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沖、王進皆受高俅迫害,爲何兩者結局不同?教頭王進道出原因!

《水滸傳》一部講述英雄好漢上梁山聚義行“替天行道”起義的故事,乃我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自其問世以來便深受讀者之喜愛,雖人物眾多,但卻一一被人所熟知,其許多經典故事橋段成為大眾茶餘飯後之閒聊談資。《水滸傳》裡英雄好漢眾多,尤以梁山好漢108將出名,各自英雄事蹟也著實獲得了擁躉。然而縱觀整部《水滸傳》,筆者如喜此兩位英雄好漢,哪兩位英雄好漢呢?林沖與王進也。

林沖、王進皆受高俅迫害,為何兩者結局不同?教頭王進道出原因!

林沖人物影視形象劇照(圖)

“仗義是林沖,為人最朴忠。江湖馳聞望,慷慨聚英雄。身世悲浮梗,功名類轉蓬。他年若得志,威鎮泰山東!”此詩乃林沖落魄之時所寫,盡顯其英雄之志,理想抱負,然而命運多舛,英雄空有本領卻難以展示,深受奸佞陷害而遭受莫須有的牢獄之災。林沖作為八十萬禁軍教頭,武藝高強,一身充滿豪氣,因林沖之妻漂亮而被奸佞之臣高俅的兒子高衙內看上,三番五次遭受高衙內的調戲,幸得林沖保護才免遭其毒手。高衙內惡念沒有達成,豈會善罷甘休,於是讓其爹高俅出場,設計陷害了林沖,林沖愚忠,果然中計,從此走上了“身世悲浮梗,功名類轉蓬”之道路:誤入白虎節堂、野豬林險象環生、火燒草料場等,面對一步步敵人的陷害,林沖最終忍無可忍,殺了陸虞侯等人走投無路被逼上了梁山。

林沖、王進皆受高俅迫害,為何兩者結局不同?教頭王進道出原因!

王進人物影視形象劇照(圖)

再說王進,與林沖一樣,同為八十萬禁軍教頭,當年其父親王升教訓過高俅,使得高俅記仇在心,高俅當上殿帥府太尉後點卯之時發現王進乃當年仇敵之子,便想父債子還欲加害於王進。王進是個明白人,知曉了高俅的野心,於是趁夜便推著老母逃離了東京,以躲高俅之加害。路經九紋龍史進家園,得史家父子款待,於是住了一段時間,而在這段時間裡,王進收史進為徒,傳授其武藝,讓史進從一個不入流的武夫一躍成為一等一的高手。後為不連累史進,便攜母投老種經略相公那去了。就此,王進的戲份便戛然而止了,再也沒有出現過。雖然不知其後世遭遇,但從《水滸傳》裡來看,王進至少得到了安然的結局。人生經歷沒有遭遇多大的波動,也免受了高俅一步步的加害!

林沖與王進同為八十萬禁軍教頭,同樣一身好武藝,皆在高俅底下當差,可為何同樣面對高俅的加害,兩位教頭卻有著截然不同的遭遇與結局呢?且聽悔昔繼續道來:

對於王進與林沖的遭遇不同原因,其實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不同的人皆有各自的看法。然而,儘管如此,筆者悔昔倒是認同一個人的觀點,雖然此觀點是作者假借書中人物之口所說,但是悔昔覺得還是很有道理的。那麼此人是誰呢?答案,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也。

林沖、王進皆受高俅迫害,為何兩者結局不同?教頭王進道出原因!

林沖人物影視形象劇照(圖)

此答案出自清代俞萬春所著小說《蕩寇志》,在小說“第一百三十三回 衝頭陣王進罵林沖 守二關雙鞭敵四將”中,王進帶兵圍剿梁山好漢,林沖與王進對戰。兩將相鬥幾百回合不分勝負,但在言語交談中,林沖明顯趨於下風。王進對於林沖與自己在面對高俅迫害所呈現出的境遇不同給出了原因,他對林沖說:“你做的是殿帥府教頭,我做的也是殿帥府教頭;你受高俅的管束,我也受高俅的管束;高俅要生事害你,高俅何嘗不生事害我?我不過見識比你高些。不解你好好一個男子,見識些許毫無:踏著了機關,不會閃避;逼近了陷阱,尚自遊衍。以致拷打監囚,受盡許多苦痛;貶解收管,吃盡無數羞慚。賊配軍,人人罵得;好家聲,個個羞稱。即此一事,你我比較起來,天淵懸隔。”

對於,王進這般解釋林沖與自己的不同遭遇原因,筆者悔昔是持贊同態度的,不知道列位讀者是持何態度呢?不妨說來一聽。

悔昔言語道:正是:金戈鐵馬英雄漢,高俅陰謀傷心寒,王進林沖區別待,兩斷境地情何堪!(文:潘悔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