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股民痛哭說:早知道「高量柱」絕技,就不會虧那麼多了!

“高量柱”形態——捕捉黑馬

在傳統的技術分析方法中,往往用得比較多的是技術指標、K線組合、波浪理論等等,但這些分析方法有個重要的弊端,就是隻涉及到了價格,並沒有涉及到成交量。成交量是真金白銀堆出來的,從成交量去判斷機構的行為,往往具備“火眼金睛”的功能。

市場上的成交量的判斷,大致可以分為7類:高量柱、低量柱、梯量柱、縮量柱、倍量柱、平量柱和黃金柱。今天為大家介紹這七類成交量之中的高量柱。

“高量柱”就是某一階段最高的那根量柱,這是很容易讓人發現,很容易讓人激動,卻又很容易讓人上當的量柱。

20年股民痛哭說:早知道“高量柱”絕技,就不會虧那麼多了!

預知高量柱後的未來走勢

怎樣預知“高量柱”後的走勢呢?這就要從“高量柱”的形成原理入手,探索“高量柱”形成背後的深層原因。

首先,根據“賣在買先的規律”,“高量柱”的形成,一般情況下是有人大量賣出,同時又有人大量買入造成的,大部分時候是大資金的傑作。因為一般散戶或大戶很難在一個交易日裡調動如此大量的資金和股票。

其次,根據“價在量先的規律”,“高量柱”的形成,一方面是有人對其價位產生了慾望,願意賣出;另一方面是有人對這隻股票產生了慾望,願意買進。只有賣方的慾望與買方的慾望達到雙向平衡的高峰,才能產生高量柱。

“高量柱”三種形態

怎樣預判“高量柱”出現之後的漲跌呢?

我們一般將“高量柱”分為三種:“發燒柱”、“啟動柱”和“黃金柱”。以下圖中A-F柱為例為大家講解。

市場案例:

20年股民痛哭說:早知道“高量柱”絕技,就不會虧那麼多了!

【第一、“發燒柱”】

圖中的A柱,它是連續兩根超級倍量柱遞增的“高量柱”;再看圖中的C柱,也是連續兩根超級倍量柱遞增的高量柱,這樣的高量柱,把買賣雙方的慾望推向了“高潮”,我們應該儘量避之。一般情況下,可以用人體的正常體溫37度來預判發燒柱,即四倍以上的高量柱應該警惕。

市場案例:

20年股民痛哭說:早知道“高量柱”絕技,就不會虧那麼多了!

【第二、“啟動柱”】

再看圖中的B柱,它是連續兩根溫和梯量柱遞增的“高量柱”;再看圖中的E柱,也是連續兩根“溫和梯量柱”遞增的“高量柱”,這樣的高量柱,“溫和裡藏著狂熱”,藏著“不動聲色”,也藏著“遮掩塘塞”,特別是其第二天的走勢價升量縮,這一般暗示著拉昇。

根據“賣在買先”的規律,價升了,量卻減了,大概就是價位不能勾起“賣出的慾望”。

市場案例:

20年股民痛哭說:早知道“高量柱”絕技,就不會虧那麼多了!

【第三、“黃金柱”】

“價升量縮”的“高量柱”,我們稱之為“高量黃金柱”。往往是一種非常隱蔽的量柱。圖中的B、D、E量柱都有一個共同特徵:即高量柱後面的量柱在逐步縮小,而高量柱後面的價柱卻逐步升高,形成“價升量縮”的量價背離態勢。如果我們沿著價柱的上升畫一條線,再沿著量柱的下降畫一條線,二者就是一個“喇叭口”。

市場案例:

20年股民痛哭說:早知道“高量柱”絕技,就不會虧那麼多了!

不論是按照“高量介入”的觀點來做這隻股票的全部高量柱,還是按照“高量撤退”的觀點來做,都是勝敗各半,輸贏持平。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對待高量柱呢?根據這六根高量柱的未來走向,我認為有三種做法:

第一種,是以A柱為代表的“巨量出貨”的“發燒柱”,可以考慮避之;

第二種,是以B柱為代表的“無量漲停”的“啟動柱”,可以考慮擒之;

第三種,是以E柱為代表的“價漲量減”的“黃金柱”,可以考慮察之。

這種高量柱才是我們所需要的

接下來為大家總結一下,我們需要的“高量柱”,應該具備哪些條件:

第一、它必須是某一階段的局部的“最高量柱”,它只是所在階段的局部最高量柱,甚至是很不起眼的量柱;

第二、它可以是但不一定是全局的“最高量柱”,它是階段的相對最高量柱,正是從這種意義上講,全局最高的那根“高量柱”很有可能就是弱不禁風的“高梁柱”;

第三、它後面的量柱最好逐步走低,但其對應的價位卻逐步走高

警示:文中如涉及個股僅作案例之用,不構成任何推薦!據此操作,風險自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