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兩周年」江孜:傳承援建接力棒 主攻打贏脫貧攻堅戰

援建江孜小組2016年6月進藏以來,遵循上海市委市政府“民生為本、產業為重、規劃為先、人才為要”的援藏方針,按照西藏自治區黨委政府和日喀則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在聯絡組的堅強領導下,牢記“傳承援建江孜接力棒,做江孜人創江孜業謀江孜福”的初心,按照“1+2+2”的援建思路,以創新思路提升理念為引領,以援建項目推進為主要抓手,以促進蔵滬交往交流交融為憑藉,以分管工作為平臺,以隊伍建設為保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上海市委副書記尹弘和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浦東新區區長杭迎偉2017年視察江孜援建工作時都給予了高度肯定。

上海市委常委、浦東新區區委書記翁祖亮在“上海市第八批援藏幹部江孜聯絡小組2017年工作彙報”上批示:“浦東江孜小組在當地黨委、政府領導下,克服種種困難,幹出精神狀態、幹出突出業績,幹出浦東形象,對取得成績,代表區委區府表示衷心祝賀!希望今年:1、保重好身體是援建工作的基礎和前提。2、做好脫貧攻堅是任務和目標。3、苦幹+巧幹是做好援建工作的重要方法。4、團結友愛、互幫互助是援建小組的集體力量和浦東形象要求。5、講紀律講規矩是做好援建工作紀律保證的工作要求。相信大家一定在黨委、政府領導下再創新佳績,做出新作為,在此向大家提前拜年祝福!”

西藏自治區政府副主席、日喀則市委書記張延清調研園區時指出:“上海市援藏幹部不等不靠不要,心繫江孜發展、情繫江孜百姓,充分發揮思想解放、思路清晰的優勢,依託上海資金、技術、人才優勢,在園區建設上找準了方向、摸對了路子,精心制訂了園區總體規劃,大力推進了園區發展。”

以創新思路提升理念為引領,努力提高援建工作的質量

援建工作要有一定的質量和層次,關鍵在思路和理念是否既有一定的超前性,能“接地氣”符合受援地的實際。江孜小組緊緊圍繞脫貧攻堅主線,結合江孜實際,進行了一定的探索。

一是貫徹聯絡組開展主題教育活動要求,討論形成江孜小組“傳承援建江孜接力棒,做江孜人創江孜業謀江孜福”三年援藏定位。進藏之初,聯繫江孜實際,落實聯絡組安排的“援藏為什麼、在藏幹什麼、離藏留什麼”主題討論,大家紛紛提出,第七批江孜小組援建工作卓有成效,表示把江孜廣大幹部群眾摩肩接踵、水洩不通、依依不捨送別第七批兄弟作為目標、當著標杆,通過深入討論、反覆修改,形成了“傳承援建江孜接力棒,做江孜人創江孜業謀江孜福”的三年援藏期間不忘初心、建功立業的定位,並紮實踐行,切實增強建功立業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二是深入調研、廣泛學習,提出並切實落實“1+2+2”援建工作思路。

進藏之初,顧不上高原反應,分兩組深入縣直各部門和19個鄉鎮及部分村居,學習瞭解縣情、尋找工作方向和切入點,基本形成了“1+2+2”的援建工作思路,即“一條主線、兩個產業主攻方向、兩大社會事業支柱”的援建思路。一條主線,就是以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為貫穿三年援建工作全過程的主線;兩個產業主攻方向,就是以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為核心、輻射鄉鎮村居的現代農牧業和以宗山城堡、加日郊老街為核心、輻射帕拉莊園、紫金溼地的文化旅遊業;兩大社會事業支柱,就是以義務教育均衡化驗收為重點的教育事業和以藏醫院和疾控中心建設為重點的衛生事業發展。

