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人的最大區別:選擇權!

中國導演鄭瓊曾用7年拍了一部紀錄片《出·路》,她用鏡頭訴說了三個命運不同、互不交集的年輕人,用各自的方式尋找人生“出路”的現實。

有時候,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還要好,還要重要。

大山深處的小女孩馬百娟;小城鎮的高三複讀生徐佳;大都市的時尚女孩袁晗寒。不同地域,不同的家庭、社會和經濟背景,導致了三個人不同、巨大的生活狀態和命運軌跡。

紀錄片裡有三句話,非常犀利:

“上學要打工,不上學也要打工,為什麼要上學?”

“即使是打工,也肯定是要文憑高的,不要低的。”

“我恐慌的不是沒事幹,而是會不會一直沒事幹。”

人和人的最大區別:選擇權!

按照心理學家馬斯洛的理論,山區女孩是在為基本的生理需求、物質需求而努力,小鎮復讀生是在為更好、更高的生活狀態而奮鬥,而都市女孩是在為自我的精神自由、價值實現而嘗試。

不想說什麼貧富差距、階層鴻溝和社會公平,目前來說,這些毫無意義——差距一直在,而且會持續很久。

我想說的是選擇。

李嘉誠曾在汕大的演講中說,“...我想學術界的博弈理論(Game Theory)對人生有一定的反映,人生有沒有既定命運,我不知道,但每一天我們在那零和非零間的選擇,我們其實正在不斷選擇自己一生的命運。”

環境影響人,人也可以改變環境,力的作用本就是相互的。

但身處其中,人,特別是年輕人是很難擺脫環境的桎梏,去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的。如馬百娟曾經憧憬去北京讀書,退學後想要去酒店打工,結果還是早早服從父親和家人的安排,早早的嫁人生子。

而袁晗寒似乎毫不在意那些別人追求的教育資源,她擁有很多的自由時間,可以她又不知道用什麼來填充這些時間,所有顯得無聊和空虛,但她有別人所缺乏的選擇權。

馬百娟一年可能花不到50塊,袁晗寒可以隨著興趣問家裡要幾萬塊租店面玩酒吧,不想做了,也可以跑到國外留學,玩夠了還可以回國開公司。

人和人的最大區別:選擇權!

袁晗寒有足夠的籌碼去嘗試,她試錯的成本是很低的,選擇權賦予了她可以不斷尋求精神滿足、生命出路的可能。

但徐佳沒有太多選擇,袁晗寒輕易從重點學校輟學的時候,徐佳卻不得不連續三次拼高考的獨木橋,哪怕是讀到幾近崩潰,也只能選擇堅持下去。

“很多時候是要為別人活著的”

父母的期許、親戚的話語、自己的前途,都是徐佳沒得選擇的緣由。

一些人的無聊,卻是另一些人所奢望的高級生活,為什麼?

選擇權越多,社會地位就越高。

人和人的最大區別:選擇權!

紀錄片有個對環境的批判非常值得我們思考。

看著徐佳畢業時辛苦地找工作,在公司被打雞血,按照社會機器的要求循規蹈矩地生存下去。。。那種茫然、無奈、無趣和乏味,讓人非常壓抑。

但就是這種低級的螺絲釘工作,也是早婚的馬百娟所求而不得的,別說是三千塊,就是一千塊的工作都拒絕了她。

人和人的最大區別:選擇權!

思想才是最牢不可破的囚籠。

無論馬百娟,還是徐佳,他們從小到大被灌輸的觀念、價值觀,決定了他們的大部分命運。

“很多代人,其實都是在被這個環境不停地洗腦”

“你可能到30多歲的時候你要知道,你可能把很多在這個社會里面、在這個教育當中,就植下去的一坨一坨屎都得挖出來,然後你才能變成一個真的人”

人生就是一個把自己不斷弄髒,又逐漸清洗乾淨的過程。

環境的薰染和習氣,決定了一個“社會人”的不同,如果說成年之前是無可奈何,那麼成年之後的人生就是自我選擇的結果了。

人和人的最大區別:選擇權!

個體是渺小的,但正是個體的生命質量決定了社會的整體質量,而其標準之一,就在於選擇權的多少。

選擇權越多,人就越自由,而社會也就越高級,越有前途。

由生理追求到精神滿足,是一個生命從低級到高級的進化,但愛好和興趣所滋養的自由,必須要有堅實的物質生活來支撐才行。

從這個維度看,現在年輕人所謂的個性、迷茫和空虛,其實是社會進步的自然結果,而物質基礎的土壤,也在要求他們必須開出精神之花。

所以,個性解放,娛樂、藝術、創新領域就會蓬勃發展。

人和人的最大區別:選擇權!

紀錄片最後,鄭瓊對那些尋找生命“出路”的年輕人有個忠告:

唯一的出路我覺得是你去打破那些成功學,還有這個社會、這種權力文化帶給你所有的枷鎖。

當每一個生命都是珍貴的時候,當社會外衣脫掉的時候,階層或許是可以融合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