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星攜手同濟大學共建科創中心 校企聯動助力長三角一體化

復星攜手同濟大學共建科創中心 校企聯動助力長三角一體化

復星深耕基礎設施產業再添新彩。6月22日,上海復星高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同濟大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聯手共建復星-同濟科創中心(簡稱“科創中心”),圍繞磁浮及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轉化醫學等領域展開深入合作,立足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本地轉化,響應“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國家戰略,助力長三角一體化更高質量發展。

籤 約 時 刻

復星攜手同濟大學共建科創中心 校企聯動助力長三角一體化

▲復星-同濟大學戰略合作簽約現場

當日,戰略合作簽約儀式在同濟大學四平路校區舉行。在同濟大學校長鍾志華(後排左一)、復星國際董事長郭廣昌(後排右一)的共同見證下,復星全球合夥人、復星基礎設施產業發展集團董事長兼CEO溫曉東(前排右一),同濟大學副校長顧祥林(前排左一)分別代表復星和同濟大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根據合作協議,復星和同濟大學將在共同關注的發展領域開展高層次、可持續的戰略合作,致力於打造復星-同濟科創中心研究院,在上海共建一個融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人才培訓於一體的科創中心機構,為雙方在磁浮及軌交、新能源汽車應用研發、轉化醫學、人才培養培訓等板塊的未來合作提供平臺和載體,最大程度發揮學校在承擔公共服務、提供智力支持、實施科技幫扶等方面的優勢。

復星攜手同濟大學共建科創中心 校企聯動助力長三角一體化

▲同濟大學校長鍾志華髮言

同濟大學校長鍾志華積極看好復星與同濟大學的合作前景,讚賞復星在中國首條民營控股高鐵落地過程中表現出的擔當精神和專業能力

鍾志華在致辭中表示,同濟大學積極響應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注重發揮優勢學科和基礎研究的溢出效應,聯手復星簽約共建科創中心,共同致力於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助推同濟大學學科和人才發展,以及復星產業轉型升級。希望校企雙方統籌規劃、快速推進,將各項合作落實落細,探索獨具特色的校企合作模式;發揮同濟大學多學科資源和人才優勢,全面推動與復星的合作對接;內抓學科建設,外促企業發展,助推同濟大學“雙一流”建設和復星綜合實力提升。

復星攜手同濟大學共建科創中心 校企聯動助力長三角一體化

▲復星國際董事長郭廣昌發言

復星國際董事長郭廣昌在致辭中對同濟大學在磁懸浮、軌道交通、汽車等領域的傑出成就,以及“環同濟知識經濟圈”的成功實踐表示欽佩

郭廣昌表示,作為一傢俱有科技基因的企業,復星一直以來都在科創領域積極佈局,更是在積累全球最前沿科技資源的基礎上,將這些科技元素引入上海。之前,復星已在大健康、金融和大數據、雲計算等領域在上海進行了深度的科技佈局,而今天與同濟大學的合作,將有助於打通同濟大學科技成果的轉化通道,加速科技成果轉變為現實生產力。我非常期待未來能夠有更多全球領先的新能源汽車、磁浮軌交等技術成果在我們的科創中心誕生,也希望這裡能夠孵化出一批行業“獨角獸”,讓復星在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全面助力上海科創中心的建設,為推動長三角一體化貢獻綿薄之力。

復星全球合夥人、復星基礎設施產業發展集團董事長兼CEO

溫曉東表示,長三角地區是全國民營經濟最為活躍的區域,復星將積極整合民企、國企、高校等各方面的優勢資源,尤其是與同濟大學這樣的行業領軍高校強強聯合,形成“產、學、研”聯動的技術創新合作機制,將有利於充分發揮企業作為科技創新主體的作用既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撐,也為相關產業形成自主研發和生產體系提供服務,以科技培育核心競爭力,激活長三角大交通產業的科創引擎。