「援藏两周年」江孜:传承援建接力棒 主攻打赢脱贫攻坚战

江孜縣紅河谷農業園區二期智能溫室作物長勢喜人

「援藏两周年」江孜:传承援建接力棒 主攻打赢脱贫攻坚战

上海援藏引進上海孫橋農業專家在紅河谷園區開展江孜農牧科技特派員培訓,提升現代農業科技水平

三是紮實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脫貧攻堅思想,提出並廣泛宣傳江孜轉變觀念“四字經”。深入學習習總書記扶貧思想,突出智力援建,提出並通過工作會議、宣傳宣講、幹部培訓等各種途徑廣泛宣傳“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扶貧定扶質、扶貧須扶制”的理念,紮實念好“志、智、質、制”四字經。扶貧先扶志,緊緊抓住全國上下幫助脫貧攻堅的良好氛圍和契機,捨棄“貼地飛行”式的低標準“過關摘帽”思想,以精準脫貧為契機,以提高江孜產業發展能級為手段,“取法乎上”樹立富民強縣的大志向就是幫助建立高標準運行的產業脫貧志向。扶貧必扶智,就是用市場價值理念對接藏傳佛教“夠了就好”的知足文化,激發建檔立卡戶增收摘帽致富的內生動力。扶貧定扶質,就是緊緊抓住提高產業發展組織化程度、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和易地集中搬遷等重點,扶真貧、真扶貧,提高扶貧工作的質量走內涵式可持續發展之路。扶貧須扶制,就是打造農牧民與企業(合作社)成為利益一致的脫貧共同體。

「援藏两周年」江孜:传承援建接力棒 主攻打赢脱贫攻坚战

援藏江孜小組對吸納貧困就業的農牧特色產業合作社給予定向扶持。2017年6月26日江孜縣縣長楊軍同志向建檔立卡戶代表發放就業證

四是理念思路先行,克服事務主義傾向,提升援建項目的境界層次。在開展重要工作項目的過程中,也注重理念思路先行,把具體的工作項目提升到更高的境界,引領具體工作的精神高度和內涵深度。比如,以提高江孜人民獲得感為目標,提出並落實農業園區深化發展的“123”工作思路。如何深化典型再出發?關鍵是出實效,讓江孜人民認可園區、參與全區發展,在園區有獲得感。為此,我們提出了“追求一個目標、打破兩個週期律、完善三大功能”的“123”深化發展思路,即追求一個目標,把園區打造成全江孜人民自己的園區,增加農牧民的獲得感;打破兩個週期律,利用加溫技術破解冬季不能全功能運行的問題,堅持一張藍圖幹到底解決管理銜接不到位的問題;完善三大功能,引進新品種、增強輻射能力、拓展科普功能。再如,以助力脫貧攻堅為動力,創新援建工作與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克服過去簡單用資金支持產業,結果幫富不幫窮,或者簡單把資金給農牧民,探索援建資金、產業項目和建檔立卡貧困戶之間的利益聯結機制,探索了以農業園區二期建設為代表的項目建設創造就業扶貧、以農牧激勵資金項目為代表的就業獎勵和效益分紅扶貧、以農業園區“1+19+X”輻射項目為代表的產業輻射帶動扶貧和以建檔立卡戶脫貧績效保險項目為代表的保險託底扶貧等多個利益聯結機制。

聚焦脫貧攻堅主線,紮實推進援建項目建設

項目建設是援建工作的主抓手,我們始終把項目建設放在心上、抓在手上,絲毫不敢懈怠,成效初顯:在努力推進項目建設進程的基礎上,援建項目共惠及建檔立卡貧困人口980人,直接幫助678人脫貧,教育衛生援建惠及12000多人。

一是深入調研,精準編制援建項目。江孜小組切實貫徹落實上海市對口支援項目計劃編制會和援建聯絡組會議精神,堅決執行項目投向“兩個80%”的原則,突出精準扶貧的核心任務,直接用於精準扶貧的資金不少於總盤子的50%等要求,做到了“四個努力”:努力早定調,2016年入藏之初,2017年10月初就首先主動向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請教,把援建工作在當地黨委政府領導下開展的要求落實到位;努力抓對接,積極銜接江孜縣十三五規劃項目和第七批援藏江孜小組的工作思路和計劃,保證援建工作一棒接著一棒幹;努力抓調研,深入扶貧辦、農牧局、旅遊局、文廣局等相關縣直部門和區縣19個鄉鎮調研;努力請指導,請聯絡組負責計劃編制的領導深入江孜重點計劃項目現場把脈。確定2017年、2018年援建項目共31個,直接用於精準扶貧的資金7563萬元,佔計劃總資金量的47.8%。

