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阿卡德尼茲大學近期開始講授關於UFO和外星人的新課程

土耳其阿卡德尼茲大學近期開始講授關於UFO和外星人的新課程

UFO模式圖

土耳其阿卡德尼茲大學(Akdeniz University)近期開始講授關於UFO和外星人的新課程,引起人們的關注。

該課程名為“幽浮學與星際政治”(Ufology and Exopolitics)。《新聞週刊》近日引述土耳其多安通訊社(Dogan News Agency)的消息說,該課程的目的是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準備,以應對與外星人接觸的可能性。

“我們相信世界和外星文明的代表不久將會相互正式接觸,”該課程指導老師爾汗‧高貝斯(Erhan Kolbaşi)說,“我們認為,會發生大量的公開接觸,這將是引起世界變化的最大歷史事件。”高貝斯是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的外星人研究組織“天狼星飛碟太空科學研究中心”(Sirius UFO Space Sciences Research Center)的副主席。

土耳其阿卡德尼茲大學近期開始講授關於UFO和外星人的新課程

人們經常會見到高速飛行的UFO。圖為BBC新聞實況畫面中出現UFO

土耳其阿卡德尼茲大學近期開始講授關於UFO和外星人的新課程

這門課的主要內容不僅關注同外星人接觸的實際準備及星系外交,而且關注被掩蓋的與外星人接觸的歷史。高貝斯表示,外星人已經到過地球,他預計人類與外星人將在15年內出現公開的接觸。諸如光纖電纜、微晶片和夜視儀等技術是來自外星文明,而這些技術是從UFO墜毀現場收集到的情報中發展出來的。

高貝斯說,一個名為MJ-12的組織在對公眾掩蓋外星人的真相。MJ-12是民間流傳的秘密組織,它掩蓋外星人來到地球進行的活動。

外星人和UFO一直是世界各國科學家的研究課題

土耳其阿卡德尼茲大學近期開始講授關於UFO和外星人的新課程

美國已故阿波羅14號(Apollo 14)宇航員艾德加‧米切爾(Edgar Mitchell)曾公開表示,他相信UFO的確存在。米切爾是第六位登上月球的人。

實際上,土耳其阿卡德尼茲大學不是第一家開設關於UFO和外星人研究的大學科研機構。美國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早就設立了培養研究外星人課題人才的博士點。

英國里茲城市大學(Leeds Metropolitan University)開設有外星人語言翻譯選修課,由該校電腦專家約翰‧艾利歐特博士(Dr John Elliott)主講。艾利歐特博士認為,任何外星人語言都有特定的可識別模式。

類似地,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於2015年9月開設“宇宙交際語言”的選修課,講授如何設計“宇宙語言”(Cosmic Language)及與外星人聯繫。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還設有外星文明探索志願者組織,名為[email protected],能夠讓全世界的志願者在家中連入伯克利開放式網絡計算平臺(BOINC),參與探索外星生命的計劃。該組織在網頁上特別註明,這是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和航空航天局(NASA)的資助項目。

土耳其阿卡德尼茲大學近期開始講授關於UFO和外星人的新課程

加拿大前國防部長赫勒曾在華盛頓DC的一次聽證會上公開指出,有證據顯示UFO真實存在。

英國科學家霍金和臉書創始人扎克伯格(Zuckerberg)、俄羅斯億萬富翁及慈善家米爾納(Milner)共同資助尋找外星人探索項目“突破聆聽”(Breakthrough Listen)。

但是霍金多次公開提出警告,人類應避免與外星人接觸,因為外星人不會善待人類。霍金認為,宇宙之中存在外星人,他們具有極高的技術,會將地球作為外星人的殖民地,並且統治人類。


延伸------中國最大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接收外星訊號

2017年8月21日

天眼在首次觀測運行中,就接收到了一顆距離地球1351光年的脈衝星的射電波信號,觀測鏈路已經連通,目前技術人員正在分析數據中。

2017年8月19日

霍金鄭重向中國警告:“不要回答!不要回答!不要回答!”

土耳其阿卡德尼茲大學近期開始講授關於UFO和外星人的新課程

FAST工程反射面板

土耳其阿卡德尼茲大學近期開始講授關於UFO和外星人的新課程

貴州群山之中的FAST工程

大自然賜予貴州獨特的喀斯特地貌,成了FAST最完美的“棲息”之所。2014年,中國大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將在平塘大窩凼正式運行,這個口徑500米的“天眼”,將比當今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接收面積增加兩倍多。它是接受外星人信息的“手機”,是研究神秘物質的巨大“耳朵”,也是未來星際航行的“眼睛”。

數字“天眼”

身價6億多元

這個號稱世界最大的單口射電望遠鏡,總投資6億多元,建成後將用於探索宇宙的終極奧秘。

塊頭30個足球場

作為國家科教領導小組審議確定的國家九大科技基礎設施之一,FAST完全由我國科學家自主研究。口徑達500米,全稱為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英文簡稱FAST)。它利用平塘縣內喀斯特窪地的獨特地形條件獨創的設計,建設一個擁有30個足球場大的巨型射電望遠鏡。

