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永遠不可能做好萬全的準備

明天,它既向我們顯示機遇,又向我們發出挑戰。明天的希望是美好的,但路途絕不平坦,到處佈滿荊棘。但無論情況如何,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光輝絢爛的明天只接納有聰明頭腦的人。

成功學之父拿破崙·希爾說:“一個善做準備的人,是距成功最近的人。”只有做好充足的準備,才能在機遇來臨時抓住機遇,最後才能獲得成功。我們說,一個做好準備的人,就是一個已經預約了成功的人。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做好充分的思想與物質準備,但這種準備,也絕不是萬全之策。

很多人,在面對選擇的時候,會時時刻刻提醒自己。

我準備好了嗎?

還有什麼需要準備的?

想得太多,反而阻礙了你的抉擇,猶豫了你的執行力。無法快速,而又正確地做出選擇。其實,任何一次選擇,你都無法做好萬全的準備,因為計劃永遠跟不上變化。

看看生活中,那些表面看起來相當精明能幹的人,到頭來卻一事無成,讓人生進退維谷。並不是他們缺少能力,而是他們在做任何事之前,都被追求完美的意念與衝動所牽制,從而造成選擇上的障礙。無法快速,準確地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達到預期的效果。而這種追求完美的病態心理,被心理學家稱之為選擇障礙症。

你,永遠不可能做好萬全的準備

人生可以準備,但不可能一切都能準備周全。踏入社會,邊學邊做,現學現用,是很有必要的。人生的意義,就在於不停留,一站一站地往前走。機會不可能全部是你的,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但你總是將人生處於一種等待的狀態中,不敢去選擇。總覺得還有更好的在後面。那你的人生就真的廢了。

就像剛才我所指的那些人,他們沒有做成一件事情不是他們不想去做,而是他們一直在等待所有的條件成熟,因而沒有做。而這條件成熟包括等客觀條件和個人能力都達到一種完美的程度,然後再大刀闊斧地去做。

事實上,等你將一切準備好再上路,一切都已經太遲了。而夢想也不是靠想想就能成為現實的,我堅信所有的可能與不可能,都不是想出來的,是要腳踏實地做出來的。

我們不能坐擁等待,而我們也永遠都不可能做好萬全的準備,等到萬事俱備的時候才上路。

只有主動出擊,奮起直追。下一站,才是精彩。這在明華夫婦的身上得到了最好的驗證。

當初,夫妻倆在蘭州的小鎮上開著家麵館,生意不火不慍,維持生計。

2011年,海安工程隊在海南三亞有一個工程項目,明華的姐夫德亮隨著包工頭去那裡打工。他發現那裡小產權房特別多。好多外地人都蜂擁著去那買房子。

對於三亞,明華根本不瞭解。最深的印象大凡就是那裡滿樹的椰子果。

可姐夫德亮告訴他,那個地方,雖然現在沒什麼人,但是正在建造大片的房子。建房子,是發展的需要,經濟需要。那肯定是有人想買,才去建的。買的人多了,便會形成人口流動。常住的,往來客商,人口的密集必然帶來各種客源,所以開個拉麵店肯定生意好,現在有農民工來吃,以後有居民來吃。在那個旅遊業如此發達的地方,地方小吃,投資少,即便生意不好,至少手藝也沒有失傳。到哪裡,都餓不死手藝人。

明華思前想後,試想著如果這一步走錯了,或者生意淡薄,他就隨德亮去工地做工,留的妻子一個人照顧店裡的生意。忙起來的時候,他也可以回來幫忙。

蘭州拉麵,是明華夫婦的強項。最後在德亮的慫恿下,夫妻倆便從蘭州千里迢迢來開店。

可結果是,工程結束了,工人都走了,房子建好了,卻賣不出去了。

當初明華拿著所有的積蓄來海南三亞開拉麵館。和房東簽了五年的合約,一口氣交了五年的房租,結果門庭冷落。

在生意最不景氣的時候,就是在他們到那之後半年,夫妻倆有了孩子。孩子還小,需要人照顧,而重新找工作也不太現實,於是他們只能選擇在那繼續生活。

兩年後,德亮再次去了三亞,那個時候,孩子已經兩歲,只會叫爸爸媽媽,家鄉話更是不會說。他們生活圈子裡的人,來自五湖四海,說著各地的方言,五花八門,根本無法形成自己的語言體系。

