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爾多斯工匠」楊國秀:閒不住的發明家!

「鄂尔多斯工匠」杨国秀:闲不住的发明家!

「鄂尔多斯工匠」杨国秀:闲不住的发明家!

1986年,楊國秀從技校畢業後便成了一名礦井電工。初到煤礦,面對轟鳴的機器和複雜的工作環境,楊國秀深知自己的工作座標應該定在這裡,生命的火花應該在這裡閃耀。他走到哪兒學到哪兒,不放過任何一個學習的機會,井下的每個角落都有他工作的身影,每個師傅都是他“窮追不捨”的對象,不斷提高自身技術水平成了他持之以恆的目標。

李家壕煤礦在2011年才開始使用掘錨設備,在使用過程中楊國秀髮現:掘錨機和後續配套的連續運輸系統的電纜總是浸泡在泥水中,存在碾壓電纜的危險,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有人員在電纜附近進行不間斷的查看和拖拽。為突破這一技術難題,他一有空閒時間就在井下觀察、研究,“泡”在工房摸索、設計,製作加工、安裝測試,週而復始,終於一個“藝術品”誕生了。由楊國秀自行設計的一種電纜保護裝置及連續運輸設備,經過論證與實驗,投入使用後效果良好。這項發明有效避免了運輸機碾壓電纜事故的發生,運輸機運動時不需要專人管理,減少了勞動強度,增加了效益,也避免了發生電纜突然從地上拉緊傷人,甚至拉斷電纜的事故,保持了電纜清潔,

正是由於這項發明讓他獲得了2012年度全國煤炭系統技術創新能手稱號

「鄂尔多斯工匠」杨国秀:闲不住的发明家!

2005年時,楊國秀所在的白湖溝煤礦屬於井下高瓦斯礦區,按照安全生產部門的要求是不允許使用單風機、單電源裝置設備,必須使用雙風機、雙電源自動切裝置。因為設備問題,礦上一直處於停產整改的狀態。

楊國秀看在眼裡,急在心上。一臺臺價值連城的機器躺在那裡成了死寶,他覺得心疼。風機不能保證自動切換,通風沒有保障,事關數千名礦工的生命安全,

楊國秀便萌生了改裝單風機、單電源裝置的念頭,設計圖紙,更改原設備內部線路,增加原器件。自己搞發明,技術難度大,而且還要擔很大風險。但楊國秀沒有退縮,他一項項技術攻克,一次次設備測試,最終將先前的單風機、單電源裝置改裝為雙風機、雙電源自動切換裝置

「鄂尔多斯工匠」杨国秀:闲不住的发明家!

多年來,楊國秀不斷地進行技術小革新,為煤礦節約了多少開支連他自己也說不清。在機電設備維護中,他見題解題,見招拆招,攻破了一項項“疑難雜症”。

掘錨設備的單進水平較高,工作面每天存放的支護材料和其他物料非常多,所有的物料如果離工作面超出100米的範圍時,檢修班每天都需要花費大量人力去完成此項工作,使檢修班的生產掘進工作受到了極大的影響,有時還會佔用生產班的時間,延誤正常生產。在每次向工作面倒運並整理碼放工作面存放的所有物料和物料碼放架時,至少需要6名工人工作5個小時才能剛剛完成。為此,楊國秀又根據井下作業面的實際,創新地發明了可移動式物料碼放架,該設備利用單軌吊的可移動性使每一個物料架都可以在軌道上向前拉動,並且每個物料架都能完全的拆卸開,每個部件由一個人就可搬運,拆卸和組裝都很方便,有效減少了人工勞動強度和工作時間,提高了作業的安全性。

「鄂尔多斯工匠」杨国秀:闲不住的发明家!

發明的成功,使楊國秀的創新熱情愈發高漲,他緊緊圍繞煤礦安全生產又先後發明了“自移式機尾”,利用油缸的伸縮達到調整機尾的目的,避免了搬運笨重的移溜器,快速有效的調整機尾,防止皮帶跑偏;“ZYJ-550/200型探水鑽機”只需要將支撐架安設好,通過控制閥來完成鑽眼工作,避免了探水鑽機搬運困難的缺陷,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員工的勞動量;“掘錨機側護板”能將片落下來的大塊煤矸石擋在兩側,有效防止煤矸從鑽箱的中間跌落到掘錨機平臺上砸壞油管,解決了截割滾筒和剷板不能降到正常位置無法生產的問題;“皮帶卸載部清煤器”不但保證清掃乾淨,加裝的一組彈簧使皮帶運行到皮帶卡子處隨高度變化而變化,大大延長了清煤器的使用壽命;“掘錨機除塵風機”能有效降低工作面在生產過程中的粉塵濃度,提高可見度的基礎上更最大限度的保證了員工的身體健康……

「鄂尔多斯工匠」杨国秀:闲不住的发明家!

就這樣,楊國秀一邊工作一邊學習,一堅持就是20餘年,在這個高危行業裡,面對髒亂差的環境,他一邊想著放棄,一邊勸著兒子從事這份工作。他害怕這些技術得不到傳承,害怕沒有人從事這個行業。直到他看到陸續有年輕的大學生參加進來,他感到很欣慰,毫不保留的將自己的經驗技術講解給這些年輕人,他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於他們身上,希望一代代人把這份技術一代代的傳承下去。

—THE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