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世紀學院迎戰老齡化社會,培養大健康背景下的專門人才

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訊(記者 陳顯婷)對於“專修學院”這一我國民辦高等教育的最初形態,很多人都不太瞭解,甚至對此十分陌生。其實,現有學歷教育的民辦高校有3/5是從專修學院發展而來的。

近40年來,專修學院通過電大輔導班、高等教育自考助學和高等教育學歷文憑考試試點,為國家培養了600餘萬本專科畢業生,為快出人才、多出人才作出了積極貢獻。至今,全國仍有800所專修學院,74.47萬在校學生,10多萬教職員工,50多億設備資產,用好這些資源對推動終身教育必定會有非常難得的意義。

浙江新世紀學院迎戰老齡化社會,培養大健康背景下的專門人才

然而,近年來,全國專修學院的轉型再發展成了整個圈內十分關注的話題。作為中國民辦教育協會專修學院(高等教育機構)聯盟理事長的俞建明,曾多次為此疾呼,“因為只有整個行業的成功轉型,我們每一個學校的發展才具有持久力,這就是樹木和森林的關係。”這就是投身專修學院已有23年的俞建明,將工作中的1/3時間用於專修學院工作的轉型與發展的根本原因。

作為浙江省為數不多的專修學院,浙江新世紀經貿專修學院(以下簡稱“新世紀”)在新時代背景下,發展無疑也遇到了瓶頸。不過,如今的新世紀已經成功突出“重圍”,找到了發展新動力。

迎戰老齡化,轉型發展瞄準大健康養老產業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結構的大變革,專修學院抓住了老齡化社會對人才需求的契機,把自身的轉型與社會需求緊密結合起來。身為中國民辦教育協會高等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俞建明,曾發表題為《專修學院應納入開放大學教育體系》的文章,明確了專修學院轉型發展的方向,並提出了“用好專修學院的教育資源,服務於老齡化社會的總體設想”。

浙江新世紀學院迎戰老齡化社會,培養大健康背景下的專門人才

想轉型,“跨界”發展之路是否可行?

俞建明認為,將專修學院納入國家開放大學教育體系,迫切需要解決的就是跨界發展的問題。換句話說,專修學院納入行業協會是與國家開放大學合作的必要前提。因此,循著“跨界”發展的思維,新世紀搭起了平臺,承擔了中國成人教育協會“養老服務與健康管理專業”的開發和建設。

圍繞中國化養老的問題,2016年6月15日,由新世紀牽頭,包括河北滄州渤海專修學院、陝西九三培訓學院、北京工商管理專修學院、江蘇南洋文理研修學院、珠海市工貿管理專修學院、重慶經貿管理專修學院、浙江三聯專修學院、杭州之江專修學院等在內的多所優質專修學院聯合發起成立了中國成人教育協會第三齡(老年服務)教育培訓聯盟,並搶注了商標,使專修學院納入國家開放大學教育體系邁出了堅實一步。這一平臺的搭建,也進一步拓寬了專修學院在行業內資源共享、跨區域合作的空間。

浙江新世紀學院迎戰老齡化社會,培養大健康背景下的專門人才

隨後,中成協培工委和國家開放大學實驗學院成立了“老年服務與健康管理”專業建設專家組,承擔了教育部學分積累與轉換課題研究,同年11月,新世紀等第三齡聯盟發起單位牽頭的“老年服務與健康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通過了國家開放大學實驗學院專家論證。

2018年1月,經過嚴格考評,國家開放大學確定新世紀及河北滄州渤海專修學院、陝西九三培訓學院、珠海市工貿管理專修學院等院校為首批國開實驗學院學習中心,簽署了國開、中成協、專修學院三方協議,納入2018年春季招生,專修學院承擔了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的試點,在服務於老齡化社會的結合點上成功轉型,邁出了實質性的步伐。新世紀學院第一個公益性的“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勵志班吸引了44位有志青年。

