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精神需求的人是孤獨,也是高尚的

人的需求是分層次的,而精神方面的需求是最高的層次。但是,並不是每一個人的需求都可以達到所有的層次,也就是說,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有精神層次的需求。

有精神層次需求的人,更容易孤獨,因為精神層次的需求,不是自己一個人達到那裡就會得到滿足。相反,只有找到具有同樣精神層次需求的另外一個人,最好是不計其數的人,他們才會彼此感覺到滿足,否則,他們總會感覺缺少什麼。生存和生理層次的需求,則是一種獨立的滿足。就像是野外生存的動物,除了那些正在育雛的情形,得到食物時,他們總是主動地躲開同類。

有精神需求的人,骨子裡是放蕩不羈的,他們又太多不為大多數理解和認可的想法。但是,他們又不得不無時無刻被沒有精神需求的人所包圍。他們往往因為不足夠勇敢,而不得不淹沒於這些只有生存和生理層次需求的人群中。

有精神需求的人,在彼此面前是最真實的。他們不掩飾骨子裡的特質,他們迫不及待地面對彼此,說出自己的真實內心,儘管他們可以看出彼此的心。

有精神需求的人,也是多情的。他們因自己有這樣的需求,因而更容易發現那些自己不知道有或是不敢承認有精神需求的人,看到他們的內心,因而設身處地,因而看起來更多情。多情是一件好事,多情才能有同情心,多情才能理會別人的心理。

有精神需求的人,彼此是真誠的,他們如同亞當和夏娃一樣,生活在根本沒有人煙的伊甸園裡,那是他們的幸福。因而,當他們找到同類的時候,他們總是掩飾不住內心的狂喜。他們希望得到釋放。那時,他們彷彿是兩個赤身裸體的人,沒有穿衣服,只有赤裸而真實的靈魂。他們也無需去掩飾什麼,一切都彷彿已經展示到對方的靈魂面前。

有精神需求的人,總希望把同類請進心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現實中,他們可能在很遠的兩個地方,很久不聯繫,不說話。因為,他們在精神層次,已經是無話不談,無話不說。因此,無論何時,他們都不會感到疏遠,因為他們的心靈,他們的精神層次是融合在一起的。

精神層次可以彼此滿足的異性,應該是世界上最好的組合了。他們的愛將是靈與肉的融合,他們的一切都是高質量的,他們做的是愛,是愛的互動,是愛的交融與體驗。他們不是因為滿足生理層次的需求而把某些行為冠以做愛。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情況一般是難以遇到的。但是,一旦遇到,他們會在內心深處,默默預定彼此的來生,乞求來生可以廝守一輩子,雖然他們都不知道來生彼此會是什麼,是否還會有這樣的精神需求。他們會讚美對方,但是,這是出於內心的,不是為了獲得任何回報的,這是彼此的欣賞。他們對對方的情感,感同身受。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這種滿足彼此精神需求的人,或稱精神伴侶是個最難得的奢飾品。每個有精神需求的人,大多難以在身邊找到滿足自己精神需求的同類。因為,太多的人,是生理和生存需求的,他們心裡所期待的,或許可以簡單地概括為,希望有一種方法,不做任何努力,就可以源源不斷地得到滿足自己需要的金錢。

滿足於生理和生存需求的人,沒有心思去理會那些在他們看來沒有收益的事情,比如讀一本書,欣賞一片美景。他們把自我提高,也看成是一種交易,他們不樂意做沒有收益的買賣。他們喜歡討價還價。但最終的事實是他們並沒有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他們把自己的狀態貼上華麗的標籤“簡單生活”,其實彷彿是行屍走肉一般。他們沒有興致去做事,因為他們也沒有什麼自己喜歡做的事,除了不付出任何代價得到足夠多金錢。他們得不到幸福,因為,有興致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才是一個人真正幸福的標誌,就像有精神需求的人一樣。

有精神需求的人是孤獨,也是高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