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起,綠巨人才是我心中的超級英雄

這兩天,不管是漫威迷還是普通觀眾,都把一件事提上日程——

《復仇者聯盟3》

首映之後,朋友圈陷入了集體哀悼的儀式中,還沒來得及看電影的觀眾猝不及防地經歷了一波劇透的襲擊。比如說我。

對不起,綠巨人才是我心中的超級英雄

於是,我懷著無比忐忑且沉重的心情走進影院,接受漫威無情地審判,被提前劇透的我,竟然意外地沒有掉一滴眼淚,因為你們!把那句最走心的臺詞用聲情並茂的文字替他提前在我腦海中演練了一遍。

感謝你們,讓我在有所防備的情況下目睹超級英雄們的隕落。

對不起,綠巨人才是我心中的超級英雄

說到劇透,漫威有兩位“黑名單”,一位是漫威團寵的荷蘭弟湯姆·赫蘭德,另一位是在《雷神3》的全球首映禮上,直播十幾分鐘的綠巨人馬克·魯弗洛。

對不起,綠巨人才是我心中的超級英雄

瞧瞧人家鷹眼的覺悟

當然,這並不是他的首次“犯案”。

曾經在訪談中,馬克叔口無遮攔,甚至在《復聯3》上映前就已經超前劇透大結局,這讓旁座的羅德上校生無可戀,怎麼也堵不上馬克叔的快嘴。

對不起,綠巨人才是我心中的超級英雄

《復仇者聯盟》中的綠巨人,可能是馬克叔最有辨識度的一個角色,這也是他參與拍攝的第一部大製作電影。

而在此之前,曾有兩個版本的綠巨人作為原型,重新詮釋這個角色無疑會給馬克帶來無形的壓力。

對不起,綠巨人才是我心中的超級英雄

但是從外形上,馬克最符合綠巨人的設定,不修邊幅的造型,結實的臂膀,都為浩克的變形縮小反差。

馬克知道,要飾演一個有原型的形象,光靠外形貼合角色還是不夠的,他必須在尊重原型的基礎上再做重塑,用自己的表演讓觀眾產生認同,將“浩克”的身份從諾頓轉移到自己身上。

對不起,綠巨人才是我心中的超級英雄

為了揣摩綠巨人的心理狀態,他沒有去刻意模仿前輩的表演程式,一味地複製,而是以一種更加理性的視角,去研究角色的兩面。

班納博士和浩克之間,處於兩種相對極端的對立,一個謙遜,另一個暴怒無常,把握好這兩者的差異,才能更好地理解角色。

對不起,綠巨人才是我心中的超級英雄

為了和前作區別開來,馬克還加入了一些個人色彩,不僅能把握好表演的節奏,還能調動現場氛圍,完全顛覆了以往綠巨人嚴肅苦情的設定。

對不起,綠巨人才是我心中的超級英雄

在《復仇者聯盟》系列中,綠巨人可以說是戰鬥力爆表,出盡了風頭。

而在《復聯3》中,面對超級大反派滅霸,綠巨人被打回原型,掉進了紐約至聖所。

對不起,綠巨人才是我心中的超級英雄

回顧馬克的作品,前期都是飾演一些沒什麼存在感的小配角,比如說《女孩夢三十》中的攝影師馬特,《十二宮》的警探大衛,《禁閉島》中的聯邦警官查克,在實力演員們光環的遮蓋下,馬克始終站在聚光燈的範圍之外,無人知曉。

對不起,綠巨人才是我心中的超級英雄

《禁閉島》

馬克是大器晚成型的,這話一點也不假。

對不起,綠巨人才是我心中的超級英雄

阿部寬貢獻臺詞

他的30歲,處在被人質疑和拒絕,且生活居無定所的漂泊狀態。

他每天的日程排的很滿,要麼在試鏡,要麼在去往下一場試鏡的路上。這讓我想到《愛樂之城》中的石頭姐。

對不起,綠巨人才是我心中的超級英雄

直到馬克以綠巨人的身份出現在銀幕上,觀眾才開始關注馬克的存在。

這個角色為馬克在商業大片和獨立影片中切換提供了一個契機,同時也拓寬了他的演藝事業。

到了40歲的年級,馬克厭倦了被貼上標籤,他不喜歡被固化,去機械地重複單一的表演。

2013年的音樂愛情電影《再次出發》嵌套了一個特別常規,模式化的音樂電影的框架,即便是在《尋找小糖人》《醉鄉民謠》這樣的精品面前,《再次出發》也能稱得上是一部佳作。

對不起,綠巨人才是我心中的超級英雄

馬克飾演一位曾經風光無限,如今失意潦倒的音樂製作人。在與合夥人發生意見上的分歧後,丹決定另起爐灶。

在這部電影中,馬克將一個不修邊幅,對女兒不管不顧,一心沉浸在音樂的中年落魄男人演繹得十分精妙。

對不起,綠巨人才是我心中的超級英雄

生活中的不如意並沒有壓垮丹,他依舊努力嘗試做純粹的音樂,捨棄噱頭曝光堆砌的浮躁風氣,在街頭巷尾錄刻在旁人看來並不專業的音樂。

對不起,綠巨人才是我心中的超級英雄

馬克在演繹這個角色的時候,可能一度也會想到自己曾經住在洛杉磯,為了進入演藝圈,過著赤貧卻滿足的漂泊生活。

曾經對自己的表演能力極度懷疑的馬克·魯弗洛,憑藉《聚焦》中的精彩表現,終於在第88屆奧斯卡的提名獎項中,證明了自己的實力。

對不起,綠巨人才是我心中的超級英雄

《聚焦》的劇情來源於《波士頓環球報》在2000年揭露的一樁天主教性侵兒童的醜聞。

因此,對馬克而言,要塑造一個人物原型,需要他對人物經歷和生平做足功課,去揣測原型人物在既定的環境下的語氣和動作。

對不起,綠巨人才是我心中的超級英雄

曾被質疑《狐狸獵手》中飾演的形象與原型人物有出入的馬克,這一次更加謹慎和投入,他認為這是一項很有趣的挑戰,相比可以自由發揮的虛擬角色,他更喜歡真實存在的人物,因為他要成為這個人物,讓他們在銀幕前豐滿立體起來。

今年51歲的馬克·魯弗洛,演過警察,攝影師,同性戀,摔跤手等角色性格各異,風格截然不同的作品。大器晚成的馬克叔,距離下一個顛覆自己的角色,應該不會太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