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撲大戰吳亦凡,背後是「直男」和「迷妹」的戰力PK

虎撲大戰吳亦凡,背後是“直男”和“迷妹”的戰力PK

圍觀群眾已散場,粉絲還沒結束戰鬥。

核心提示:

  • 貼吧、論壇、微博等平臺出現,在極大程度上推進了粉絲社群的組織化與規模化。
  • 粉絲互撕產生衝突的根本原因在於對旁人質疑、辱罵自家偶像的不滿,而這種不滿的情緒通過社群被急劇放大。
  • 這是兩個粉絲社群之間引發的衝突與矛盾:一邊是關注大眾偶像、主要聚集在微博的“迷妹”,一邊則是聚集於體育論壇的“直男”。

僅僅過去兩天,吳亦凡粉絲和虎撲JRs的大戰就已經從人們的視野裡淡出。社交網絡上開始討論B站下架、脈脈匿名區被封,在新的一波又一波的熱點下,吳亦凡粉絲和虎撲打口水仗的那點事,像是發生在遙遠的上個月。

不,雖然大眾已經不關注,但是在這兩個核心圈子裡,戰爭仍在繼續。7月27日,吳亦凡粉絲仍然在組織“反黑”,虎撲官微又發了一條diss 吳亦凡的單曲。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吳亦凡”和“虎撲”,這兩個本來關係並不十分密切的關鍵詞還將緊緊綁在一起。

虎撲大戰吳亦凡,背後是“直男”和“迷妹”的戰力PK

簡要回顧一下事情的源起:一位網友在虎撲步行街論壇發出的視頻,題為“吳亦凡無修音視頻,你能堅持到第幾秒?”,在虎撲引起群嘲。一位吳亦凡粉絲在微博平臺公開發出的“反黑”號召(粉圈專用詞語,指通過舉報等手段反擊惡意抹黑偶像的人),呼籲粉絲們殺進虎撲,反擊“黑子”。隨後,虎撲步行街官方賬號連發40多條微博回擊。吳亦凡本人的出面及其工作室發出的法律聲明,更是將這一場本是集中於虎撲論壇內部的討論推進為兩個圈子之間的網絡“赤壁之戰”。

虎撲大戰吳亦凡,背後是“直男”和“迷妹”的戰力PK

虎撲步行街關於吳亦凡的幾大熱帖

虎撲大戰吳亦凡,背後是“直男”和“迷妹”的戰力PK

虎撲步行街官博回懟吳亦凡

粉絲之間的鬥爭,從八十年代到現在

粉絲間的鬥爭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實際上,各家粉絲的互撕基本天天都在上演。早在網絡尚未普及的時候,譚詠麟和張國榮粉絲間的戰爭就已經瀰漫著滾滾硝煙。比如,在頒獎禮的時候,雙方粉絲會各自買特定區域的票坐在一起,在對方偶像出場時故意喝倒彩,甚至大打出手也是常有的事情。

貼吧、論壇、微博等平臺出現,更是在極大程度上推進了粉絲社群的組織化與規模化。百度貼吧的崛起,就跟2006年-2007年期間超女作為文化現象的流行有直接關係。百度貼吧上李毅吧與李宇春吧的鬥爭,不僅造就了“帝吧”和“春哥”,更是中國網絡粉絲社群矛盾爆發的標誌性事件。2007年6月21日,李宇春吧上千“玉米”投訴李毅吧吧主和吧民肆意侮辱她們的偶像李宇春,後“李毅吧”大小吧主被封,引發了李毅吧吧民的強烈不滿,於是相約進行報復,並對李宇春吧進行了百度貼吧歷史上最大的刷吧事件。

2008年,東方神起成員沈昌珉被爆出在機場毆打孕婦的傳聞。隨後,仙后們(東方神起的粉絲)通過各種渠道人肉該名女子的信息,並對其進行謾罵、詛咒恐嚇等,這些行為引發網民的憤怒。魔獸世界吧率先發出“聖戰”,即在網上召集網友對東方神起吧進行爆吧行動。2008年11月28日,東方神起吧及相關貼吧遭到魔獸世界吧、李毅吧、動漫大吧海賊王吧的爆吧。

粉絲社群聚集的唯一共同點在於偶像,當粉絲作為個體時,他們對於偶像的崇拜本就具有偏向性,當這種情感上升到群體,認同感會急劇提升,強化了這種帶有一定成見的“粉絲濾鏡”——他們看到的偶像往往投射了自己的美好預期。符合預期的信息會受到他們的青睞,而不符合期待的信息則會受到他們的反擊。粉絲互撕產生衝突的根本原因在於對旁人質疑、辱罵自家偶像的不滿,而這種不滿的情緒通過社群被急劇放大。