視力比波恩靈敏10倍

FAST與號稱“地面最大的機器”的德國波恩100米望遠鏡相比,靈敏度提高約10倍;與被評為人類20世紀十大工程之首的美國Arecibo 300米望遠鏡相比,其綜合性能提高約10倍。

眼界高阿雷西博1個數量級

與當今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 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相比,FAST的接收面積增加了2.35倍,可觀測天體數量將增加近一個數量級,這已是通常意義上的新一代望遠鏡,在天文學上的意義是巨大的。

地位未來30年世界一流

按照計劃,FAST研究涉及眾多高科技領域,如天線製造、高精度定位與測量、高品質無線電接收機、傳感器網絡及智能信息處理、超寬帶信息傳輸、海量數據存儲與處理等。我國將形成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觀測與研究平臺,並將在未來20~30年保持世界一流設備的地位。

土耳其阿卡德尼茲大學近期開始講授關於UFO和外星人的新課程

FAST在滿天繁星下呈現出的美麗景觀

這個“大傢伙”將擔負著許多任務

  1. 尋找地外文明

地球之外的眾多星體中是否還有高等文明的存在?這不僅是大家想知道的,也是擺在科學家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

那麼探尋有無高等文明的存在靠什麼?在宇宙中,天體之間的距離是非常遙遠的,人馬座的比鄰星是除太陽外離地球最近的一顆恆星,距離地球4.27光年。“光速每秒30萬公里,光走要走4年多,要麼就是我們人類能長生不老,要不就是科技超速發達,能直接把探測器送到星球上去探索它們。但這兩條對於當下來說都是難以想象的。”FAST項目辦副主任李奇生說。

“打個簡單的比喻,如果沒有射電望遠鏡,外星人如果給我們打電話過來,我們就沒接收器,接不到了!”李奇生說,科學家們堅信,如果宇宙真有高度智慧的外星人,它們也一定會像我們一樣,四處尋找併發射電波信號。

另一方面,由於星球間的距離太遠,電磁波信息會混雜在宇宙空間的各種輻射波中,以至於到達地球以後都將非常的弱(除非信號是定向發送給地球的),微弱的信號可能如同夾雜在雷聲中的蟬鳴,如果接收設備不先進的話,很容易遺漏或難以分辨。

所以,天文學家需要一個巨大的“耳朵”,這就是FAST即大射電望遠鏡,它可以收集極其遙遠的物體資料。為尋找地外文明提供巨大的機遇,成為搜尋地外文明最有效的利器。

儘管要在宇宙間找到地外生物的信息,要比在海洋中找到一顆芝麻粒的概率要小得多,但假如足夠幸運,在貴州平塘這個偏遠的小山窪裡,則有望聽到來自外星人的第一聲問候。

FAST項目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南仁東曾在《中國科學G輯》雜誌上撰文說:“SETI(尋找地外文明)的學科風險是不言而喻的,但它一旦成功,將使人類所有的科學成就黯然失色……巨大的FAST也許會給我們巨大的機遇”。

2.

研究“黑暗雙塔”

在科幻作品中,經常可以看到暗物質這個詞。儘管如此,暗物質卻絕非出自某位科學幻想大師之手,而是有著確鑿的根據。它是1934年瑞士天文學家弗里茲·茲威基在研究星系團中星系的軌道速度時,為了解決“缺失的物質”問題而提出的概念。

2008年,“哈勃”太空望遠鏡在一個遙遠星系周圍的幽靈狀光環中發現了暗物質存在的非直接證據。這種神秘光環被認為就是當恆星的光線經過暗物質時被彎曲所形成的。

說到暗物質,這裡不得不提到它的“近親”——— 暗能量。

1997年12月,作為“大紅移超新星搜索小組”成員的哈佛大學天文學家羅伯特·基爾希納根據超新星的變化顯示,宇宙膨脹速度非但沒有在自身重力下變慢反而在一種看不見的、無人能解釋的、神秘力量的控制、推動下變快。科學家將其具備的作用稱之為“暗能量”。

有科學家作了這樣一個形象的比喻:假如全宇宙的物質猶如一個金字塔,我們可見的物質只是塔尖上的一點點,塔中間23%的部分是暗物質,塔下那個龐大的基礎就是佔73%的暗能量。

“但這些發現並不是科學家們通過各種望遠鏡‘看見’了暗物質和暗能量,而完全是通過看不見的暗物質和暗能量對可見物質施加的引力影響間接地‘計算’出了關於暗物質和暗能量的信息。”李奇生說。

這些計算所需的數據,其中一個最大的來源就是射電望遠鏡“聽”出來的。

FAST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要用自己巨大的“耳朵”去探尋暗物質和暗能量這兩個宇宙中最神秘物質和能量的蹤跡。

“FAST通過觀測中性氫21釐米譜線,可以繪製出宇宙結構,從而經過一定測算,來推算、研究暗物質、暗能量的存在。”FAST項目現場辦副主任李奇生說。

作為“光明”的反義詞,“黑暗”一向不會給人帶來愉快的聯想,但恐怕“黑暗雙塔”——— 暗物質和暗能量要顛覆這一思維定勢了。

暗物質和暗能量這兩種假想概念,支撐著人們在21世紀建立起來的眾多理論———宇宙膨脹、宇宙輻射等。如果這兩種假想被證實或是被否定,都將對物理學的未來產生深遠影響。因此,“FAST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李奇生說。

3.