首提“第三齡”養老概念,催生中國養老新思維

基於中國成人教育協會第三齡(老年服務)教育培訓聯盟落戶新世紀的大背景,俞建明瞄準了大健康“第三齡”養老產業。基於此,2016年6月份,俞建明在英美“第三年齡”的實踐基礎上,首次提出“第三齡”中國概念,並確定了相關範圍以及為“第三齡”人群所能做的,把教育資源與服務有機結合。

那麼,何為“第三齡”?據俞建明介紹,第一齡為1至18歲;第二齡為18歲至退休前;第三齡為退休後至還未喪失生活能力前;第四齡為喪失生活能力後。“第三齡”涵蓋了60歲以後的慢病老人、活力老人和失能老人。

浙江新世紀學院迎戰老齡化社會,培養大健康背景下的專門人才

這一概念的提出,俞建明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在他看來,一是不能將60歲以後的龐大人口群體推向醫院、推向社會,避免在涉老人才培養方面與護工和護理混淆,影響涉老專門人才的培養;二是啟動各類社會組織的豐富資源,在政府指導下,有目標、有計劃、規範地對老人的健康干預已迫在眉睫,在加快涉老硬件投入的同時,加強對涉老人才的培養;三是能進一步發揮第三年齡人群對社會的貢獻度,通過健康干預,改善他們的生活品質,促進老有所為,延緩整個社會老齡化速度,有效改變目前入不敷出的醫療費用的窘境。

“第三齡”養老新概念強調“健為先、護為輔、學為魂、醫為助”,理念的提出無疑是向現行養老體制提出了積極而富有深遠意義的挑戰,“貫徹這一全新的理念,必須從人才培養著手,一手抓老年人健康干預與健康教育,一手抓健康產業人才的培養。”俞建明認為,加快培養老年健康管理專門人才勢在必行。

浙江新世紀學院迎戰老齡化社會,培養大健康背景下的專門人才

為了推進老年健康與管理專門人才培養的進程,俞建明仔仔細細算了一筆賬。參照國際公認的標準,3位老人需1名專業護理人員。從國情出發,如果我國能做到20位老人配一個健康管理師,也需要1000萬健康管理人才。而現實是,我國目前這方面從業的專門人員只有30多萬人,持證上崗的更是不足5萬人。“涉老專門人才的培養儼然是當務之急,但是,誰來培養、誰負責培養、如何培養是一系列需要思考的問題。”俞建明說,由於傳統的世俗觀念束縛著年輕人的選擇,各級各類高校開設的“老年服務與管理”類專業逐漸成為了無人問津的冷門。

浙江新世紀學院迎戰老齡化社會,培養大健康背景下的專門人才

基於這樣的大背景,新世紀開啟了涉老人才培養的大門,搭建健康管理人才培養新平臺,實施普通中專與大學專科銜接。新世紀通過校際合作,面向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學生開設普通中專+各種類型的大專銜接班,專業涉及護理學、中藥學、中醫康復保健等,成績合格頒發國家承認其學歷的普通中專及各類大專畢業證書,還組織學生參加相應職業資格證書考試,2018年新世紀參加全國護士執業資格證書考試,通過率超全國平均線,以適應健康產業發展需要。

為培養專門人才,構建“技能+素養”人才培養模式

如何培養能滿足老齡化社會需要的專門人才?這是俞建明一直在思考的問題。他認為,這類專門人才不僅要有良好的專業素質,更要具備良好的專業技能,因此,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就需要在提升“技能”和“素養”上下功夫。

浙江新世紀學院迎戰老齡化社會,培養大健康背景下的專門人才

國家開放大學與中國成人教育協會,在包括新世紀在內的首批學習中心中實施了“技能+素養”試點項目。為積極推動試點工作,還引進了“雙元整合、學做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以國開學分銀行為橋樑,以學習中心為依託,將學歷教育與職業教育融為一體,以認證單元設計並組織模塊教學、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促進學歷、技能、素養的融通和產教研的銜接,以培養真正能滿足老齡化社會需求的專門人才。

