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家族》:電影的魅力來自於家庭

《生存家族》:電影的魅力來自於家庭

看《生存家族》可以體驗兩個小時的日式溫柔。

電影給了一個很極端的設定:當全世界都停水停電,瑪莎拉蒂都換不來一瓶水,工業社會退回農耕文化,人類該怎樣尋求生存?其實這個設定是有意思而且極有現實意義的,畢竟當代人誰不是手機控?誰又能在夏天離開空調和車?

在這樣的背景設定下,人類本能的野蠻漸漸顯露出來了——那是一種動物般的粗魯。主角會為了讓孩子喝一口湯給人下跪,撈湯人會在踹開主角後一臉氣定神閒。人類看起來都回到了原始文明,冷酷,無情。

喜歡在兩個小時裡體驗連續性的強刺激的觀眾可能不適合這部電影,因為《生存家族》拍的很剋制,看它需要靜心、耐心。《生存家族》的主角人物設定沒有一點戲劇性,他們一家人每個都平平無奇。看起來確實住在同一個屋簷下,每個人卻都潛在自己的世界裡。爸爸專注於自己的年度報告和假髮,媽媽專注於家務,兒女專注於手機,家裡還有個遠住在鄉下的被嫌棄的外公。他們在這次逃亡中放下了手機,扔掉了電腦,重新認識對方,開始關心對方。

《生存家族》:電影的魅力來自於家庭

我能在電影裡看到自己家庭的影子,我也有著和電影裡一樣看似親近實則疏遠的家庭關係,甚至也有一個在農耕的,遠離城市文明的,很少被看望的外公。

有一場戲是講女兒餵了餓到極致的狼狗一塊豬肉,沒想到狼狗叫來了狼群,不僅叼走了他們的肉,還想吃掉他們摔斷腿的媽媽。這種時候一兒一女沒有人願意走,他們一邊哭著一邊抱住了媽媽。也只有這種時候的陪伴才最能體現母親和孩子發自內心的愛,也只有這種瞬間能清洗過去母子相處間的燥熱、隔閡。

《生存家族》的後勁夠足,看完我回味了很久。起初覺得電影一般,前半段無意義的鏡頭略多,情緒太平,使之顯得漫長,看到後面我突然回過神來,原來前面那些冗長無趣的鏡頭竟全是伏筆,所有的角色突然有了神采,再回頭想的時候才品出電影的滋味。所有鏡頭都很低調,不動聲色,信息量卻極大。

《生存家族》:電影的魅力來自於家庭

電影在後半段完成了角色轉變——父親不再把關注點全放在假髮上,他親手扔掉了假髮,丟掉了自己的虛榮。媽媽在生存之道里找到了價值感,兩個孩子開始關心父母了,甚至離開時系寵物的鏡頭都不再多餘,因為在大自然裡,動物反客為主。那些剋制全都得到了昇華,而那些多餘的畫面都變的經典。日本電影總是這樣,用鏡頭抓住那些生活裡稍瞬即逝的瞬間,在不經意間溫暖你,然後慢慢慢慢的滲入你。

與其說《生存家族》是從工業文明退回農耕文明,不如說是導演對另一個時代的緬懷。

在那個時代,老人們的智慧都很受用,一家人無話不談親密無間。我們應當羞愧,在老一代被時代拋棄的時候,我們沒有陪伴老人,反而把他們遺棄在鄉村。在生活因為科技而便捷的時候,我們沒有因為手機而擁有更多朋友,反而和家人都形成了人形壁壘。我們把口水浪費在了和家人無休止的爭吵上,卻忘了彼此對彼此有多麼重要。

《生存家族》:電影的魅力來自於家庭

這樣想到的時候,我竟然為起初覺得無趣的一部日本電影抹了把眼淚。它的魅力不來自於電影之外的任何東西,僅僅來自故事中的家庭關係真真實實的打到了我的痛點。手機這麼方便,我們多久沒給家人打過一個電話了?飛機高鐵這麼快,我們多久沒回老家看過一次老人了?該給家人勻出一點時間的。

萬事都是浮雲,沒有什麼比家人更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