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冰雪舞動炎炎夏日 第二屆全國中小學生創·造大賽總決賽鳴鑼開戰

“一心一意,揚鞭奮蹄”“飛躍巔峰,超越極限”“問鼎奪冠,還當數我”“創客聯盟,靚麗威武”……7月23日上午,隨著12支冬奧設計師團隊成員逐一亮出口號,由科技日報社、中國發明協會主辦的第二屆全國中小學生創·造大賽正式鳴鑼開賽。

现场|冰雪舞动炎炎夏日 第二届全国中小学生创·造大赛总决赛鸣锣开战

冬奧會籌辦已正式進入“北京週期”,全球目光聚焦北京。在中國科學院大學雁棲湖校區,這群帶著創意與憧憬的少年們,正以自己的奇思妙想與動手實踐,為一系列冰雪運動及其周邊保障出謀劃策。

现场|冰雪舞动炎炎夏日 第二届全国中小学生创·造大赛总决赛鸣锣开战

“大賽是真實的,是‘我們’的,是對社會有所貢獻的。”大賽組委會副主任冷文生講到,比賽是隔絕的、乾淨的,希望大家能夠在這裡享受一屆真實的大賽。同時也希望大家知道,大賽是“我們”的而非個人的,每支隊伍團隊成員的服裝顏色是統一的、身高差距是很大的,大賽鼓勵團隊合作而非單兵作戰;此外,大賽希望能夠帶領大家關注冬奧,鼓勵大家發揮奇思妙想,設計心目中的科技冬奧小鎮,為冬奧會做出貢獻。

现场|冰雪舞动炎炎夏日 第二届全国中小学生创·造大赛总决赛鸣锣开战

第二屆全國中小學生創·造大賽自今年4月16日啟動以來,就吸引了全國各地的孩子們踴躍參加。5月31日網絡預賽截止後,經過近一個月的嚴格評審,36支隊伍(小學組、初中組、高中組共12支)脫穎而出。

在總決賽上,他們打散組別,以“1組小學+1組初中+1組高中”的方式組成12支全新戰隊。這樣的方式,在充分考慮到不同年級的學生在團隊任務中所承擔的角色分工有所差異的同時,充分加強了各年齡段隊員的相互交流。北京、新疆、雲南、浙江、山東、吉林、浙江……共同的夢想讓天南海北的學生們共聚一堂。

北京、新疆、雲南、浙江、山東、吉林、浙江……

现场|冰雪舞动炎炎夏日 第二届全国中小学生创·造大赛总决赛鸣锣开战现场|冰雪舞动炎炎夏日 第二届全国中小学生创·造大赛总决赛鸣锣开战

共同的夢想讓天南海北的學生們共聚一堂。

為踐行2022年北京冬奧會“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申奧目標,推進弘揚奧林匹克精神、推動冰雪運動普及,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本屆比賽將話題聚焦在“科技冬奧”。

據瞭解,在確定了這一方向之後,組委會認真組織學習“科技冬奧(2022)行動計劃”,尋求將“科技冬奧”科普化、趣味化的方式,並走訪相關創客教育專家,研討青少年思維養成。經過多番探討,將第二屆大賽主題具體設定為:科技冬奧與智慧城鎮,創設情境為:我是冬奧設計師——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舉辦地,依據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辦奧理念,就如何建設一個智慧、綠色、宜居的冰雪運動小鎮,提出有創造性的設計和建設方案。賽題注重引導青少年發現冬奧中的問題並創造性地解決。

现场|冰雪舞动炎炎夏日 第二届全国中小学生创·造大赛总决赛鸣锣开战

在比賽場地,一個大型滑道吸引了選手們的目光。這是模擬冬奧會中的“雪橇”和“跳臺滑雪”項目。在裁判的演示下,一架滑行器在規定的賽道上疾馳而下,並縱身一躍,形成了跳臺滑雪的完美弧線。“這兩個項目分別是對速度、勇敢、果斷、沉著、機智等意志的考驗!”大賽評委高愛民老師介紹說,希望通過比賽,加深大家對於這兩項運動的瞭解,同時讓隊員們充分發揮各自才能,通過技術設計、製作工藝等,完美呈現將這兩項運動。

现场|冰雪舞动炎炎夏日 第二届全国中小学生创·造大赛总决赛鸣锣开战

本屆大賽中的另一道題,就是從“現代冬季兩項”“雪橇”“冰壺”“花樣滑冰”“冰球”“滑板滑雪”六個冬奧會熱門項目中抽取一項,進行賽事項目服務檯以及該運動項目的標識設計。大賽評委張強講到,設置這道賽題重點是對於冬奧項目的宣傳普及。並希望大家以多媒體的方式創意性地展現出來,在創意設計中,加深對於冬奧項目的瞭解。此外,在本屆大賽的評分標準中,“美觀”也佔據了很大一部分,“一個好的作品,應該還需要一個具備藝術感的外觀,還需要學生用語言向大家陳述、讓大家去了解它。”尋求科學與藝術的最美融合,評委劉文彬對參賽隊員的作品外觀一一把關。

现场|冰雪舞动炎炎夏日 第二届全国中小学生创·造大赛总决赛鸣锣开战

在比賽期間,“創·造課程2.0”教師研討會舉辦,全體領隊參加並分享了自己對於創客教育的體會、困惑和未來發展思路。“去年第一屆創·造大賽,我們組織了比賽和培訓班;今年在此基礎上,我們增加了夏令營活動;下一步,我們還將不斷探索新的方式,乃至走向世界。” 大會組委會秘書長遊學晴講到,創·造大賽在不斷升級,致力於搭建青少年創客教育的交流平臺,不斷推進中國的創客教育向前邁步。

现场|冰雪舞动炎炎夏日 第二届全国中小学生创·造大赛总决赛鸣锣开战

創·造大賽的影響力正在不斷擴大。談到對未來的期望,大賽組委會副主任冷文生表示,希望能夠整合科技界、教育界各類資源,為“雙創”活動在青少年中的普及提供高端平臺。“未來希望吸納更多的教育機構(大學、科研機構、院士專家)加入,為青少年創客教育搭建好的平臺,打通大學及專業科研機構與中小學科學課程間的銜接,培養更多創新型人才。”

識別以下二維碼,關注中國科普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