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事件的哥德巴赫猜想:切莫重蹈晶片覆轍

疫苗事件的哥德巴赫猜想:切莫重蹈芯片覆轍

近期的疫苗事件震驚全球,很多剛打過問題疫苗孩子的家長憤怒的心情不能用語言來描述,慶幸的是中國是槍支嚴格管制的國家,否則會有點亂。

疫苗的哥德巴赫猜想:疫苗公司的老闆到底是誰?

1:疫苗是一個暴利的行業;

2:疫苗在中國有巨大的剛需市場;

3:疫苗是壟斷行業,有很高的技術壁壘;

4:疫苗產品質量關係中華文明五千年的血脈傳承;

疫苗既然對國家未來、對每個家庭傳宗接代如此重要為何會被幾個民營企業掌控?為何國家不壟斷掌控?為何如此暴利的行業企業還要造假?為何國企改製為民營控制?幾個民營老闆也沒有深厚背景,他們有如此大的能耐?

正常人都有一個疑問:幾個民營疫苗公司的背後大BOSS到底是誰?這次結案會有答案麼?

疫苗產業是剛需且壟斷行業,為何銷售費用如此高?疫苗研發是技術壁壘很高的產業為何研發持續投入又如此少?誰又能給出答案?

中國大健康產業市場巨大,主要被歐美巨頭佔領,因為很多藥品的研發週期都在8到10年以上,多數一個產品的研發投入都是以億甚至數十億計算且投資風險巨大,中國無論國企還是民企敢於重金投資研發的公司鳳毛麟角。中國醫藥或醫療設備公司的銷售費用居高不下,其實大家都明白是咋回事。

從疫苗事件我們應該舉一反三思考:

1:如何把白衣天使的灰色收入變為陽光收入需要政府組織人馬研究歐、美、日本、我國臺灣及香港醫院的管理和醫生、護士、管理層的薪酬制度設計,否則很多醫生、護士、醫院領導恐怕被一次又一次的審查搞得惶恐不安。目前的國有醫院和民營運營管理急需改革,這樣也就把產品製造商解放出來,公司的重點由銷售變為研發;

2:中國資本市場的監管層應該系統學習歐美特別是美國的多層次市場設計,研究一個藥品的多次的風險投資構成,以及如何進行的風險化解。中國股市的三年虧損就退市政策是對研發長週期產業的巨大傷害。如果這個政策不修改,很少有上市企業願意進行十年磨一劍的大研發投入的.資本市場的風險融資與銀行信貸是兩回事,否則資本市場就沒有存在的必要性;

3:中國資本市場的併購重組、再融資、流動性管理需要逐步與國際接軌,讓大健康產業得到持續的市場資金支持通過併購做大作強.沒有強大的資本市場支持,我們的健康產業被外國大公司掌握比芯片被外國公司掌控風險更大,切莫重蹈覆轍!中醫更需要有強大的資本市場支持進行產業化,中西醫結合持續研究與實踐運用是中國大健康產業走向世界進而超越西醫的最好機會,非典就是最好的例子,中醫與西醫結合治療的治癒率高和對身體的後期傷害最小.

科學的制度設計和與時俱進進行修整是解決中國很多難題的金鑰匙,否則只能暫時解決一個問題而不能系統解決問題,更不能標本兼治。

【野人推理】

(注:本文只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頭條號無關。本頭條號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