圈地自萌和出圈戰鬥

經過帝吧 VS 李宇春吧,魔獸世界吧 VS 仙后之後的兩場洗禮,伴隨著新浪微博的興起,粉絲社群事實上進入“圈地自萌”的階段。“抱走我家XXX,不約”,“你知道XXX有多努力嗎”是飯圈流行語。他們不需要尋求“主流”的認同,通過社交網絡聚集,紀律嚴明、分工明確的粉絲社群已經給了他們足夠的歸屬感。

也正是因為“圈地自萌”,跟上一代一直被質疑,經常被嘲諷的韓流粉絲相比,新一代的粉絲顯然要更心平氣和,大型網絡掐架事件很少再發生。比起口水仗,他們有了更多參與造星的使命感。

在粉絲社群中,處於話語體系的權力中心、把控著整個粉絲社群風向的被稱作“飯頭”,他們通常是貼吧吧主、應援會會長、粉絲團團長,是整個粉絲社群的意見領袖, “造流量”的工作流程在他們的領導下已經發展相當系統且專業化組織化。他們組織號召粉絲為偶像“打榜”、以及集款製作海報橫幅易拉寶進行線下應援等支持活動,行動效率非常高,且完全不收取利益由“愛”支撐。

與此對比的就是職業粉絲,他們把追星變成安身立命的工作,“職粉”報酬十分可觀,不止有底薪還有補助,最高能拿到2萬-3萬不等。在具體操作上,撕逼和炒CP是常用的兩個吸引流量的話題,撕逼就是勸說散粉掐架,有理有據的勸說會非常奏效,職業粉絲通常還會PO虛假聊天記錄來證明愛豆利益確實被影響了,散粉很容易被煽動。

在“飯頭”之下,還會設有一定數量的副會長、地區粉絲團負責人等,他們負責配合主要領導者的工作,擁有一定的決策權。再往下則是一般的工作人員,包括策劃組、後勤組、宣傳組、美工組、打榜組等等。他們實際上已經成為了偶像背後的經營推廣者——不僅僅接收信息,同時也是明星信息的發佈者和加工者,進一步美化明星的形象,從而吸引更多人關注。各式各樣的粉絲精修圖、花式安利口號、應援周邊等等,都是粉絲社群集體工作的成果。

北京大學心理學博士李松蔚分析,當粉絲認同偶像時,偶像就成為“自己”的一個化身,偶像的人生價值,也包含著“自己”的一份榮耀,“把他捧到無限高,就好像我們自己也放大了一樣;幫他實現夢想,就好像我們自己的價值也實現了一樣。”

虎撲大戰吳亦凡,背後是“直男”和“迷妹”的戰力PK

吳亦凡粉絲精修圖

虎撲大戰吳亦凡,背後是“直男”和“迷妹”的戰力PK

吳亦凡與粉絲的互動

這場戰爭,誰贏了?

回到此次的虎撲與吳亦凡之爭,實際上就是兩個粉絲社群之間引發的衝突與矛盾:一邊是關注大眾偶像、主要聚集在微博的“迷妹”,一邊則是聚集於體育論壇的“直男”。在號稱“華語直男論壇”的虎撲,主要用戶是年輕男性,他們稱自己為JRs(賤人們或者家人們)。雖然論壇內部也會因為梅西C羅、詹姆斯科比產生紛爭,但這些球星往往具有一定的實力作為支撐,對吳亦凡的不滿在於對其真實水平的質疑。

而吳亦凡作為眾多“迷妹”的idol,本身具有龐大的粉絲群體,當看到有關自家偶像的負面內容,梅格妮們(吳亦凡粉絲的稱呼,“每個你”)自然不會輕易罷休。當虎撲用戶得知飯圈要進攻虎撲的消息,也產生了社區文化即將受到威脅的危機感,並表現出了“一致抗外”的高度團結力。

“虎撲,豆瓣,哪怕是懂球帝這樣的社區,都有一批價值觀趨同的用戶,他們形成了這個社區的核,他們所主張正確的東西,就是這個社區認為正確的東西,他們討厭的東西就不會出現在這個社區裡面,他們做的所有的會給後面進來的用戶做行為示範。”此前辰海資本合夥人陳悅天曾對36氪說。在他看來,粉絲團體和這些互聯網社區在內核上有共同點,尤其是男團女團能不能走得遠,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社區內核能不能形成,有沒有足夠多的內容來支撐社區氛圍。

這場粉絲間的爭端之所以能夠演繹成堪比當年帝吧玉米大戰的級別,恰恰就在於虎撲和吳亦凡粉絲圈形成的時間都不短,且都有極強大的社區內核。

那麼,在這場大戰中誰贏了?

虎撲無疑成為了此次事件中的最大贏家,官博粉絲數量在短短一下午從66萬迅速漲到76萬。不過,隨著熱度消退、戰火消散,“吳亦凡與虎撲”終究也只會成為人們記憶中一個零散的片段,而其他粉絲社群間的互撕恐怕仍會不斷上演。帶來的最終結果與收益,究竟是群體戰鬥的榮耀,還是烏合之眾的狂歡,抑或是借勢營銷所收割的流量,或許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