二是探索創新,積極推進項目建設進程。緊密聯繫江孜援建工作的實際,在學習第七批援建工作經驗的基礎上,我們探索推出了“高位推進、業務培訓、定期例會、點上推動”和“大比武·紅黑榜”等方式抓進度、提質量。高位推動,就是請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出面,召開4次項目領導小組會議和2次項目推進會議的方式,提要求、找問題、抓進度。業務培訓,就是針對基建項目和資金項目的不同、去年日喀則市把3000萬元及以下項目審批權限下放到縣裡的實際等及時組織2次項目實施單位工作人員的培訓會,提高業務能力提效率。定期例會,就是通過召開6次所有項目推進月度例會和20多次關鍵階段重難點項目周例會的方式,交流溝通推進進展、商量研究碰到問題,對稱信息、解決問題、推進進程。點上推動,就是採取5次對工作不夠重視的部門登門推進、6次對施工現場碰到難題的項目工地推進等方式打通賭點、暢通進程。大比武活動,就是以每月組織一次和根據需要靈活增加的頻率進行。由江孜小組組織發改委、住建局、項目辦以及基建項目實施單位、建設公司工地負責人、項目監理等,對項目計劃推進、建設質量、文明施工、安全管理、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監理等情況進行全面打分。在整改的基礎上,對各方面都比較優秀的施工、監理單位和人員列入推薦紅名單,對項目工程質量差、拒不整改的施工、監理單位和人員列入黑名單。

三是務求實效,提高援藏扶貧的獲得感。江孜小組在脫貧攻堅上以打造利益聯結機制為主導,產業、事業、保險等多管齊下,援建項目惠及建檔立卡貧困人口980人,其中直接幫助678人脫貧,教育衛生援建惠及12000多人。比如直接投資建設產業項目創造就業崗位,幫助農牧民變身農民工。建設紅河谷現代農業園區二期,安排18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員穩定就業,月工資2000-2500元;133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員靈活就業,日工資100-150元。再如實施園區“1+19+X”模式,階段性地實現“1+13+14”,輻射13個鄉鎮、14個點、164座溫室的蔬菜、食用菌和藏紅花生產,帶動228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員,年人均增收1500多元。整合扶持農牧業特色產業項目27個合作社,帶動213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業增收,安排208名入股分紅,構建了援建資金與建檔立卡戶的利益聯結機制。

「援藏两周年」江孜:传承援建接力棒 主攻打赢脱贫攻坚战

藏紅花終於姓“藏”,江孜藏紅花種植輻射到了日朗鄉等邊遠鄉鎮。農牧民收穫藏紅花後露出燦爛的笑容。

四是緊抓智力援藏,教育衛生人才援建工作成效顯著。教育方面,幫助江孜圓滿通過國務院教育均衡化驗收。堅持維穩工作要從娃娃抓起的理念,編寫《美麗的江孜,可愛的故鄉》中學版、和小學版縣本愛國主義教材。2016年邀請上海教育名師、名校長團13人到江孜,對江孜492名教育系統領導班子、教師,分5個班開展了60節培訓課。2017年邀請上海著名教育專家11名,講課36節,培訓中小學校級領導、中層管理人員、教研組長、青年教師、班主任500多人次。推進教師隊伍建設,評選39名名校長、名教師、名班主任、名教研員,成立名師工作室,帶動全縣的教師培訓工作。組織多批教師到浦東培訓。依託日喀則市上海實驗學校組團式教育援建資源,開展與江孜學校管理幹部、教研組長結對,開展集體備課,上課、聽評課等教研組建設、學校管理提升活動。利用援藏資金購買電腦,在江孜教育史上第一次實現了教師一人一機。負責江孜教育博物館的建設,邀請上海專家指導,展示歷屆江孜籍優秀畢業生的基本情況,激勵廣大青少年從小樹立遠大的志向,努力學習,報效祖國,建設西藏。衛生方面,鞏固二甲成果,榮獲全國衛計委系統先進集體。提高醫院管理水平,成立和修訂了醫院管理方面14個專項委員會,吸納臨床醫務人員積極參與,制定每個專項管理委員會的職責和年度計劃,集中解決一些醫療質量方面的老大難問題。完成第一輪品管圈活動,參加第五屆全國醫院品管圈大賽,榮獲二等獎和優秀組織獎,填補了西藏空白。積極開展在組團式醫療援藏,實施手術258例,其中三級以上手術250多例;會診及疑難病例討論91次,實施新技術、新業務數11項,學術講座、業務培訓100多次,教學查房79次,手術示教98次。新建日喀則地區首家規範化微生物實驗室、高原病氧療中心。縣人民醫院成為全自治區唯一包蟲病定點手術醫院。人才方面,兩年來安排中青年幹部三批77人、30名組織委員和扶貧專幹的“抓黨建促脫貧攻堅”骨幹培訓班到浦東培訓、55名基層幹部參與的培訓班兩批,對接8名副科實職以上幹部到浦東機關和鎮掛職。

