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建忠:組團式醫療:收穫階段性成果

在上海第八批援藏幹部全體會議上,醫療隊代表狄建忠進行了交流發言,以下是其有關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工作的部分內容。

根據中組部、國家衛計委、西藏自治區的統一部署,日喀則市人民醫院緊緊圍繞“創三甲”工作目標,聚焦醫院內涵建設,全面提升醫院綜合實力,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工作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

狄建忠:组团式医疗:收获阶段性成果

工作成效

2015年8月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工作正式實施以來,日喀則市委、市政府、市委組織部等上級各部門高度重視,上級部門和各級領導多次親臨實地開展調研,瞭解工作推進情況,及時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時刻關心組團援藏專家的工作、生活和學習,為順利推動組團援藏工作提供強有力的指導和幫助,高位推進組團式醫療援藏工作,確保了各項工作取得實效,充分體現了組團工作上組織領導方面的工作力度。

全力以赴,傾囊相助是關鍵

1.強強聯手,傳幫帶教實現新的突破。

上海市衛生計生委組織專家從全市各大三級甲等醫院組織專家到日喀則市人民醫院開展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工作。從2015年8月至今,先後選派了三批62名組團援藏專家及37名創三甲指導專家團,所選派的專家均為上海各三甲醫院的骨幹力量,技術職稱全部為中級以上、副高、副教授為主,平均年齡39歲左右,學歷結構以碩士研究生以上為主,是一支理論高、能力強、技術硬的專業隊伍。三批組團式援藏專家以“一對一”或“一對多”的形式,確定156名專業骨幹和行政幹部作為重點培養對象進行師帶徒的培養,進一步鞏固了醫院人才儲備和梯隊建設成果,為創建三級甲等醫院奠定基礎,充分體現了上海大後方在選派專家方面的支持力度。

狄建忠:组团式医疗:收获阶段性成果

2.“以院包科”,精準幫扶實現新的發展。

經過近一年的科學論證,在上海各家醫院的鼎力支持下,大力推進精準幫扶工作。一是全力打造“上海——日喀則臨床醫學診療中心”,建設西藏西部醫學高地。2017年6月30日,上海中山醫院、華山醫院、瑞金醫院、新華醫院、市六醫院、龍華醫院、兒童醫院、一婦嬰等八家醫院與我院正式簽署了“以院包科”合作協議書,分別對口幫扶我院普外科等八個科室,通過醫、教、研、管多方位的扶持,打造全區一流的臨床醫學診療中心。近半年來,中心建設工作不斷得到加強,各中心的發展方向從傳統含金量不高基本專業技能到為以處置危重、疑難病症的診治與科研、學術型定位為轉變。

狄建忠:组团式医疗:收获阶段性成果

二是“高原之上建高峰”,建立西藏首家醫學科學院士專家工作站。7月19日,在上海科協與西藏自治區科協的關心下,在市委市府大力支持下,區內首家醫療衛生系統院士專家工作站落戶我院。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市血液學研究所所長陳賽娟親臨日喀則市人民醫院入站指導,並進一步發揮大後方的有利優勢資源,進一步深化滬藏合作,打造醫學技術高地,強力推進我院建成“西藏西部區域醫療中心”的目標。

三是遠程影像診療中心實現互聯互通,初步建立新型醫療聯合體。自2017年6月27日開通至今,我院遠程影像診療中心已與上海市多家三甲醫院、有關縣人民醫院開展合作,成功組織了35例遠程影像醫學會診與遠程教學活動,初步實現了遠程醫學、遠程教學互聯互通的有效醫聯體三級網絡格局,並舉辦了4次上海大型醫學學術會議的現場直播視頻教學,有效加強了基層醫療機構的幫扶力度,充分體現了上海市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工作的幫扶精度。

滬藏交融,攜手奮進

醫療人才組團援藏專家進藏後,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到各自的工作中,每一批援藏專家繼承和發揚與當地醫務人員達成一片共同奮鬥的好作風、好傳統,相互以誠相待,榮辱與共,共同開創日喀則市人民醫院新的歷史。

1.開拓創新,科研論文達到新境界。

第三批組團援藏進藏後,與當地技術人員共同努力,共同開展科研項目,2017年又獲批19項,其中1項自治區重點科研項目和18項自治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使日喀則市人民醫院科研能力建設維持在全區領先地位。今年7月份以來發表學術論文21篇,其中SCI論文的6篇,影響因子IF達到40,全年論文總數突破54篇,SCI論文總數達到14篇,影響因子IF達到71.6。值得一提的是所有科研項目和學術論文全部都有當地醫護人員共同參與完成的,說明醫院科學研究能力與學術論文能力得到極大的提升,這充分體現了日喀則市人民醫院科研與學術雙雙達到歷史新的高度。

2.因地制宜,醫療技術日新月異。

根據目前日喀則市人民醫院醫療技術與內地三甲醫院還有較大差距的實際情況,結合日喀則市本地疾病譜的特點,在組團援藏專家的精心指導和代繳下,先後開展了262項新的技術項目,其中101項新技術已被本地醫務人員完全掌握,即便援藏專家不在也能夠獨立開展。其他很多新技術目前採取當地醫務人員在前臺實際操作,援藏專家在幕後指導把關的方式,手把手帶教,逐步實現從輸血到造血、從前臺到後臺的轉變。特別是41項新技術新項目填補了西藏自治區空白,如世界上第一例紅細胞單採治療高原紅細胞增多症,第一例3D打印技術重建骨盆手術,第一例單孔肺切除術,第一例小兒尿道成型術,第一例喉全切加頸部淋巴術清掃治療喉癌,第一例開放傷VSD術,第一例腹腔鏡肝包蟲病切除術,第一例鼻內鏡下頜竇開放術,第一例鼻背腫瘤切除+肌蒂皮瓣修復手術,第一例顯微鏡喉息肉切除術和甲狀腺巨大囊腫手術等,更多高端的醫療技術被運用到本地的臨床實踐中,以確保早日實現“兩降一升”、“三不出”的工作目標,充分體現了日喀則市人民醫院醫療技術水平達到新的高度。

