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要命的領域,中國落後了印度10年

在這個要命的領域,中國落後了印度10年

還記得“抗癌藥代購第一人”陸勇嗎?

2015年,一個叫做陸勇的男人被捕。但卻有493名白血病患者聯名寫信,請求司法機關對陸勇免予刑事處罰。

原來,陸勇本人是一位慢粒白血病患者。為了控制病情,他必須長期服用瑞士諾華公司生產的“格列衛”抗癌藥。但這個進口藥有多貴呢?一個月一盒23500元。

陸勇很快被掏空家底。於是他轉而求助海外,在印度,同樣藥效的仿製藥只要800元一盒,後來他聯繫到新藥廠,又把價格壓到了200元/盒。

在自給自足的情況下,陸勇開始為病友代購,卻因為“涉嫌銷售假藥”而被捕。根據我國藥品管理辦法,沒有藥監部門批文的藥品一律視為假藥。

陸勇被捕後,引發巨大轟動。國人開始瞭解到因仿製藥而聞名的印度的另一面。

1

2018年5月1日,國內進口抗癌藥開始實施零關稅,同時,對部分藥品減按3%徵收進口環節增值稅。但能省多少錢呢,簡單算了筆賬。

中國抗腫瘤藥市場進口藥約為400億,關稅稅率為5%,零關稅後,中國患者將節省20億元的開銷。中國每年新發癌症病例約380.4萬人,假設都用進口藥,粗粗計算下平均每個患者,每年能省500多元的醫療費。如果算上增值稅,每人每年省了約1000元。

相比我國癌症患者平均每年15萬元的賬單,這也就是抹了個零頭而已。

患者要指望進口藥降價,真是路漫漫,但退而求其次的話,他們心中其實是有一條吃藥鄙視鏈的:進口原研藥>印度仿製藥>中國仿製藥。

為何在選擇列表上,印度仿製藥排在中國仿製藥前頭?

事實上,印度生產了全球約20%的仿製藥,印度的出口仿製藥60%以上出口到美歐日發達國家,其中美國市場上的仿製藥品近40%來自印度。

給人印象“髒亂差”的印度憑什麼成為“世界藥房”?

2

在談這個問題前,先來弄清什麼是仿製藥。

仿製藥起源於美國,簡單地說,仿製藥就是藥品生產廠家等著國際大公司某一藥品的專利期過去,再對藥物進行仿製和銷售。

原研藥是指醫藥企業在世界範圍內首次研製的新藥。和原研藥相比,仿製藥在劑量、安全性、效力、作用、質量以及適應症上完全相同,但均價只有其的20%~40%,個別品種甚至相差10倍以上。

聽上去,仿製藥的意思就和山寨差不多,但由於治病救人還便宜,世界各國都鼓勵它的發展,只不過印度更加激進一點,它打了一個叫做“專利強制許可”的擦邊球,不僅仿製被允許仿製的,而且那些不被允許的,它也仿製。

另外,研發能力的加強加之政策的寬鬆使印度藥廠仿製速度很快,一種新藥在美國上市9個月後,印度的同類仿製藥就可以生產並進入印度市場。

於是,仿製藥(不管能不能仿製)就在印度遍地開花。出產的仿製藥,價格大大低於原研藥,有些甚至只有原價的十分之一。另外,廣銷海外又為它提供了最好的品質認證。

如此便宜且安全,陸勇們能不拼嗎?

3

中國已經是全球第一的仿製藥大國了,近17萬個藥品批文中,95%都是仿製藥。但我們暫時也無法擺脫大而不強的尷尬局面,與印度的差距相當明顯。

主要是以下幾點:

國內大型藥廠長期停留在仿製藥品的階段,在製藥領域的研發能力遠落後於印度和其他跨國藥企。2013年,四家跨國藥企均花費了超過其年收益的10%用於研發。而中國的主要製藥企業這方面的投入平均不到2%。

臨床機構不足是新藥研發和藥品一致性評價的最大障礙,其引發的漲價傳導給企業造成巨大的壓力,如原來做一致性評價的成本是50-60萬元,現在300-500萬。

起跑點落後的中國製藥產業,一邊啟動降低藥價的醫療改革,一邊進行產業升級快速追趕,形成中國特有的產品重複、“新藥不新”的現象。

幸好從今年開始,我們已經在加速了。2018年4月,國務院印發《關於改革完善仿製藥供應保障及使用政策的意見》,其中不少都是針對性的舉措。一些技術水平不佳,藥效不好的仿製藥企業怕是要淘汰。

唯一遺憾的是,我們還是不清楚具體要等多久,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人能夠有時間去等。

對於癌症患者而言,有藥不能醫,比癌症本身對身體的摧殘還要痛苦。仿製藥這道曙光,中國應該怎樣去對待或許可以商榷,但一定不是粗暴的、懶惰的態度。

來源:吳曉波頻道(wuxiaobopd)、瞭望智庫(zhczyj)、博濟醫藥

版權聲明: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繫。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