主動作為加強對接,體現東西部扶貧協作攜手奔小康成效

深入學習領會中央東西部扶貧協作精神,把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作為重點,推動產業事業項目、技術人才培訓等全方位對接,共接待上海各類團隊35批次、390多人,促進了滬藏交往交流交融。

一是成功接待市、區兩級代表團。上海市委副書記尹弘同志率領的上海代表團2017年9月8日到江孜視察指導。代表團先後考察了閔行中學、農業園區,對江孜小組建設的閔行中學學生食堂項目、農業園區二期項目和園區“1+19+X”模式紫金鄉努堆村輻射點表示高度肯定。尹弘同志回滬後還專門安排了500萬元計劃外項目支持閔行中學。

「援藏两周年」江孜:传承援建接力棒 主攻打赢脱贫攻坚战

上海市委副書記尹弘參觀江孜閔行中學愛心圖書館

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浦東新區區長杭迎偉同志率領的浦東新區黨政代表團2017年7月23—27日到江孜考察指導,召開了浦東新區與江孜縣對口支援聯席會議,唐鎮、北蔡鎮兩個鎮與江孜鎮、紫金鄉簽約支持建設東郊村和努堆村建設小康示範村,考察了閔行中學學生食堂、農業園區二期和園區“1+19+X”模式紫金鄉努堆村輻射點、為援建項目江孜縣疾控中心揭牌,並觀看了《江孜印跡》室內劇。杭區長對江孜小組的工作高度肯定,並勉勵大家提高站位,增強幫助江孜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意識;聚焦重點,全力以赴幫助江孜打贏脫貧攻堅戰;注重實效,突出發揮浦東干部人才在脫貧攻堅中的作用。

「援藏两周年」江孜:传承援建接力棒 主攻打赢脱贫攻坚战

上海市府副秘書長、浦東新區區長杭迎偉和江孜縣委書記白瑪共同為江孜縣人民醫院疾控中心揭牌

二是創造性提出並實施“攜手奔小康·浦東人民認領江孜人民心願”活動。“攜手奔小康·浦東人民認領江孜人民心願”是2016年8月份江孜小組迅速貫徹落實銀川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精神的創新舉措。2017年春節休假期間,小組對15個認領項目的單位逐一上門對接,就項目內容、實施時間、資金落實、手續辦理等達成了共識。17萬冊學生課外讀物捐贈、閔行中學學生食堂、紫金鄉飲水解困等8個項目已經完成;貧困大學生結對助學、《江孜印跡》室內劇浦東巡演等已經完成年度計劃;1700多萬項目資金全部到位。其中17萬冊學生課外讀物捐贈、閔行中學學生食堂和貧困大學生結對助學為江孜今年圓滿通過國務院教育均衡化驗收做出了應有貢獻;《江孜印跡》室內劇浦東巡演,在5個鎮演出10場,引起轟動,《文匯報》作了專題報道。浦東發改委領導帶隊進藏,慰問援藏幹部並捐贈63萬元,用於紅河谷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和設備技術升級。第二批8個“心願項目”已經對接完畢。

三是紮實推進教育衛生和文化交流。開展“圓夢行動”幫困助學,支持建檔立卡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扶貧。浦東區級機關黨員幹部積極參與,計劃三年資助300多名建檔立卡戶大學生共計70多萬元,目前已經到賬47萬多元;上海閔行中學資助獎學金、助學金27萬元,幫助貧困大學生1111人次。推進“治未病+根上治”項目,幫助建檔立卡戶擺脫因病致貧的陰霾。浦東新區衛計委和浦東新區人民醫院赴江孜調研指導,簽署組團式醫療援藏的三方協議書。針對疾控中心進行專題研討,達成深度合作幫扶計劃。浦東新區衛計委專家團連續兩年來藏進行業務培訓和臨床指導工作,共進行120人次的講座培訓,2例胃鏡演示操作和1例疑難病例討論。浦東計劃外支持26萬多元,5批次派出15名專家,對全縣10080名農牧民進行了包蟲病、先心病篩查。成功申報獲批日喀則地區唯一縣級包蟲病定點診療醫院,對篩查出的包蟲病陽性病例62人,進行手術治療。目前已經完成16例,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例;對篩查出的15例先心病患兒,送5名到浦東東方醫院手術並圓滿成功。開展文化交流援建,與上海戲劇學院緊密合作,進一步打造《江孜印跡》品牌,提升定位為“大型原生態文化史詩劇”(實景版、舞臺版),2016年進藏之初緊急受命,用兩個月的時間創排舞臺版,作為日喀則珠峰文化節上海活動周的開幕式演出,在上海世博紅廳首演成功。