3.提升素質,人才培養取得新進展。

一是針對醫院醫療人才緊缺的現狀,先後三批醫療隊每個成員以“一對一”或“一對多”的形式,確定156名專業技術骨幹和行政幹部作為重點培養對象進行了師徒式的培養對象,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基本形成了較合理的人才儲備和梯隊建設。二是針對醫院緊缺醫療人才的現狀,採取“請進來,走出去”相結合的方式,一方面全面推進“日喀則市人民醫院創三甲素質提升工程”,通過“請進來”先後舉辦各類高層次學術論壇35個。邀請來自上海的約240名專家舉辦學術講座近260場次,培訓全藏區各類醫療人員約4500餘人次,為全市乃至全區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另一方面通過“走出去”先後選派16名本地專業技術骨幹赴上海短期進修,加強了緊缺人員的梯隊建設的同時,積極選派醫療質控、院感、護理和信息等方面的專業技術骨幹約60人次赴上海短期進修,為創建三級甲等醫院奠定基礎。三是通過採用“優青培養計劃”、“學科帶頭人培養計劃”、“人才雙聘計劃”、“科研獎勵辦法”等一系列激勵措施,加快培養、重塑各級各類人員職業發展理念,激發職工積極性,變被動推進為主動上進,有效促進整體素質的提升,充分體現了人才語知識結構不斷向更深度的領域發展。

4.全員參與,創建三甲重任只爭朝夕。

2015年確立日喀則市人民醫院要通過三年的組團援藏,創建成為三級甲等醫院的重大工作目標以來,三批組團援藏醫療隊和全院幹部職工不辱使命,在短短不足三年的時間裡發揮艱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的優良作風,以飽滿的工作熱情,秉承“以評促改,以評促建,評建共聚,重在內涵”的工作原則,嚴格按照三甲等醫院的評審標準,逐條梳理條款、堅持持續改進,逐步縮小差距。特別是今年5月召開“醫院創三甲倒計時200天暨立功競賽動員大會”後,全院幹部職工積極響應動員,踴躍參與以舉辦心肺復甦技能競賽、持續改進PDCA管理項目評比等10項競賽內容為載體的創三甲立功競賽系列活動,充分體現了全體組團援藏專家和全院幹部職工攜手奮進,共同創建三級甲等醫院的工作熱度。

5.快速發展,醫療質量飛躍提升。

2016年醫院門診人數19.96萬人次,比2014年(組團醫療工作前)增加34.49%,急診人數1.6萬人次,增加64.95%,入院人數1.3萬同比增加39.05%,出院者平均住院日下降2.65天(12.1天),Ⅲ/Ⅳ手術量佔總量的20%以上,同比增加了3倍;搶救成功率提高至98.29%(提高5.11百分點),較大幅度減少了轉院率,正逐步實現“中病不出市”的目標,為打造醫學技術高地,強力推進日喀則市人民醫院建成“西藏西部區域醫療中心”奠定堅實的基礎,充分體現了日喀則市人民醫院發展的速度。

6.新院落成,硬件建設達到全區一流水平。

新院區10月底投入使用後,三大效益發揮凸顯。一是醫院的就診流程實現科學化、合理化。新院區王字型的結構佈局,讓患者在最短的時間內可以到達門診各診室、醫技各科室、住院各樓層之間,為患者就診提供了便利。二是極大程度地緩解了病人排隊等候時間,寬敞明亮的門診、乾淨舒適的病房,為患者治病創造優越的條件,結束了住院排長隊、掛號排長隊、取藥排長隊、檢查排長隊的現狀和人多隱患大的實際問題。三是各種高精尖醫療設備一應俱全,設備的先進程度和齊全程度達到全區領先地位,全面提高了醫院診治疾病的整體水平,為廣大患者帶來福音,使患者在本地也能享受與內地醫院同等水平的醫療條件,極大地提高了醫院的知名度,為“打造區域醫療典範,樹立人文服務品牌”的美好願景奠定基礎,充分體現了醫院技術設施建設的硬度。

今後努力方向

上海市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工作對以不斷提升日喀則市人民醫院醫療水平和內涵建設為載體,繼續堅持精準幫扶、和諧共贏、快樂援藏的工作方針,朝著把日喀則市人民醫院建成“四型醫院”的方向而努力奮鬥。

智慧型,就是建立一所以醫療信息網絡平臺體系為核心,同時具備互聯網+醫療、遠程會診及遠程教學功能為一體的醫院,從根本上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真正做到人人健康,健康人人。

研究型,就是建立一所新的醫學知識和新的醫療技術的生產和傳播為使命,堅持臨床和科研並舉,在自主創新中不斷催生高層次人才和高水平成果,推動臨床診療水平持續提高的醫院。

學習型,就是建立一所全員學習、全程學習、學習工作化氛圍和機制,倡導終身學習的理念,提高職工的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促進人才隊伍建設的醫院。

創新型,就是建立一所“深化各項改革,合理利用資源,大力解放思想,積極開拓創新,推進科技進步,發揮特色優勢,健康穩步發展”的醫院。

本期執行主編:田冰

狄建忠:组团式医疗:收获阶段性成果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