與此同時,在大健康教育背景下,新世紀針對學前教育專業和護理專業的學生,新世紀開展育嬰員培訓,並進行相應的育嬰員(師)(育嬰員 育嬰師 高級育嬰師)職業技能鑑定考試。俞建明說:“今年三月,餘杭區人社局職業技能鑑定中心在新世紀舉行了2018年第一次育嬰員(師)職業技能鑑定考試,新世紀116名學前教育、護理專業的在校大學生參加技能鑑定,通過率在90%以上。”

此外,浙江新世紀教育聯盟所屬浙江東南外國語職業學校,具有育嬰師、養老護理員、心理諮詢師等職業工種培訓資質,分期、分批開展育嬰師等職業資格證書培訓和鑑定,更好地滿足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使學前教育、護理等專業更好地聯繫實際、貼近生活、滿足需求。

浙江新世紀學院迎戰老齡化社會,培養大健康背景下的專門人才

對於未來專修學院如何發展“第三齡”養老產業,俞建明心中已有了清晰地規劃藍圖。他認為,第三齡養老產業應緊緊圍繞新時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切實解決老年人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養老產業發展不均衡不充分之間的矛盾。

那麼,具體怎麼操作呢?俞建明說,一是在2020年前,建立一批國家開放大學實驗學院學習中心,培訓更多“技能+素養”雙證制學生,以滿足養老產業發展的需要;二是在每個學習中心所在地建設若干家養老機構,打通學習中心與養老機構的人才輸送渠道;三是加強養老機構與各地老齡委、老教師、老科技工作者協會等行業協會的聯繫,建立養老需求網絡;四是在“第三齡”所屬的養老機構建立“工分銀行”,以解決老人在養老機構的生活費用,老人們以對社會的貢獻積累成“工分”,“工分”可以在各養老機構轉存使用;五是以第三齡聯盟為平臺,將各個學習中心和養老機構形成一個可循環的整體,以滿足老人們的各種不同需求。

“未來,我們新世紀還將建立醫院,暫定名為‘杭州第三齡智養醫院有限公司’,專門為‘第三齡’人群服務。”俞建明說。

浙江新世紀學院迎戰老齡化社會,培養大健康背景下的專門人才

專業設置與人才培養,緊貼社會經濟發展前沿

新世紀自1996年辦學至今已有22年,20多年來為社會培養輸送了近3萬各種類型的人才。目前,學院擁有中專、大專、本科在校生1500餘人,教師120餘人,教職工共有180餘人。新世紀不僅建立了適應大健康專業實訓為抓手的實訓中心,還建立了以雙師型為特徵的專業教師團隊。

浙江新世紀學院迎戰老齡化社會,培養大健康背景下的專門人才

“學院開設的專業導向明顯,大健康系列專業、學前教育等專業都緊貼社會經濟發展。”俞建明說,除了開設為“一老一小”服務的相關專業外,新世紀還開設其他與社會經濟發展緊密相關的人們專業,滿足各類型人才的發展需求。

其中,自考專升本的專業有工商企業管理、企業財務管理、汽車營銷與售後技術服務、設計、學前教育等5個專業,由學生自願選擇。據說,今年新世紀的商務管理專業自考本科畢業率達到了100%,金融管理專業自考本科畢業率達到了73%。

浙江新世紀學院迎戰老齡化社會,培養大健康背景下的專門人才

俞建明對此十分自豪,他說,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2018年年度考試錄用公務員報考指南第七條指出“非普通高等學歷教育的其它國民教育形式(自學考試、成人教育、網絡教育、夜大等)畢業生取得畢業證後,符合職位要求的資格條件的,均可以報考”。這樣一來,新世紀的學生未來發展出路也更加豐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