看著蕭條的生意,德亮為自己當初的提議,深感抱歉。

“還行,這本就是過日子。哪有事事都能想周全的。”

“本是想著讓你們過上好日子,沒成想,這日子委實有些悲慘。”

“我沒覺得自己慘!”

明華依舊是那一副面孔,“人生啊,你永遠不可能做好萬全的準備才上路。或許當你修煉成功時,那時日早就事過境遷了。反正房租已經交了五年,現在這掙多掙少都是自己的,微薄的收人也能支撐我們一家人的生活。五年以後,我們再換一個人氣高的地方繼續開拉麵館就是了。只要活著,就有希望。”

你,永遠不可能做好萬全的準備

儘管過得清苦,但明華從來都沒有質疑過自己的選擇。頹廢,或者痛苦。而事實上,生活本是變幻莫測的,你永遠都不可能想好萬全之策才上路。

成功學之父戴爾·卡耐基說過,不為明天做準備的人,永遠不會有未來。對於每個人來說,只有時刻準備,才能有所作為。

所以,當我們無法為生活排序時,我們依然可以為自己的選擇排序。我們無法給人生之路做好萬全的準備時,我們依然可以選擇勇敢,有著自己的規劃,自己的人生安排。我一直相信,成功總是會留給那些已經準備好的人。準備是為努力做基礎,但你決不能為了所謂的“完美”而選擇等待,等待“萬事俱備”才去做。

美國一項調查顯示,人每天要做70個選擇。生活中,越來越多的人陷入“選擇僵局”,小到洗髮水選去屑的還是柔順的?大到畢業生決定考研還是找工作?旅遊,是團隊出遊,還是自駕遊?

會出現選擇猶豫,實則是擔心每一次選擇後,所帶給我們的各種風險。有的人總覺得還沒有準備好,很多事情還有待商榷,有待思考,或許還有更好的選擇。其實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選擇是絕對完美的,而事實上,有的時候自認為是最好的選擇時,若干年後,仍會後悔。因為人在每一個階段的願望和支持願望實現的能力,都在改變。但我們不能因為怕後悔,怕犯錯,而不去選擇。如果你太害怕錯失機會,反而有可能失去更大的機會。

你,永遠不可能做好萬全的準備

計劃永遠都跟不上變化,任何一件事情,任何一種人生,我們都不可能做好完全的準備才上路。人生更經不起等待,面對夢想,我們應該主動出擊。邊走邊學習,以不變應萬變。

其實,任何一次選擇,我們都不能預測結局是對的還是錯的,而這種關於未來的選擇,即使在很多年之後,我們也都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身份,地位,學識都在改變,思維方式,或者理想也在改變。或許,真正意義上的好與壞,已經不再重要。因為選擇的初衷是好的,都是希望每次選擇能賦予我們更多更美好的意義。

所以想自己所想,愛自己所愛,大膽上路,別回頭!

王玉秀,筆名:玉凡瑤。情感心理學作家。揚州市作家協會會員。九臣簽約作者。居“月亮城”,江淮一枚細女子。著有長篇小說《路》《記得說愛我》《我的女友,四月小滿》;已出版讀美文庫系列《快思慢選》,出版短篇作品《有時候面對,比害怕要來得直接》《你們之間,只是一分之差》《這個世界沒有不勞而獲的事》等收錄於《如果你害怕,那你就輸了》《每一次傷心,都請用微笑面對》等合集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