「援藏两周年」江孜:传承援建接力棒 主攻打赢脱贫攻坚战

組織開展首屆藏地建築遺產保護與活化論壇,包括實地考察、專題報告講座、圓桌討論等環節,近20位全國各地研究西藏古建築保護與活化相關領域研究的專家學者齊聚“紅河谷”。連續兩年組織江孜10多名藝術家參加在浦東和新疆莎車舉辦的“莎車·江孜·浦東”三地美術、書法、攝影藝術交流展,拉近了三地距離。加強與浦東新區祝橋鎮、新區發改委、建交委的溝通聯繫,祝橋鎮商會積極組團進藏交流並捐助江孜困難學生、脫貧攻堅資金共20萬元;浦東區級機關黨工委、發改委、建交委積極為江孜農牧民募集衣物260多箱15300多件,摺合人民幣約110多萬元。

堅持履職盡責,紮實做好江孜縣委、縣政府及相關部門分管工作

小組教育引導大家在做好援建工作的同時,把江孜交給的分管工作任務按照本職工作的要去進行認真落實。除了朱書敏和王振同志主要負責援建項目,在部門沒有分管工作以外,其他4名同志都有比較繁重的分管任務。

一是王高安同志。任上海援建幹部江孜小組組長、江孜縣委常務副書記、縣脫貧攻堅第一常務副指揮長、縣級機關黨工委書記、黨校校長,主要負責援建、脫貧攻堅、基層黨建等工作,分管縣委辦、扶貧辦、工青婦等。分管脫貧攻堅和基層黨建工作,江孜分別由2016年的全市倒數第一、倒數第五,一躍為18個縣區的第六名和第二名。該同志四次遍走19個鄉鎮,深入所有155個村居走訪調研學習求教,撰寫《江孜縣脫貧攻堅工作調研報告》;理順全縣脫貧攻堅工作的組織體系,提出提高產業發展組織化程度、加強富餘勞動力轉移、推進集中異地搬遷等聯繫江孜實際的重點抓手;組織開展以“黨支部+”為抓手的“紅色引擎·脫貧攻堅堡壘工程”,和“群團脫貧行動”,實現1621戶、7043人脫貧。

二是陸劍濤同志。任縣委常委、政府黨組副書記、副縣長,主要協助縣長負責政府常務、財政、審計、安全穩定等工作;分管紅河谷農業園區(江浦農業公司)、政府辦、機關後勤服務中心、公安局、司法局、綜治辦;聯繫法院、檢察院和安全局。參與社會維穩,十九大召開期間,在聯繫點日朗鄉蹲點一個月,做到了大事小事丁點也不出,受到了自治區政府副主席、日喀則市委書記張延清的高度讚揚。參與縣青稞初深加工項目的談判推進,進行了深入調研,對合同條款逐條梳理,考慮各種預案,站在江孜縣利益最大化的角度重新擬定了合同,在縣領導的支持下,與合作商反覆談判,並最終簽訂了合同,確保了項目建設的推進。同時,發現青稞加工廠房選址不當的問題後及時向縣長做了分析彙報,並提出另闢新址打造工業園區的想法,得到採納並另選青稞項目新址,目前已經在新建過程中。分管縣採購辦,大膽創新、規範程序,對一定規模以下的採購由相關單位或部門比價後簽訂合同解決,達到相關標準以上才走比較繁瑣的採購程序,得到好評。

三是郭樹寶同志。

任縣教育局副局長、閔行中學校長,在教育局分管教育系統援藏項目、教育教學,教師的培訓和發展。組織各學校教育教學的檢查和評比,組織全縣的各層次教師培訓,積極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的試點工作,組織推進江孜縣名師工程和江孜教育資源庫的建設,積極組織推進中學校本研修工作,推進學校幫困扶貧工作。推進幼兒園教育教學工作。

四是侯坤同志。縣任衛計委副主、衛生服務中心主任、人民醫院院長。在衛計委分管援藏項目、公共衛生、衛生信息化、人才培訓、對外交流等。組織制定梳理局周例會和班子會制度流程,引入釘釘辦公系統,開展衛生局信息平臺辦公和事物流程。制定江孜縣十三五衛生髮展規劃,規劃並落實基層衛生信息系統,成為自治區首家縣級基層衛生信息化開展單位。建設了自治區首家符合國家要求的縣級疾控中心。優化農牧民報銷結算流程,減輕農牧民報銷負擔。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紮實強化隊伍自身建設

