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洛龍科技園

洛陽市洛龍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洛龍產業集聚區)(以下簡稱園區),前身是洛龍科技園區,始建於2002年11月,園區毗鄰河南科技大學、洛陽理工學院等高校,擁有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中航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阿特斯光伏電力(洛陽)有限公司、四季沐歌(洛陽)太陽能有限公司、洛陽LYC軸承有限公司等知名企業和浙大科技創意園、炎黃科技園等一批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是河南省省級高新區、省首批產業集聚區、省首批對外開放重點產業集聚區、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示範園區、省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省知識產權發展示範區、省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省通信管理局與洛陽市政府共建的"洛陽雲計算與互聯網數據中心產業園"、洛陽市科技創新型產業集聚區。

河南洛龍科技園

ofweek產業園

園區位於洛陽城市規劃區西南部,東臨洛陽大學城及體育中心,北至洛河,南接龍門西山森林公園,總規劃面積21.89平方公里,區域內已具備"八通一平"的基礎設施條件,形成了以新能源、先進裝備製造、新材料、信息及現代服務為主導的產業發展格局。正在加快建設國內有重要影響力的航空航天新材料產業基地、中西部地區知名的信息產業基地和省內重要的智能裝備製造基地。

目前園區已開發建設面積達16平方公里,規劃範圍內擁有企業321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80家,規模以上工業47家,高新技術企業12家。已成為河南省發展速度快、建設標準高、基礎設施好、發展活力強的現代化產業集聚區之一。

地理優勢

洛陽地處河南西部,橫跨黃河中游兩岸,因位於洛河以北而得名。轄1市8縣6區,總面積15028平方公里,總人口662萬.洛陽自古為"天心地膽"、"九州通衢",隴海、焦枝兩大幹線的交匯點。連霍、二廣高速與310、207國道形成縱橫交織的交通網絡。擁有國內淨空條件最好的二級機場-洛陽機場,闢有洛陽至北京、上海、重慶、杭州、成都、大連、廣州、深圳等城市的航線。

招商產業

園區按照"注重產業集聚,突出招大引強,集群快速提升"的發展思路,以"整合提升產業鏈層次,擴大產業整體規模,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為目標,以全球500強企業、主導產業行業內百強企業、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為重點,加快集聚區招商載體搭建和平臺建設,針對先進裝備製造、新材料、新能源、電子信息等主導產業開展產業鏈招商,著力引進一批帶動性強、配套產業鏈長的企業、項目和研發機構。截至目前,園區共有工業企業181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7家,高新技術企業12家,上市公司6家(利爾耐火、四季沐歌、中航光電、阿特斯、鵬起、惠中生物)。其中,主導產業企業101家,2015年佔集聚區經濟總量的90%。

新能源(光伏、光熱、光電)產業。光伏領域中主要有中硅高科、阿特斯光伏電力等企業,已形成年產1.5萬噸多晶硅、400兆瓦硅片、500兆瓦電池組件的生產能力,基本形成了從多晶硅-硅錠-切片-電池片-組件及應用產品的完整太陽能光伏產業鏈。其中中硅高科"24對棒節能型還原爐成套裝置"的成功研製,解決了我國千噸級多晶硅產業化的核心技術,標誌著中硅公司自主研發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多晶硅生產集成新工藝取得了新的進步。

光熱產業方面,以四季沐歌太陽能為主導,目前已形成形成年產200萬臺太陽能熱水器、1500萬支全玻璃真空集熱管、8萬噸高硼硅玻璃毛坯管生產能力,成為行業規模最大,產業鏈最完整的光熱企業。

在光電領域,以中航光電公司、銀燕科技光電研發中心、中航613研究所為龍頭,形成了年產2003.2萬隻光電器件的生產能力。

先進裝備製造產業。以中集凌宇、恩梯恩LYC軸承、洛軸控股、蘭迪、古城機械、卡瑞起重、大華重機等龍頭企業為代表。汽車整車生產項目2個,汽車零部件配套企業項目3個。生產規模可達輕、中卡車系列5.5萬臺,專用車系列1萬臺。軸承產業7家,其中恩梯恩LYC精密軸承年產6200萬套二、三代轎車輪轂軸承;洛軸控股年產各種轎車軸承、精密軸承、高鐵軸承、軌道車輛軸承等產品7200萬套;其他醫療及電子設備專用軸承500套,軸承專用磨床500臺,各種全自動球軸承數控機床100臺套的生產能力。礦山機械、冶金機械、玻璃機械等行業裝備企業9家,具備年產4萬噸礦山機械、200臺套各種玻璃設備、500臺起重機的生產能力。

新材料產業。重點項目5個,分別是:中船重工725所鈦材料產業化基地、洛陽利爾高檔耐火陶瓷纖維、君合銅包鋁新型複合材料、鵬起實業鈦合金、天久鋁業等。已具備年產2000噸鈦合金鑄錠、鈦合金精鑄件1500噸、9萬噸高檔耐火材料、5000噸銅包鋁排複合材料的生產加工能力。

電子信息產業。以奇虎360雲計算數據中心、浙大創意產業園、炎黃科技園、盈誠電子商務產業園、萊普生物聯網等一批重點項目為基礎,重點發展雲計算、數據存儲及應用、電子商務、物聯網、總部經濟及服務外包等項目。

2015年,園區規模以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完成215億元,同比增長20.1%;規模以上企業增加值完成52億元,同比增長15.5%;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15.6億元,同比增長3.7%;稅收完成10.3億元,同比增長17%;出口創匯完成4.5億美元。其中,高新技術企業及技術先進型服務業銷售收入121億元,佔園區規模以上企業總銷售收入的56.3%。

2016年前三季度,園區規模以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完成182.2億元,規模以上企業增加值完成45.3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88億元。

周邊配套

基礎設施

道路:園區已建成主次幹道20餘公里,形成了500米×500米、通暢有序的區內道路交通網絡格局;

供電:220千伏變電所為樞紐,輔以三座110千伏變電所形成可靠性環網互供性網絡;

氣候: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

供水:DN300自來水管形成環狀供水,日供水能力20萬噸/日;

供氣:區內建有供氣能力30萬立方米/日天然氣站;

供熱:4×13.5萬千瓦熱電聯產機組,每年可供熱410萬吉焦

蒸汽:250°C過熱蒸汽,壓力0.98兆帕;

排水:管徑DN2000,總幹管20公里;

排汙:管徑DN1000,總幹管20公里。文章轉載於:ofweek產業園https://park.ofweek.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