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貸行業迎來監管「救市」 平台或將分級管理

關於網貸,經歷了這段時間的雷潮之後,終於是有點好消息了。今天就和大家聊聊最新的一些政策,以及未來可能會帶來的影響。

上週監管層面的一系列動作,被行業內稱為“救市”政策來了。

自從17日的銀保監會開完會之後,接下來的幾天時間裡,監管方面幾乎每天都有相關政策和文件發佈。整個行業的金融機構的強監管開始有緩和的跡象。

7月17日,銀保監會開會,會議主題是《銀保監會召開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做好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融資服務座談會》。

7月19日,北京互金協會表示將加快“白名單”和風險緩釋機制建設。

7月20日,有消息稱銀保監會將統一全國現場驗收標準、進行分類式名單管理。

這一系列的舉動,無疑給整個網貸行業打了一劑強心針,再加上此前央媽通過銀行開始像中小微企業放水,從底層資產的角度,緩解了P2P行業的整體風險。

對於行業內人士以及暫時無法下車的投資者來說,似乎看到了曙光,但是對於已經下車,或者還在觀望的投資者,目前仍然不是介入P2P的好時機。

監管“救市”是為了防範系統性的金融風險,但是要知道監管本身的目的也是為了防範系統性風險。

因為事實告訴我們,目前出問題的互金平臺,大多涉及假標、自融或者存在資金池、資產池,甚至還有一些繼續在做明令禁止的違規業務。

這些不合規的做法本身就存在極大的風險,長期下去終究會有出現問題的時候,監管的介入和市場大環境的因素只是提前將這些風險釋放了。

但不論如何,出現雷潮顯然不是監管和投資者願意看到的現象,即便目前行業內出現的“良性”退出,大多也只是在拖延時間而已,投資者的利益很難真正的得到保護。

儘管在兌付危機之下,確實也存在被誤傷導致清盤的平臺,但監管的最終目的是讓整個行業合規運營,將投資者的風險下降到合理水平。所以我們這次看到的分類式監管,將會極大的影響P2P行業的變化。

從目前得知的消息可以看到,P2P平臺或將被分為合規、整改、兼併、清退四大類。圈定範圍之後,將對行業提出更具體的准入細則。

不再僅僅只有備案、或者是問題平臺經偵立案一刀切,這對平臺和投資者而言有了充分的緩衝餘地。

1、合規、整改

對於前兩類的平臺,也就是合規性比較高的平臺,監管可能會進一步納入規範的範疇。可以說是相當於全國性的“白名單”

儘管行業的雷潮對頭部平臺也造成了一定的衝擊,但只要合規經營,基本不會受到監管的影響。

同時,這兩類機構甚至會因為行業整體的洗牌,加速合規性的背書,通過兼併小平臺的方式加大了整合的空間。

2、兼併

這一分類,相當於監管給一些合規經營的中小平臺,在行業整體生存較難的情況下提出的一種退出方案,其實對於平臺經營者來說,能被大平臺兼併何嘗不是一種安全下車的方式呢?

對於投資者,如果你的平臺被大平臺收購,那對於你的投資而言,也是一種極大的保護。起碼比清盤只能拿回部分本金或者需要很多年才可以拿回全部本金來的好的多。

3、清退

對於行業內各種假清盤真跑路的現象,監管也給出了明確的指示。

北京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下發《北京市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退出指引(草案)》(下稱“指引”)。指引分為7章共30條,適用於網貸機構主動終止網貸業務、退出網貸行業,包括業務轉型、依法解散、依法破產等。

例如,網貸機構應當在退出工作組組建後十日內通知出借人,並在機構官網、協會官網及其他渠道發佈公告;網貸機構最遲應在啟動退出工作後三十日內完成業務清償和退出方案的編制。

對於未按照方案退出,造成不良影響的網貸機構,該“指引”指出,協會將按照分類處置的要求,報送相關部門進行處理,構成犯罪的,報送公安機關立案偵查。

這種統一的退出方案,可以防止很多問題的發生,只要平臺沒跑路,就能最大程度的保護投資者的利益。而一旦跑路,則變成犯罪行為,跑路的成本大大提升。

總的來說,這次監管出手,在雷潮之際對於整個網貸行業起到的極大的穩定作用,而後續的各種政策和一系列的行動,也將很大程度的保護投資者的利益。

本文源自融360專欄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