始終堅持開展“傳承援建江孜接力棒,做江孜人創江孜業謀江孜福”的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堅持嚴字當頭,加強自我管理和紀律約束,展示了良好的團隊形象。小組同志共與14戶貧困家庭結對認親,並積極認領9名優秀貧困學子,送上慰問金共計6.85萬元。

注重團隊建設,展示上海、浦東干部形象,江孜小組榮獲2018上海市工人先鋒號和2017江孜縣民族團結模範集體稱號;注重幹部錘鍊,1名同志榮獲2017西藏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和2108上海市五一勞動獎章,1名同志榮獲2018年青年五四獎章,1名同志榮獲2017年日喀則市政府特殊津貼人才榮譽。小組6名同志2017年度考核全部為優秀,其中陸劍濤、王振、郭樹寶、侯坤等4名同志連續兩年優秀。

一是凝聚精神力量。組織集體收看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開幕式上的報告,並及時組織學習討論,激發大家的自豪感和內在精神動力,特別是參與脫貧攻堅偉大事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以黨政代表團接待和幹部年度考核考察為契機,深入開展談心交流活動,激發動力、凝聚共識、體現精神、展示形象。主動參加所在黨支部的組織生活,在十九大精神學習、“兩學一做”、“四講四愛”學習中積極發言討論,並深入到聯繫點進行宣講,持續深入引導小組成員履職盡責、攻堅克難、服務為民。

二是加強組織關愛。堅持每月組織小組學習討論交流,兩年共開展19次,學習了上級精神,討論了具體問題,推進了各項工作。聯繫實際開展微課堂、微調研、微體驗、微討論、微健身等“五微”活動,項目審批程序和項目編制等微課堂,直接推進了項目的進展;脫貧攻堅和藏紅花產業等專題調研,為下一步的深化發展掃清了障礙,理清了思路;定日珠峰和克松村民主改革第一村等微體驗,激發了大家弘揚珠峰精神,服務脫貧攻堅事業的豪情;結對幫扶、代表團接待等微討論,找到了方向和方法,形成了共識;健身和檯球等微運動,保證了大家的身體健康,提高了團隊建設活力。後援團活動持續不斷,增進了感情、解決了急難愁問題,穩固了大後方。持續踐行“三不承諾”:“不挖蟲草”,建功高原不謀物質滿足;“不撿牛糞”,踐行宗旨不與民爭利;“不留種子”,確保家庭幸福,離藏功德圓滿。

三是宣傳激發動力。江孜小組實實在在地做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宣傳援建成效,在對外展示形象的同時,也實際上對內產生強大的激勵效果。今年以來在人民網、中新網、光明網、央視網、央廣網、解放日報、西藏日報、新民晚報、組織人事報、西藏電視臺、西藏衛視、西藏人民廣播電臺、澎湃新聞、香港衛視等20多家媒體宣傳了江孜小組的援建工作50多篇;中宣部邀請入藏的法國著名導演卡雷先生團隊在紅河谷園區專題採訪了江孜援建工作;在上海基層黨建網、上海援藏、江孜發佈、《援藏》《援藏日喀則》等平臺刊登各類學習、調研、交流等通訊、信息,包括援藏工作、生活的體會、感想、書信和心得等120多篇;小組每月編髮《江孜小組援藏工作月報》,共編髮17期。及時向浦東大後方、聯絡組、縣委縣政府彙報援建工作進展情況。《上海援藏幹部挖掘扶持種植能手帶動藏族群眾共同脫貧 藏民巴頓成了脫貧攻堅“將軍”》登上了《解放日報》頭版,《扶貧先扶志 扶貧須扶制》在西藏自治區黨委機關刊物《新西藏》2017年第一期發表。

今後,江孜小組將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繼續按照中央和上海市、西藏自治區援建工作指示精神,始終牢記領導和組織的諄諄教誨和真情關懷,切實落實扶貧援建有效推進、狠抓援建項目建設運行、堅持社會事業項目優先建設、強化小組幹部隊伍自身建設,積極塑造上海援建幹部嶄新形象,為建設和諧富裕文明法治美麗新江孜而不懈努力!

(供稿:江孜援藏聯絡小組)

本期執行主編:鄒忠

「援藏两周年」江孜:传承援建接力棒 主攻打赢脱贫攻坚战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