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爲什麼「不上進」?

其實今天討論的話題是——

一個人為什麼“不上進”?

還是看了問問姐的文字啟發而來。

問問姐,某著名國際大學心理學博士,經常會寫諮詢總結,每次都給我新的啟發。

按照我的話說:一盞明燈。

以下為問問姐今日總結。

Carl Rogers, 卡爾·羅傑斯,為人本主義心理學的發展做出里程碑貢獻的心理學者,在他的理論中提出,人生的重要動力,是自我實現的動力,也就是說,人生來具有的動力,是把生命的潛能極致地發揮和呈現的動力。他說,每個生命都會全力以赴地去實現可能的最好的狀態,如果他沒有做到,那不是因為他沒有這樣的需求或慾望。

從諮詢的實踐來看這個觀點,一個人如果沒有動機,不是因為他“不上進”,或者沒有能力,而是要麼自我實現的方向出了問題,要麼是實現的路徑出了問題。比如說一個不適合理科的學生,因為周圍人對理科的推崇,放棄了自己真正適合的文科,藝術,或者其他,那麼他在學習理科的道路上,就看不到希望,也就阻礙了自我實現的可能,表現得消極,困頓。

每個生命都有自己可以綻放的方式,在自由與愛的環境裡,這種綻放更有可能。

Also not in common with Freud is that Rogers' theory is particularly simple -- elegant even! The entire theory is built on a single "force of life" he calls the actualizing tendency.

一個人為什麼“不上進”?

其實這個問題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

第一,動機。

每個人都有與生俱來的動力,把生命的潛能發揮到極致。

可是大部分人並沒有把自己的潛能發揮極致甚至沒發揮出來。

並不代表他沒有動機或沒能力。

問題出現到哪兒了?

第二,方向。

錯誤的方向比停滯更加可怕。

錯誤的方向越走越遠,想要回頭再走回來重新選擇,耗費精力,還不如停滯不前。雖說停滯就是倒退吧。

所以選對工作和人生的方向, 是我們的第一步驟。

第三,路徑。

怎樣去實現。

在對的大方向,有N多種方式,條條大路通羅馬,可以直線曲線甚至拋物線折射線,代表著時間和效率不同,這中間又會出現N多種可能性。

因此重點落實到規劃和執行力,在路徑的進程上起決定性作用。

以上三點是一個人綜合能力的表現。

同時取決於我們的認知,思維邊界和整合以及運籌帷幄的能力。

也就是說,不停學習的重要性。

俞敏洪曾說過,英語好不是他的專長,而是他大學時讀過800多本書的,給他拓展視野和思維的橋樑。

“終身學習者”被付費知識炒的沸沸揚揚不無道理。

可以站得住腳並佔有相當大的市場,才是檢驗問題的標準。

如此這般,你還會覺得自己無所事事麼?

需求和慾望。

談起需求少不了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

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求(Safety needs)、愛和歸屬感(Love and belonging)、尊重(Esteem)和自我實現(Self-actualization)五類,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排列。

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也稱級別最低、最具優勢的需求,如:食物、水、空氣、性慾、健康。

安全需求(Safety needs),同樣屬於低級別的需求,其中包括對人身安全、生活穩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脅或疾病等。

社交需求(Love and belonging needs),屬於較高層次的需求,如:對友誼、愛情以及隸屬關係的需求。

尊重需求(Esteem needs),屬於較高層次的需求,如:成就、名聲、地位和晉升機會等。尊重需求既包括對成就或自我價值的個人感覺,也包括他人對自己的認可與尊重。

自我實現需求(Self-actualization),是最高層次的需求,包括針對於真善美至高人生境界獲得的需求,因此前面四項需求都能滿足,最高層次的需求方能相繼產生,是一種衍生性需求,如:自我實現,發揮潛能等。

超自我實現(Over Actualization)

是馬斯洛在晚期時,所提出的一個理論。這是當一個人的心理狀態充分的滿足了自我實現的需求時,所出現短暫的“高峰經驗”,通常都是在執行一件事情時,或是完成一件事情時,才能深刻體驗到的這種感覺,通常都是出現在藝術家、或是音樂家身上。例如一位音樂家,在演奏音樂時,所感受到的一股“忘我”的體驗。 一位藝術家在畫圖時,感受不到時間的消逝,他在畫圖的每一分鐘,對他來說跟一秒一樣快,但每一秒卻活的比一個禮拜還充實。

在馬斯洛一生當中並沒有提到超自我實現這一層次,只有自我超越需求(Self-Transcendence needs),而且經常被合併至自我實現需求層次中。

一個人為什麼“不上進”?

馬斯洛需求層次。

以上綜合:

動機。方向。路徑。需求。慾望。自我實現。

自下而上的金字塔馬斯洛需求層次論。

無一不是在分析一個人在某個人生階段遇到什麼問題,需要解決哪些問題,放到每個人不同的環境中去,具體什麼步驟該解決哪個痛點,決定著我們到底該怎麼做。

所以,一個人為什麼“不上進”,到底是哪裡出現了問題,對應後,不難分析出自己的原因。

上帝說:要有光,於是便有了光。

魯迅說:世上本來並沒有路,走的人多了,於是便有了路。

小姐姐說:要上進,並要有雞血,才可以踏實走完這一生。

於是,習慣性在深夜貢獻下腦細胞,因為它們是如此生生不息。

一個人為什麼“不上進”?

思考自己為什麼要上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