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高安:咬定目标不放松 探索援建扶贫新路径

在上海第八批援藏干部人才全体会议上,红孜联络小组组长王高安进行交流发言,以下是其有江孜县联络小组开展援藏工作的发言部分内容。

王高安:咬定目标不放松 探索援建扶贫新路径

传承援建江孜接力棒,江孜小组在脱贫攻坚上主要采取了“坚持一条主线、念好四字真经、探索八条路径”的措施,年内援建项目直接帮助787人脱贫,教育卫生援建惠及12000多人,通过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和青春脱贫行动等群团工作帮助1390人脱贫。

一、坚持一条主线,贯穿援建工作始终

进藏之初,江孜小组就提出了“1+2+2”援建工作思路。其中的“1”,就是坚持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贯穿援建工作始终的一条主线。一年多来,我们坚持这条主线抓理性认识的提高,坚持这条主线扎实推进实践,坚持用这条主线衡量援建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二、念好四字真经,切实加强价值引领

脱贫攻坚需要价值引领。我们深入学习习总书记扶贫思想,突出智力援建,提出并通过工作会议、宣传宣讲、干部培训等各种途径广泛宣传“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扶贫定扶质、扶贫须扶制”的理念,扎实念好“志、智、质、制”四字经。

王高安:咬定目标不放松 探索援建扶贫新路径

扶贫先扶志,帮助建立高标准运行的产业脱贫志向。在用好上级脱贫攻坚优惠政策的同时,更关键的是提高江孜自身“造血”发展的产业能级。贯彻落实日喀则产业发展大会精神,协助提出“1136”产业发展思路。用产业发展来富民强县,用产业发展来确保农牧民脱贫不返贫。紧紧抓住全国上下帮助脱贫攻坚的良好氛围和契机,舍弃“贴地飞行”式的低标准“过关摘帽”思想,以精准脱贫为契机,以提高江孜产业发展能级为手段,“取法乎上”树立富民强县的大志向,瞄准农牧民更高水平的、可持续发展的“全面小康”。

扶贫必扶智,用市场价值理念对接藏传佛教“够了就好”的知足文化。“再合适的温度也不能使石头孵出鸡仔”。精神贫困是扶贫攻坚的最大敌人。如果建档立卡农牧民自身不努力、不积极,外力再强,持续脱贫也是一句空话。吴英杰同志反复强调,“特别是要引导农牧民群众过好幸福美好的今生,不要把精力用到追求虚无缥缈的来世上。”我们运用优惠政策宣讲、培树致富带头人典型引路和重点培养致富带头人入党示范等方法,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至少让农牧民建立“不否认追求幸福美好的来世,但首先要过好幸福美好的今生”的理念,从而让市场观念、竞争理念、价值意识寻找到在“够了就好”的知足文化中扎根的土壤。

扶贫定扶质,提高扶贫工作的质量走内涵式可持续发展之路。习总书记强调,“出水才看两腿泥”。扶贫工作必须务实,脱贫过程必须扎实,扶真贫、真扶贫,脱贫结果必须真实,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的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考验,决不搞花拳绣腿,绝不摆花架子。我们的考虑是将提高产业发展组织化程度、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易地集中搬迁三者有机整合一起,用产业发展成果带动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易地搬迁,用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推动产业发展、易地搬迁,用易地搬迁推进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产业发展。

扶贫须扶制,打造农牧民与企业(合作社)成为利益一致的脱贫共同体。江孜农牧民总体平均收入已突破万元大关,总体比较富裕,但是,农牧民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不高。人均收入的提高,主要靠农牧民们勤劳、踏实,在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土地和牛羊身上下足了功夫,形成了最大收成。组织化程度不高,主要责任在干部,在县乡和村级组织,没有尽到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带领群众干的责任。所以要帮助探索把资金,包括援藏资金精准落实到建档立卡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让有劳动能力的农牧民都能参与到产业发展中去。

三、探索八条路径,积极提高扶贫实效

走内涵式可持续发展的精准扶贫之路,关键是要探索实实在在的路径。我们的实践主要是:

一是直接投资建设产业项目创造就业岗位,帮助农牧民变身农民工。通过投资建设产业项目,招收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就业,建档立卡户取得工资报酬增收脱贫。我们继续第七批江孜小组的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路,建设红河谷现代农业园区二期,目前已经安排14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稳定就业,月工资2000-2500元;110多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灵活就业,日工资100-150元。投资兴建的6座育苗温室正在建设中,建成后预计可惠及120多人。

王高安:咬定目标不放松 探索援建扶贫新路径

二是探索“1+19+X”模式,发挥红河谷农业园区辐射带动作用。如何发挥红河谷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示范辐射作用助力精准脱贫?我们调研发现,江孜19个乡镇,大部分都有一些零散的温室大棚设施,每个村都有两名科技特派员,日喀则蔬菜市场即使在夏季,自给能力也只有20%。因此我们提出了让农业园区通过种苗、技术培训和蔬菜销售等三种方式辐射到19个乡镇若干个辐射点的“1+19+X”模式。目前,已经阶段性地实现“1+13+14”,辐射13个乡镇、14个点、164座温室,带动228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预计今年人均增收1500多元。

