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馬思純的身上,從來沒有強加的人設、只有真實的底色

今天的頭條是《狄仁傑之四大天王》,但是篇幅限制意猶未盡,溫和必須再單拿出一篇,好好誇一誇《四大天王》裡的馬思純。

實不相瞞,馬思純飾演的水月,是最讓我驚豔的一個角色。

水月這個人物,是天后召集的“異人組”成員之一。她輕功奇高,飛簷走壁,能在影子裡遊走,十分擅長偷襲。

在馬思純的身上,從來沒有強加的人設、只有真實的底色

異人組會方術沒什麼大不了的,最開始他們在尉遲真金眼裡宛如江湖騙子,會些奇技淫巧,用類似幻術+魔術的手段,能夠奪人眼球,但本質上還是唬弄人。

然而看到後面我才發現,不對啊,水月這個小姑娘,和異人組其他成員比起來,區別還是很大的。

徐克有多會拍女人,不用溫和多說。

水月的扮相是相當吸睛的,眉間鑲鑽,額上塗著水彩,打眼看上去,活脫脫一個古裝版的朋克女孩。

在馬思純的身上,從來沒有強加的人設、只有真實的底色

在人物設定上,水月具備徐克鏡頭下“江湖奇女子”的所有特徵——英氣勃勃,亦正亦邪。

但在處理角色的時候,馬思純給予了水月新的部分——脫去幾分邪氣,加入更多的耿直天真、霸道直接。

經過這樣細緻具體的處理,後面水月(馬思純飾)和沙陀(林更新飾),一個霸道、一個羞澀,兩人擦出火花才顯得更加自然。

在馬思純的身上,從來沒有強加的人設、只有真實的底色

而且在這樣一部以大唐奇案和權謀爭奪為底色的作品裡,水月這個角色,雖然看似“假小子”,但是著實給電影增添了一抹暖色。

同為鐵勒族人,水月和沙陀從對立到相惜,少女的霸道和拒人千里不過是保護色,面對從沒有過的照顧和悉心療傷,她的情緒瞬間崩潰,痛哭失聲。

在馬思純的身上,從來沒有強加的人設、只有真實的底色

這段哭戲,馬思純處理的極好。她從沒交代過自己行走江湖吃過多少苦,也沒有講過遠離家鄉她有多無助,但是有了這一場淋漓盡致的眼淚,我們就可以get到她所有的故事。

亦正亦邪的、霸道耿直的、柔軟無助的,這樣一個戲份並不算多的角色,被馬思純演出了多個層面,走出電影院後,溫和還在暗中讚歎,馬思純真的讓人驚喜。

在馬思純的身上,從來沒有強加的人設、只有真實的底色

但其實仔細想想,馬思純能夠駕馭水月一角並非巧合,她早已飾演過不少跨度很大的角色。

相信很多人跟溫和一樣,第一次聽到馬思純這個名字,是她在《左耳》中飾演黎吧啦。這個妖冶魅惑,極致絢爛的青春少女形象,讓馬思純在娛樂圈嶄露頭角。

在馬思純的身上,從來沒有強加的人設、只有真實的底色

但是《七月與安生》中的七月又完全不同,這是個帶點“別人家孩子”意味的,中國傳統家庭下成長出來的乖乖女形象。

在馬思純的身上,從來沒有強加的人設、只有真實的底色

《左耳》當中的黎吧啦,讓馬思純提名了金馬獎最佳女配。《七月與安生》當中的七月,讓馬思純斬獲了金馬獎最佳女主。

在馬思純的身上,從來沒有強加的人設、只有真實的底色

這兩個角色對馬思純都有著重要意義,某種角度來說,也是讓她嚐到了“甜頭”的角色。溫和簡直數不清有多少演員,會在這種情況下止步不前,從此翻來覆去演這兩種類型的角色,企圖一招鮮吃遍天。

但很顯然,馬思純並不甘心就此侷限自己。

說不定這本來就是一種天賦,馬思純的長相是娛樂圈裡比較稀缺的類型——眉眼俊俏,英氣勃勃。

在馬思純的身上,從來沒有強加的人設、只有真實的底色

這使得她的戲路比很多女演員都更加寬廣。飾演《盜墓筆記》中的阿寧,英姿颯爽乾淨利索,打戲也很帥。

在馬思純的身上,從來沒有強加的人設、只有真實的底色

飾演《將軍在上》裡的葉昭,女扮男裝毫無違和感,別說表妹愛她了,瞧瞧這扮相,就問問誰能不愛!

在馬思純的身上,從來沒有強加的人設、只有真實的底色

百變的角色背後,是馬思純從不拘泥於人設。

那麼現在提到馬思純,大家會想到什麼?

開朗活潑?青春少女?可愛真實?文藝細膩?接地氣?