科創引擎助力長三角一體化進程

推動長三角一體化更高質量發展,是區域經濟發展的大勢所趨和必然要求,也是服務全國發展大局、參與全球合作競爭的需要。

溫曉東認為,快速便捷的交通勾連,是長三角一體化的基礎。長三角區域地相依、水相連、人相親,交通一體化可以有效促進人才、技術、資本、生產要素流動。

復星攜手同濟大學共建科創中心 校企聯動助力長三角一體化

去年9月11日,復星牽頭民營聯合體與浙江省政府正式簽約杭紹臺鐵路項目,可研批覆總投資448.9億元,其中資本金佔30%,民營聯合體佔股51%,標誌著中國首條民營控股高鐵的正式落地。

目前,杭紹臺鐵路項目已全線獲批,順利進入全面建設施工階段,將力爭在2021年底前建成通車。杭紹臺鐵路建成後,將向北輻射長三角,促進長三角城市群聯動發展,實現區域經濟的發展騰飛。

溫曉東說,依靠家國情懷和創新引領的雙輪驅動,才能推動長三角一體化向縱深推進。復星在密切跟蹤長三角地區內高鐵、城軌等重點項目的同時,也在與包括同濟大學在內的國內頂尖高校共同挖掘長三角交通一體化進程中的科創價值,將力爭儘早實現軌道交通科創成果的本地轉化,發揮科創引領的獨特優勢。

復星創立之初,就堅信科技研發對發展的重要性。今後,復星會持續加大在健康、快樂、富足領域的創新技術投入,同時也會優先考慮軌道交通領域的科創發展。

根據簽署的本次合作協議,在復星-同濟科創中心成立後,復星將強化在上述合作領域的科創投資佈局,開展關鍵共性技術研發、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同時強化國際科技交流合作,引進人才,組建專職科研隊伍。

強強聯合助推國家磁懸浮中心發展

復星攜手同濟大學共建科創中心 校企聯動助力長三角一體化

經過110多年的發展,同濟大學已經成為一所特色鮮明、在海內外有較大影響力的綜合性、研究型、國際化大學,綜合實力位居國內高校前列,現已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多功能振動實驗中心”、國內第一個“地面交通工具風洞中心”、國內第一個“城市軌道交通綜合試驗平臺”、“國家磁浮交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長期注重發揮優勢學科和基礎研究的溢出效應。其中,校區聯動建設的“環同濟知識經濟圈”,已成為高校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濟樣本”。

在本次復星與同濟大學共建科創中心的緊密合作中,磁浮及軌交板塊是核心重點之一,研究方向包括磁浮與軌道交通系統研究、磁浮系統集成技術研究、磁浮與軌道交通系統關鍵技術的研發、檢驗和檢測平臺建設、磁浮和軌道交通系統評估研究、輕型快捷交通系統研發、超高速管道交通系統等前瞻性技術研發。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雙方將開展上述研究成果的產業化服務。

為了更好地發揮同濟大學在磁浮及軌交優勢,雙方將藉助科創中心成立的契機,聯合上海市共建國家磁懸浮中心,

發展全譜系磁懸浮系統,從技術路線、全系統設計、示範線路落地等幾個方面支持同濟大學發展成為國際磁浮和軌交領域的領軍高校。

據透露,國家磁懸浮中心未來將通過示範線路,打造核心技術產業化、運維管理核心競爭力,為上海軌道交通科技創新在全球產業制高點打下堅實基礎。

關於復星

復星植根中國,深耕健康、快樂、富足領域,通過科技引領、持續創新,智造C2M幸福生態系統,為全球家庭客戶提供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復星於1992年成立,2007年復星國際(股份代號:00656)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截至2017年12月31日,復星國際總資產超過人民幣5,300億元(約810億美元)。

關於同濟大學

同濟大學歷史悠久、聲譽卓著,是中國最早的國立大學之一,是教育部直屬並與上海市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經過110多年的發展,如今同濟大學已經成為一所特色鮮明、在海內外有較大影響力的綜合性、研究型、國際化大學,綜合實力位居國內高校前列。2017年,被列為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建設A類高校。同濟大學面向新時代開啟了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的新徵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