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士墳前無冥紙 戲子家事天下知 大清甲午六將士:百年殘碑猶向西

今天是中日甲午戰爭爆發124週年,網上有許多人都在紀念,大家關注的更多的是戰爭爆發的過程、結果、原因、影響等方面。而我想從另外一個視角——“甲午戰敗被俘清軍”方面探究一下。

將士墳前無冥紙 戲子家事天下知 大清甲午六將士:百年殘碑猶向西

中日甲午戰爭爆發124週年

將士墳前無冥紙 戲子家事天下知

我們幾乎天天在網上看見某某明星結婚啦,某某明星離婚啦,某某明星又撕逼啦,某某明星又出軌啦,明星們再隱私的問題都能給曝光出來。瘋狂的粉絲們接機送機,將機場都堵了,甚至有人為了追星而家破人亡。

而這些小鮮肉們、數字小姐們哪怕演技再爛,全靠替身、摳圖,都能輕輕鬆鬆拿走幾百萬、幾千萬,留給觀眾們的只有爛電影、破電視劇。即使這樣,他們還要搞所謂的陰陽合同,連國家稅收都敢少交,甚至不交。

可是,當我們的國家科研工作者、軍人等國家功勳去世了,媒體報道出來,人們卻連他們的名字都沒有聽說過,即使聽說過,對於他們所作出的巨大貢獻卻鮮有人知,更不用說去祭奠了。而每當明星祭日時,即使過了幾十年,從未謀面,都能悲痛欲絕,如喪考妣(甚至他們的親人去世,也沒見他們這麼傷心)。


將士墳前無冥紙 戲子家事天下知 大清甲午六將士:百年殘碑猶向西

中日甲午海戰

悲慘記憶:

在日常被遊街凌辱 歸國後再受屈辱

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戰爭期間,中國海陸軍將士總計陣亡24600餘人,被俘1790人

根據日本軍史記載,平壤之戰被俘的清軍中,47人因為試圖逃跑被日軍斬殺,25人因為傷勢過重死去,3名在羈押期間因病死去,其餘608人經由海運送去日本。

將士墳前無冥紙 戲子家事天下知 大清甲午六將士:百年殘碑猶向西

被俘清軍

為了在日本國民面前炫耀戰功,中國俘虜一度成了日軍的宣傳品,“船近碼頭即放汽鍾、搖鈴、吹號筒,使該處居民盡來觀看”,爾後日軍又強迫中國俘虜在街頭遊行示眾,“使之遊行各街,遊畢放收入監,以示凌辱”。

羈押期間,日方不斷提審中國戰俘,以圖獲取有關中國國內政治以及各支軍隊的情報。另外日方還以被俘的中國官兵作為人種範例,經常性進行各類醫學測量活動。1894年出版的日本戰時刊物《日清戰爭實記》上,就曾以“日清兩國兵體格的比較”為題,刊載過這類測量結果。

將士墳前無冥紙 戲子家事天下知 大清甲午六將士:百年殘碑猶向西

被俘清軍被送至日本

在對待俘虜的日常生活供應上,日本軍方和民政部門一度互相推諉,都不願投入過多資金,使得戰俘的飲食、服裝供應極為低劣。

1895年春,隨著《馬關條約》的簽訂,甲午戰爭以中國的失敗告終。大戰終止時,兩國議及戰俘交換問題,經過多次談判,最終在當年的夏季完成交接。

將士墳前無冥紙 戲子家事天下知 大清甲午六將士:百年殘碑猶向西

在平壤被俘的清軍戰俘。日軍隨軍記者拍攝

按照俘虜不祥的傳統觀念,飽經摺磨重歸故土的戰俘中,士兵一律就地解散,軍官則革除所有官職後遣散。被放回的“操江”艦管帶王永發曾經上書為病死在日本的部下請求撫卹,結果招致清廷的責罵。在平壤因傷被俘的軍官譚清遠等,不僅被革職,還被追究被俘的罪責。這些曾為國家付出了鮮血的“不祥之人”很快便從檔案中消失。


將士墳前無冥紙 戲子家事天下知 大清甲午六將士:百年殘碑猶向西

大阪真田山日本陸軍公墓

甲午戰爭124年後 大清六將士殘碑猶向西

日本大阪真田山舊陸軍墓地建於1871年,墓地中佇立著超過5299塊墓碑,分屬甲午戰爭、日俄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滿洲事變等戰爭中陣亡的軍人等。