沒錯,這些標籤都可以用在馬思純身上,但卻並不能概括全部的她。在大多數藝人們認真樹立人設的時候,馬思純卻始終在為我們展現多樣的本色。

《將軍在上》熱播的時候,女將軍葉昭一角和馬思純本人爽朗耿直的個性,都幫她圈了不少老婆粉。

在馬思純的身上,從來沒有強加的人設、只有真實的底色

儘管老婆粉眾多,馬思純並沒有執著於給自己打造一個“總攻”或者“老公”之類的人設。

你看她《我是大偵探》裡,毫不掩飾自己真實的少女心和膽子小,被道具嚇到尖叫,甚至膽小到被隊友嫌棄都是常有的事。

在馬思純的身上,從來沒有強加的人設、只有真實的底色

她完全不在乎自己這樣會不會“崩人設”,因為人家本來就沒有人設啊。

更讓人驚歎的是,作為女明星,馬思純甚至沒有偶像包袱。

她不止經常用表情包自黑,還會反手塗口紅和大嘴吞拳,這種事,恐怕沒有別的女明星敢在鏡頭面前做吧。

在馬思純的身上,從來沒有強加的人設、只有真實的底色

沒了標籤和人設的束縛,她是真實又真誠的。

也正是因為這一點,她在圈內的人緣極好。李榮浩、周冬雨、竇靖童、何炅、胡歌...馬思純的朋友圈裡多得是“有趣的靈魂”,這大概就是物與類聚吧~

在馬思純的身上,從來沒有強加的人設、只有真實的底色

而且她似乎擁有一種“拍一部戲就收穫一個好朋友”的能力,盛一倫、張若昀、井柏然...他們互相欣賞、互相支持,合作結束,但是友情卻一直繼續。

同時,她又是細膩敏感的。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透明人》收官的那期節目,馬思純和姜思達互相採訪,面對面對話。

姜思達說自己其實誰都不信任的時候,馬思純的眼睛裡有淚光閃動,她的第一反應是“不容易相信別人,很痛苦吧?”

在馬思純的身上,從來沒有強加的人設、只有真實的底色

但她並沒有強硬的去說一些類似於“你這樣不行啊”的話,也沒有隨意提出“你應該怎樣怎樣”之類的說教。她只是溫柔的鼓勵:“相信別人真的特別幸福,如果你真的誰都不相信,其實最難過的是自己”。

在馬思純的身上,從來沒有強加的人設、只有真實的底色

還有前一陣《理娛客》採訪馬思純的時候,她提到自己的成長環境,說她們家青春期家教很嚴,任何情況下晚上十點前都必須回家,這個習慣一直保持到現在,沒有工作需要的時候,馬思純都會按時回家。

在馬思純的身上,從來沒有強加的人設、只有真實的底色

記者問她:有沒有想過放肆一次呢?要不要活得肆無忌憚呢?

馬思純的回答,是意料之外的有稜角,她說:什麼才叫肆無忌憚?一定要幹壞事才叫肆無忌憚嗎?

在馬思純的身上,從來沒有強加的人設、只有真實的底色

看過這兩個採訪視頻,你就會發現,馬思純的感情充沛、心思細膩、觀察能力和共情能力都很強。

這大概是作為演員的必備能力,而這些特質,也被馬思純很好的運用在了演技裡。只有和自己的角色產生充分共情,自己先理解了認可了這個角色,才能演出觀眾認可的感覺來。

比如《七月與安生》中的七月,這個角色看上去和馬思純本人有點像,時刻保持微笑,乖巧甜美,沒有攻擊性。

在馬思純的身上,從來沒有強加的人設、只有真實的底色

然而在她乖乖女的外表下,其實隱藏著很多情緒,爆發的時候力度驚人。這裡其實就很像馬思純本人在《理娛客》裡的回答,有稜有角、態度堅定。

在馬思純的身上,從來沒有強加的人設、只有真實的底色

她正是在角色和自我之間找到了微妙的平衡,才達到了比“本色出演”更加自然的效果。

馬思純不止一次說過,自己最喜歡的事情是演戲。

我們也可以看到,她參加的綜藝並不多,比起大面積曝光帶來的流量和熱度,很顯然,她更願意用作品來和粉絲溝通。

這是作為演員的明智之舉,也是馬思純的聰明之處,她選擇了與觀眾適當保持距離。也只有這樣,大家在看她的作品時,才不會因為看多了綜藝而出戏,才能更好的理解她詮釋的角色。

相比之下,她更愛《聲臨其境》這樣的節目。在節目裡打磨自己的臺詞功底,和前輩們一起完成作品。

在馬思純的身上,從來沒有強加的人設、只有真實的底色

還有最近大火的《幻樂之城》,節目裡,藝人又要唱、又要演,必須一氣呵成完成一個音樂故事短片,難度有多大不用多說。

但是馬思純去了,而且節目一播出,“被馬思純感動哭了”就衝上了微博熱搜榜第一名。

在《錄像帶》這段表演當中,馬思純和魏大勳演繹了一對陰陽兩隔的情侶,但深厚情感讓馬思純依舊難以割捨,抱著兩人曾經的錄像帶一遍一遍的看,一遍一遍的又笑又哭。

隔著屏幕的觀眾尚且被這段催淚彈一般的表演擊中,在現場的嘉賓就更加身臨其境了。看完這段表演,王菲只說了四個字:演技炸裂。鄭鈞對她更是讚不絕口,說馬思純“不愧是金馬影后”。

在馬思純的身上,從來沒有強加的人設、只有真實的底色

溫和始終覺得“角色在前,演員在後”,這是區分明星和演員的重要標準之一。而馬思純也始終無愧於“演員”這兩個字。

不管外界有多少喧囂,不管別人的關注重點是什麼,她始終在用真實的自己,去打磨真正動人的角色。

清醒,聰明,又真實,我想,也許這就是我們喜歡馬思純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