四層第一影院

北京市朝陽區東三環南路88號

(東南三環華威橋東側)

首都科学讲堂|我们身边的气象卫星

2018年7月

“氣象”主題講堂合辦單位

中國氣象學會秘書處科普部

請輸入標題 abcdefg

首都科学讲堂|我们身边的气象卫星首都科学讲堂|我们身边的气象卫星

請輸入標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