將士墳前無冥紙 戲子家事天下知 大清甲午六將士:百年殘碑猶向西

大阪真田山日本陸軍公墓

這裡也有“外籍”陣亡士兵墓碑,除了部分一戰中德國戰俘的墓碑,在墓地的東北角還有六塊清軍墓碑,這六個人便是在中日甲午戰爭中被俘後送往日本的清軍將士。日軍將六名清軍將士葬在地位最下等的區域,暗示著這六名清軍將士在他們眼中地位低下。

將士墳前無冥紙 戲子家事天下知 大清甲午六將士:百年殘碑猶向西

抗日英烈:劉起得、呂文鳳之墓

最為關鍵是,墓地裡日本士兵的墓碑上方是尖的,而這六位清軍將士的墓碑上方是平的。這是日本的一個傳統習俗,在他們看來,只有英勇無畏的將士死後才配得上擁有尖形的墓碑。這六位清軍將士的英魂在這裡受到了極其不公平的待遇。

將士墳前無冥紙 戲子家事天下知 大清甲午六將士:百年殘碑猶向西

抗日英烈:楊永寬 之墓

雖然歷經了百年風雨,但是還可以從碑文上模糊的看到這六位英雄的名字。其中4人死於甲午戰爭期間,因為他們墓碑上刻的都是“清國”字樣;而另外2人的墓碑上刻的卻是“故清國”,他們的死亡日期則是大正四年(1915年),死亡地點為“帝國在役軍人會西區聯合分會”。

將士墳前無冥紙 戲子家事天下知 大清甲午六將士:百年殘碑猶向西

抗日英烈:李金福 之墓

這六位清軍將士的墓碑卻被鑿去了一部分,這是為何?查閱墓地管理方的資料後才得知:這是因為他們的墓碑上曾經寫有侮辱性的“降卒”、“被俘”、“俘”等字樣。二戰日本戰敗後,因擔心"降卒"等侮辱性字句引起中方憤怒,他們才火速將其鑿去。

長期以來,竟然沒有人想到去祭拜漂泊在異鄉的亡靈。他們雖然被日本所俘獲,但他們仍舊是血氣方剛的軍人!直到2014年7月3日,《法制晚報》甲午遺證報道組來此獻花,祭奠著百年前客死他鄉的中國士兵。


將士墳前無冥紙 戲子家事天下知 大清甲午六將士:百年殘碑猶向西

日本浮世繪,平壤會戰被俘的清軍戰俘遭日軍斬首。原圖名“暴行清兵斬首圖”

戰死沙場堪英雄 誰言戰俘是狗熊

這些清軍戰俘們不應該被遺忘——因為,他們曾經為中國而戰,被俘後被送往日本,除1人“歸化”外,他們絕大多數並未投降,甚至有反抗之舉。雖然被俘,只要沒有投敵叛國,就可稱之為英雄。

那些戰死沙場、為國捐軀的功臣永遠值得我們後人銘記,而那些因各種客觀原因,誓死殺敵失敗、不幸被俘的將士們一樣值得我們尊敬!畢竟他們也為這片土地流過血,不能再讓他們流淚。

戰死沙場堪英雄,誰言戰俘是狗熊!!!


將士墳前無冥紙 戲子家事天下知 大清甲午六將士:百年殘碑猶向西

細雨中在清軍墓碑前獻上菊花 祭奠清軍亡魂 法制晚報記者 吳海浪 攝

請全體中國人永遠銘記這六位清軍將士英名:

劉起得、李金福、楊永寬、西方診

呂文鳳(朝鮮皇城內清國電信使,據悉是最早被俘的)

劉漢中(歿年僅22歲,相當於營長)

這六位抗日英雄的墓碑卻都是統一朝向西方的,因為——那是祖國的方向、家的方向!

他們是多麼的渴望回到家鄉,他們家人肯定也像他們一樣渴望著他們的歸來。

真心希望,有朝一日,這六位抗日英雄能夠魂歸故鄉,得以真正安息!

將士墳前無冥紙 戲子家事天下知 大清甲午六將士:百年殘碑猶向西

甲午風雲

百年國殤,百年海權,強我中華,以慰忠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