王高安:咬定目标不放松 探索援建扶贫新路径

三是整合扶持农牧业特色产业项目,构建援建资金与建档立卡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对需要资金的成熟项目给予资金扶持,投资数额,以招收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就业人数或按照股权分红覆盖的无劳动能力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数来核定,鼓励现有特色农牧手工业经济实体招收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取得工资报酬脱贫,或者通过股权分红带动无劳动力农牧民脱贫。我们实施农牧业激励资金项目,整合27个合作社,采取带动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支持5000元,吸纳一名没有就业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支持10000元(资金作为贫困户入股,分红6年,每年2000元),投入545万元,带动213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增收,安排208名入股分红。

四是推进“治未病+根上治”项目,帮助建档立卡户摆脱因病致贫的阴霾。为击退因病致贫的“劲敌”,江孜小组设计开展了“治未病+根上治”卫生扶贫项目。“治未病”,计划外援建200万元,建设江孜疾控中心,提升疾病预防能力,加大健康管理和传染病防控力度;请浦东计划外支持26万多元,5批次派出15名专家,对全县10080名农牧民进行了包虫病、先心病筛查;计划内援建先髋帮扶项目52万对先髋患儿进行筛查,对没有患病的群众,加强疾病预防宣传。“根上治”,就是成功申报获批日喀则地区唯一县级包虫病定点诊疗医院,对筛查出的包虫病阳性病例62人,进行手术治疗。目前已经完成16例,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例;对筛查出的15例先心病患儿,已经送6名到浦东东方医院手术并圆满成功;已经送2名先髋患儿到上海手术并成功。另外,援藏医生在江孜共成功开展200多例手术,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例。

五是开展“圆梦行动”帮困助学,支持建档立卡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最好办法就是教育“扶智”。西藏虽然对家庭困难子女实行义务教育“三包”政策,但对大学阶段的支持相对较弱。如果对考入大学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通过贫困助学基金给予帮扶,一旦学成就业,整个家庭就有了脱贫希望。我们实施“圆梦行动”,采取计划内与计划外相结合的办法,筹集江孜贫困大学生助学基金174.2万元,帮助贫困大学生1111人次。

六是谋划“社会大家庭之爱”行动,整合社会资源助推脱贫攻坚。藏族和汉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援建工作不但要发挥体制内的力量,也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为贯彻去年东西扶贫协作银川会议精神,我们策划了“携手奔小康·浦东人民认领江孜人民心愿”活动。浦东新区红领巾理事会认领了课外读物募集项目,开展“书送友谊、爱助江孜”活动,把价值200多万元的17万册图书送到江孜中小学生手中;浦东区级机关党员干部认领了爱心助学项目,计划三年资助300多名建档立卡户大学生共计70多万元,目前已经到账47万多元;浦东新区合庆镇等蔡路社区和各级机关党员群众认领了“捐衣物、送温暖”项目,共募集衣物250多箱1.5万余件,折合人民币125万元,温暖了农牧民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心。

七是以“党支部+”为抓手,推进“红色引擎·脱贫攻坚堡垒工程”保障脱贫。党建抓实了就是影响力,党建抓强了就是生产力。作为分管党建工作的常务副书记,我细化县委书记提出的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的要求,策划并实施了以“党支部+”为抓手的“红色引擎·脱贫攻坚堡垒工程”。截止目前,“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组建18个非公经济组织独立党支部,吸收196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就业;“党支部+党员就创业基地+贫困户”,出台《江孜县党员就创业基地创建办法》,为18家基地挂牌,提供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就业岗位327个;“党支部+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协调解决就业岗位834个,捐款捐物价值64万余元。“党支部+驻村工作队”,实施35个项目,助推今年“集体经济百村破零”行动的完成。

八是创新开展“青春脱贫行动”,体现党建带群建在脱贫攻坚上的实效。谋划并指导开展“青春脱贫行动”,用青春的梦想和活力,助推江孜脱贫攻坚事业。具体策划了“114”活动思路:打造一支队伍—“脱贫路上青春领航”宣教突击队;搭建一个平台—“微信+青春甜茶汇”脱贫攻坚沙龙;做实四个项目,“我能·我可以”青年就创业基地项目、“领头雁集结号”典型带动就业项目、“金融魔法棒”小额贷款助推就创业项目、“社会大家庭之爱”爱心助推脱贫项目。其中青年就创业基地,今年出台《江孜县关于推行“青年就创业基地创评指数”实施方案》,创建青年就创业基地达到8家,帮助33名建档立卡青年上岗就业,去年以来累计达117人。

下一步,江孜小组一定按照习总书记十九大报告中要求的“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精神,进一步贯彻落实上海市委和自治区党委的要求,提高思想认识,继续探索援建扶贫利益联结新机制,为江孜脱贫摘帽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期执行主编:田冰

王高安:咬定目标不放松 探索援建扶贫新路径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