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再放網貸信披嚴規 超10家平台率先達標

P2P行業在今年這個夏天,成為了公眾矚目的焦點,更是成了不少投資者心頭的痛。平臺爆雷潮頻現,監管層不斷加碼狙擊互金行業風險。

——題記

北京地方監管機構近來頻頻出手,加強對屬地平臺的監管力度,就在近日北京再度下發網貸信披嚴規,要求按照“1+3”的要求聘請律所、會計師事務所出具財務報表、合規報告、第三方審計報告,並在官網上披露。目前,包括宜人貸、愛錢進、理財範等平臺已經率先達標。

1

北京金融局發新規

要求P2P網貸充分披露相關信息

7月25日,北京市金融局下發通知:為落實“1+3”的要求,充分披露機構的業務合規、資金合規等情況,請各機構按照“1+3”的要求聘請律所、會計師事務所出具財務報表、合規報告、第三方審計報告,並在官網上披露。各機構應於合規整改檢查前(會通過官方渠道發通知)披露上述信息,上述信息將作為合規整改檢查的一項。各機構應積極藉助律所、會計師事務所的力量,提高自身的合規度,接受社會的監督。律所、會計師事務所無限制。

筆者整理了北京網貸平臺待收規模30億的平臺共計34家的情況:

北京再放網貸信披嚴規 超10家平臺率先達標

根據各官網披露的情況來看,積木盒子、網信普惠、工場微金、宜信、有利網、玖富普惠、宜人貸、愛錢進、向上金服、冠e通、理財範等超10家平臺完成了財務報表、合規報告、第三方審計報告的披露,成為率先完成達標的網貸平臺。

從多家平臺官網披露的信息來看,不少平臺仍未就此三項信息進行披露,也有一些平臺如鳳凰金融等只披露了財務報表信息。

隨著合規意識增強,多數平臺已逐步提高信披水平,按要求披露了財務報表,不過,個別平臺只披露了財報封面部分,並未對詳細報表進行披露。與財報相比,另兩份報告則披露進展稍顯緩慢,不盡如人意。

業內人士表示,合規報告、第三方審計報告需聘請專業的律師事務所與會計師事務所出具,流程較為繁瑣,時間上也要比財務報表稍長。流程一般是網貸機構提交材料,律師事務所和會計師事務所審查資料真實性,給出驗收意見。不同地區對律師事務所和會計師事務所的要求不同,因此網貸平臺在選擇合適的機構進行合作時,還需綜合考量,對接過程中也需要耗費巨大時間成本。

北京再放網貸信披嚴規 超10家平臺率先達標

2

網貸信披水平持續加碼

此番嚴規出臺有利挽回信心

據悉,網貸行業的1+3政策框架指的是:以“一個辦法兩個指引外加一個信息披露標準”(俗稱“1+3”)組成的網絡借貸法規體系”,主要由以下幾個監管文件組成:2016年8月24日銀監會等部門正式發佈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確立了網貸行業監管體制及業務規則,明確了網貸行業發展方向,為網貸行業的規範發展和持續審慎監管提供了制度依據;2016年11月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備案登記管理指引》;銀監會2017年2月下發的《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指引》和2017年8月下發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信息披露指引》。

目前各網貸平臺在信息披露方面有所行動,但大多停留在平臺工商信息、運營報告等較易操作的層面,而對於難度較大的“硬指標”鮮有進展。

北京再放網貸信披嚴規 超10家平臺率先達標

監管層在網貸信息披露上一直不斷加碼完善,2017年8月25日,銀監會正式發佈《信披指引》,網貸平臺信息披露由此有了具體明確的標準。

事實上,早在2016年10月底,中國互金協會曾頒佈《互聯網金融信息披露-個體網絡借貸標準》 ,共有從業機構信息、平臺運營信息、項目信息三個大類共計96項信披指標。而此次《信披指引》則分為網貸機構備案信息、網貸機構組織信息、網貸機構審核信息、網貸機構經營信息和網貸機構項目信息共五個大類63項指標。

指標雖然相對細化,但具體來看,信息披露的情況不盡如人意,機構信息中的機構全稱、公司經營地、成立時間、法定代表人、組織架構、從業人員概況,經營信息中的交易總額、投資人總數、投資人總數,項目信息中的項目名稱和簡介、借款期限、年化利率等相對更“陽光”。

機構信息中的實繳資本、電信業務經營許可信息、地方金融監管部門備案登記信息、網站備案圖標及編號、公司簡稱、合規報告及審計報告,經營信息中的當前借款人數量、前十大借款人待還金額佔比、逾期相關信息、關聯關係借款餘額,項目信息中的借款人所屬行業、借款人收入及負債情況、借款人徵信報告情況等信息,則仍待完善。

監管層對於網貸信披的相應要求也不斷完善,推動信披水平提升。2017年10月,結合《信披標準》實施近一年以來的情況,按照“披露指標不遺漏、披露內容不衝突”的修訂原則,對從業機構信息、平臺運營信息、項目信息等披露指標進行了適應性完善。

修訂後的《信披標準》信息披露項為126項,較原標準增加了30項,其中,強制性披露項由原來的65項增加至109項,鼓勵性披露項由原來的31項減少至17項。修訂後的標準保持了與銀監會《信息披露指引》的一致性,對從業機構信息披露的要求更加嚴格,行業信息透明度進一步提升。

而隨著行業風險的不斷爆發,促進平臺網貸信息披露的完善無疑有助於投資者更加深入瞭解平臺的真實情況,同時對於問題平臺而言也是一次巨大的挑戰,加強信息披露無疑會讓問題暴露。

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在此前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嚴格的信息披露,既能提高合規程度高、經營狀況好的平臺的公信力和競爭力,也會讓大批合規性差或經營狀況差的平臺浮出水面,從而加速市場分化和洗牌。投資者在挑選平臺時有了更明確的參考體系,對於挽回市場對行業發展的信心是好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