星際航行導航

藉助在上世紀後期陸續建立的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人類實現了全天候實時的三維導航定位和測速;進行高精度的時間傳遞和高精度的精密定位。

“如果將來有一天人類智慧高度發達,能製造出光速航天器,走出外太空實現星際航行時,在茫茫宇宙中如何準確定位找到歸途?”李奇聲說,現有的GPS僅僅在地球範圍內有效,這就需要在宇宙中找到一雙特別的“眼睛”。

儘管以人類目前的航天速度,實現星際航行的希望很渺茫,但天文學家們卻已經未雨綢繆,考慮未來航天器的導航問題。提出解決方案的原理和GPS一樣,只要能在宇宙中找到3顆位置相對恆定的天體,就可以實現精準定位。

這個天才的構想,在1967年有了實質性進展。英國科學家休伊什發現了首顆射電脈衝星,也發現它所具有的導航潛能。

科學家們看到的是脈衝星的一個共同特點,其高速自轉週期範圍從幾毫秒到10餘秒不等,週期穩定性極好。

如果航天器上的探測設備能接收到脈衝星兩個磁極精準發射的輻射波束,理論上同樣需要找到3顆以上的脈衝星,就可以為星際航行指引方向。

但這個堪稱完美的星際導航系統,需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要測定用於定位的脈衝星星座,尋找適合用來定位的射電脈衝星,目前已找到十多顆。探測它們的物理特徵,在太陽系質心座標系中的座標,設計相應的計時模型和測算模型,編制射電脈衝星定位星座目錄。

另外則是要製造高水平射線探測器。射線探測器由射線成像儀和光子計數器組成,用於探測和接收來自射電脈衝星的信號。由於射電脈衝星的脈衝信號非常微弱,需要極高靈敏度、極快的響應時間。

要解決這兩個問題,科學家們需要足夠靈敏和足夠大的射電望遠鏡,來搜尋這些稍縱即逝的信號。

GPS的信號極易受到人為干擾而出現誤導,而脈衝星可以填補GPS的這個“死穴”。在未來太空戰爭中,太空兵器依託射電脈衝星定位系統獲得自主導航能力的前景十分廣闊,具有較強的國防安全戰略意義。

4.

追溯宇宙第一聲“啼哭”

當今天文界比較一致的觀點認為,我們所觀察到的宇宙形成於一次爆炸。宇宙從一個無限小的奇點開始,迅速爆炸膨脹,並且至今仍在以驚人的速度膨脹。

“在天文學領域,有這樣一個說法,那就是‘有總比沒有好’。”李奇聲說,限於我們目前的觀測技術和能力,我們很多天文觀測數據,只能給出一個相對模糊的數值,隨著探索的深入和技術的改進,然後再不斷進行修正,從而逐漸逼向真值。

無論科學家們怎樣努力,宇宙的遼闊亙古,讓科學家很難將觀測延伸至久遠的宇宙誕生之初。宇宙從誕生之初到此後一百億年的時間段內,人類都無法觸及這期間所發生的開天闢地的場景,更不用提爆炸之初最為重要的60秒所發生的劇變。

科學家們正在為此頭疼不已的時候,一個理論讓大家眼前一亮,那就是引力波。根據愛因斯坦的理論,大爆炸之初產生了大量的引力波,有些直到現在還漫布在宇宙中。

這種隱藏在時空深處的背景波的波長,將由年輕的宇宙結構所決定。因此引力波有宇宙誕生之初第一聲“啼哭”的說法。對引力波進行觀測,對更好地理解宇宙誕生和時空本質十分關鍵,也是復原宇宙之初惟一的途徑。

“引力波是物體加速運動時給宇宙時空所造成的擾動。”李奇聲說,打個比方,當物體從水中滑過就會產生水波。不過直到現在,人們也沒有找到引力波存在的現實證據。

“當前惟一的方法,就是努力提升我們的望遠鏡,建得越大,就越能捕捉到引力波的存在。”作為當今世界上單個最大的射電望遠鏡,FAST項目建成後,也將參與引力波探測。

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從位於貴州平塘縣的這個大“耳朵”接收到的信息,通過不斷的累積和計算,會為我們復原出一個真實的盤古開天闢地的全景現場。

建設大射電望遠鏡,從最初作為一個“科學夢想”提出,到立項、進行可行性研究、進入實質性施工階段,歷時18年。FAST這隻巨大的“天眼”有著怎樣的“前世今生”?就此,本報專訪了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FAST工程總工程師兼首席科學家南仁東,國際SKA合作項目中國代表、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彭勃。

或許真的有地外文明!

有地外文明 (單選)
0
0%
0
0%
沒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